一不小心伤了你

2017-06-12 23:10戚士菊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诺亚弹力习作

戚士菊

老师,每天都要面对那些叽叽喳喳的孩子;老师,每天都要处理那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老师,日复一日,每天不得不面对学校工作的常态……所有这些,在老师眼里早已变得司空见惯,可能让人觉得心烦,也可能让老师处于一种疲态。然而, 所有这些,却是构成孩子童年生活与记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一件没有做过全面了解的“事件”、一个没有深思熟虑的决定,在老师这里也许压根就没有留下记忆的印痕,而在孩子那里,可能是影响一生的事情。

本着对教育的关注,本着对教师职业的敬重,本着对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视,我们特选编了如下两文,以期教育同仁能审慎对待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一言一行,而不是轻率,更非“任性”。

—— 聂 闻

几日前到县城参加一个教研活动,其间,遇到自己多年前的得意门生贾某——如今已成了我的同行。一阵嘘寒问暖之后,她向我诉说上岗以来的诸多苦恼,并感叹道:“现在才真正理解了当年的你。”我正对她的话感到不解时,她突然问我:“老师,你是否还记得当年在课堂上用粉笔砸我的事?”

“有这事吗?”我很惊讶。

经她一点点提醒,我隐约记起当年的情景来。那是一节语文课,我当时正背对着学生在板书,当我转过脸时,发现贾某正扭过身子揪打坐她后面的班长。见此情景,我很生气,顺手把没用完的半截粉笔向贾某扔去,还真巧,粉笔不偏不倚砸到贾某的脸上,贾某当时就趴在桌子上嘤嘤地哭了起来。考虑到正在上课,我便没理会,继续讲课了。下课后,也想找她们了解一下详情,可转脸一想,小事一桩,过去就过去了。直到今天听了贾某的叙述我才知道,原来那天是班长先动手打人,贾某是被迫还手。

“可我转身的时候只看见你在揪着班长呀!”我很认真地向她解释。

贾某笑着说:“我一直以为你是有意包庇班长,所以心里特不服。从那以后就特讨厌你,特恨你,连你的语文课也不想上了。”

“你那段时间学习下降确实很快,我以为你是贪玩,不想学习,还狠狠地批评过你几次,哪知道是这事引起的呀!”我做梦也没想到,一件在我看来转瞬即忘的小事,居然让一个学生记忆这么多年,且一直耿耿于怀。若不是此次偶遇,若不是我热情地嘘寒问暖,若不是她恰好也当了老师,我想她大概一辈子都不会释怀,而我也将被一个曾经的得意门生怨恨一辈子却一无所知。

此事又突然使我想起另一个学生——李某。

李某,一个调皮的男孩。说来和我还沾点亲,因为这点关系,他总爱在同学面前炫耀,也因这层关系,他父母对我信任有加。一天,他和一女生在教室内嬉闹,该女生不小心把玻璃打碎了。我二话没说,就“定”了他的“罪”:赔偿玻璃!他不服,说玻璃不是他弄碎的,即使赔,也该是他们俩,而不是他一个人!而我心里自有小算盘:该女生是孤儿(和奶奶相依为命),家里特穷不说,还胆小怯懦,弄碎玻璃是李某追逐造成的,错在李某,我怎忍心罚她?李某则不同,平日就是个“事儿妈”,我要借此机会“修理”他一下!当然,我不能将这些理由告诉他。见其不服,我便一个电话将他告到父母那儿。他父母对我当然是一百个拥护,赔了玻璃不说,还将孩子暴揍了一顿。当我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在李某面前时,他再也不在同学面前炫耀我们那点亲戚关系了。非但如此,他开始对我有点“不屑一顾”,甚至还常常故意挑衅:上课不听讲,拒绝交作业,故意和同学打架,集体活动拒绝参加……后来的发展可想而知,初中还没毕业,他就辍学了。辍学后曾几次在亲戚家相遇,他对我有种明显的排斥感,而我也因那件明知不对而为之的“玻璃事件”始终心有不安。甚至觉得,他的早早辍学一定和这件事有关。否则,以他的成绩现在应该在大学校园内度过他青春岁月里最浪漫的时光。

印度哲学家普德曼说过:播种一个行为,你就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就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就会收获一个命运。而如果我们于不经意间在别人的心里播下的是叛逆,是抗争,是灰暗,是雾霾,是对人生观的怀疑,是对价值观的扭曲,那么于己于人都不会收获到理想的个性和命运,甚至很可能展现出的是与我们当初的意愿完全悖逆的另一种人生。所以,为人师表的我们,在内心深处应该始终把“慎微”奉为圭臬。

晚上九点,我接到学生梅诺亚的妈妈的电话,她在电话那头告诉我:今天梅诺亚中午没吃饭,晚上又趴在桌子哭,这么伤心,她从未见过。我问她为什么。没想到,她也情绪激动:“都是因为你指导的王润飞发表的作文《冤枉的滋味不好受》。事实上,梅诺亚才是被冤枉的。”

想到《冤枉的滋味不好受》这篇习作,我印象还很深刻。那是王润飞写的一篇随笔作文。我让学生每周的周记都写一篇随笔作文,内容要真实,描写要生动。没想到,那一次王润飞竟然没做。问其原因,他说:“没东西写。”我说:“你再想想上周发生了哪些事情?”突然他说:“有了,上周我和梅诺亚一起回家时,郁小伟的弹力球丢了,梅诺亚冤枉我拿的,我非常生气。后来郁小伟找到了,我感到冤枉的滋味不好受。”我说:“好,有了素材,就趁热打铁吧。”于是,王润飞一挥而就,写完后,读给他妈妈(我的同事周老师)听。周老师还帮他打下来发给我。

为了鼓励学生写作,我经常帮助学生投稿。学生文章发表后,那激动的心情、那自信的眼神、那成功的喜悦,都会化成持续写作的动力。终于在投稿中,这篇习作如愿发表。更没想到发表后,王润飞在班上炫耀,其他学生嘲笑梅诺亚冤枉别人。特别是讥讽学生的眼神,像针一样刺痛了梅诺亚的心。

梅诺亚的妈媽告诉我,孩子很委屈。当时是王润飞把弹力球扔到绿化带里的,梅诺亚见到郁小伟就说了实话,结果王润飞就过来打梅诺亚,是门卫杨爷爷给拉开的。现在反倒成了王润飞被冤枉的了。

“姚老师,你还把王润飞的文章在班上读了,因为你在上课,孩子不好把真相告诉你。下课后,他到办公室门口,又听到你在谈这件事,就没勇气进去说。本以为事情就到此结束,没想到这篇文章竟然发表了。你知道给孩子心灵造成多大的伤害吗?你在给学生投稿时,怎么能投这种负面的文章呢?特别是文章里面还用的是真实的名字,你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吗?看到孩子伤心了一天了,做妈妈的再不站出来说,我觉得对不住孩子。”电话那头,传来的是母亲伤心的哭泣声。

此时,我除了耐心地倾听她的哭诉,接受她的批评,别无他法,只希望她的心情能尽快平静下来。细想自己的行为,初衷是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更加自信。可是结果差强人意。那这件事应该如何去处理呢?

学生之间有了矛盾怎么办?通常的做法是老师去了解情况,然后调解,去批评教育,学生认识到错误。而我想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来自我教育,用写作的方式,为自己辩护。

第二天,我把郁小伟叫到办公室,了解情况。事实正如梅妈妈所言。我问梅诺亚,你为何不把它写下来呢?梅诺亚低着头说:“我写不出来。”一看他落寞黯然的样子,就缺乏自信。我想给他指导,让他写出来。我说:“能告诉老师,你昨天的心情吗?”“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怎么看?”由于是聊天,孩子完全放松,将心里的想法和盘托出。

边与他边聊天,边列出写作提纲。开头:写出王润飞发表习作给“我”带来的负面感受,“我”要还原事实真相;中间:具体写事情的经过;结尾:“我”想对王润飞说的话。其实我的提纲都来源于刚才我的提问。我说:“按照这个提示,能写出来吗?”没想到梅诺亚兴奋地说:“能!”更没想到,他筆走如飞,下笔千言,一气呵成。于是习作《王润飞,我想对你说》就诞生了:

王润飞,你是我的好朋友。昨天,你的作文在杂志上发表了,我本来应该为你祝贺,可是,我看了那篇文章后,心里非常难过。

你在作文《冤枉的滋味不好受》中写道,我冤枉你偷郁晓伟的弹力球。其实事情的真相不是这样的。你还记得吗?那天中午放学的时候,你和郁晓伟一起玩弹力球,而我就站在一旁观看。没想到,你突然把弹力球扔了出去,掉到绿化带里。郁晓伟赶忙跳进绿化带中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而你,却站在一旁,若无其事地看着。我再也看不下去了,就大声叫道:“王润飞,球是你弄丢了,你帮着找啊!”可是,你不但不听,反而过来打我,我们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幸好,这时门卫杨爷爷看见了,把我们拉开。

这就是事情的真相。我从头到尾都没有说你偷郁晓伟的弹力球,所以,你的这篇作文是不真实的。还有,你动不动就打人的习惯也要改一改了。上课的时候,我想起这事就无精打采;吃饭的时候,香喷喷的饭菜也没了胃口,怎么也吃不下;晚上睡觉的时候,还不停地流泪……

你的文章发表了,别人向你投去羡慕的眼光,也给我送来讥讽的笑声。我的心就像掉到了寒风刺骨、冰天雪地的冬天。可是,刚才你真诚的一声“对不起”,就像春风一样,融化了我心中的冰块。既然事情已经过去,就让它过去吧,我们仍然是好朋友。就像冬天过去了,我们友谊的春天还会远吗?

后来这篇文章也发表了。梅诺亚如释重负,既洗白真相,又收获了一篇佳作,更增强了写作的信心。我在班上又加以表扬。王润飞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来也写了一篇习作《我错了》,很快也发表了。没想到这一事件,在班上引起轩然大波,很多学生拿起笔,向其他同学讨伐,提出批评,或者受到冤枉,用文章为自己证明清白。一时间,班上打笔仗非常盛行。特别是学生的打笔仗的文章发表后,更加激发了孩子写作的兴趣。

渐渐地,打笔仗的内容也在延伸。有的学生看了一部电影发表了感想,可是有的学生产生了与之不同的观点,于是发生了争鸣,打起笔仗;有的学生对某同学的行为提出批评建议。如同学过生日时,好多学生想着买什么礼物。我们班上的王伟同学没请其他同学,被同学批评为小气。有的学生认为,王伟这是节约。于是各执观点,打起笔仗。有的同学针对别人的批评做出回应,为自己辩护。有的同学对他人提出的建议,勇于接受,也写出了习作。总之,学生乐此不疲。

打笔仗,不仅让学生爱上了作文,而且还能增进友谊,消除同学之间的误会,让学生全面地看问题。我也在反思,为何这样的作文孩子会写、爱写?

一、打笔仗源于孩子有倾吐表达的欲望。古人云:情动而辞发。学生产生不快的情绪,或有不一样的观念,想倾吐,便有了写作的动机。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全凭自己的需要,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材料,选择自己认为值得描绘或叙述的内容,自由地选词造句、布局谋篇。和传统的应试写作不一样的是,这是自己想表达,不是为了考试而不得不去写作。

二、从内容入手,解决了无米之炊的难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写作。何为贴近实际?换句话说,就是走近生活,获得写作素材。打笔仗,正是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因此,孩子不缺素材。就如盖房子一样,有了砖瓦、水泥、黄沙这些建筑材料。学生有情感的积淀,有生活体验,情动辞发,写作内容自然就有了。

三、打笔仗,需要指导。学生有写作动机,有写作素材,而且,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放手让学生写不就行了吗?从实践效果看,起初放手让学生写,文章写得好的学生不在话下,但是不少学生感到无从下笔,有的学生写了两三句就写不下去了。为什么?缺乏写作技巧,也就是不会表达。这时,教师就如何写、怎样有条理地写、怎样具体地写,用聊天的方式给予学生帮助,给予学生无痕地指导,或者出示写作提纲、写作提问、思维导图等,学生就能借着指导的藤蔓,迎难而上。当然,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后,就不需要指导了,会越写越熟,越写越好。

打笔仗,孩子喜爱的表达方式,我会进行到底。

人生如一杯咖啡,你喝下去的时候,很苦,很苦。但,当你细细品尝时,你会发现原来咖啡并不是那么苦,是你心里苦。有时你会觉得甜甜的,那是因为你的心是苦的,连喝咖啡都觉得是甜的。

人生就像爱情,初遇的时候,你觉得很美好,渐渐地就觉得不再那么美好,寂寞了,到最后分开了。

人生如梦,在梦里的时候开心快乐,可以实现任何想要的东西,可,当梦醒了的时候,一切就被现实打碎了,什么也没有了。回到了现实,现实是残酷的,没有你想要的东西,连爱情都是磕磕碰碰的。

人生如棋局,一步错步步错,在棋局中你需要的是努力,不能轻言放弃。有时候你觉得累了,倦了,没有希望了,但在这时候我希望你还记得“天无绝人之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生如走一段路,不管是崎岖不平的石子路、满是灰尘的土路,还是笔直平缓的柏油马路,我们都要坚强乐观,永不放弃!

猜你喜欢
诺亚弹力习作
巧用弹力带提升立定跳远能力
守望“蔚蓝”的海洋卫星
生日惊喜
习作展示
弹力球
弹力是什么?
如虎添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