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使用导学案的利与弊

2017-06-13 20:53张维军��
关键词:弊端主体地位导学案

张维军��

摘 要:五年前有幸分别到江苏溧水的东庐中学、山东的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三所课堂教育改革的名校交流学习了2个月,通过两个月零距离的深入接触,学习了一些适合我校教学的方法和举措,使用导学案开展课堂教学便是其中一点。时至今日已有五年的时间,取得了一些教学上的成果,也获得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可。但同时感觉到也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利于教学的弊端。

关键词:导学案;提升;弊端;因材施教;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69-2

导学案给我们带来的提升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导学案的使用突出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相对比较被动,大部分时候是教师讲,学生听,虽然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也有一些学生活动或分组实验,但总的来说灌输的成分更多一些,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够。而导学案恰恰重在“导”上,学生通过导学案结合教材,自己找到学习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的途径,真正从“学教材中的知识”演变成“用教材来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预习、预习反思、合作交流、展示质疑、课堂总结与练习,相对改变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被动的地位,促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学习,发挥长处。采用导学案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教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通过学生与学生间互动、教师与学生间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在合作交流和展示质疑中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地让课堂变成学生交流与互动的舞台,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导学案的使用减轻了学生课堂的负担

以往我们都是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和双色笔,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通过在黑板上详细的板书,会把一些重要的知识记录下来,以备学生做作业和今后复习时使用,学生往往要跟着做好笔记,把黑板上的板书记录到笔记本上,特别重要的关键词、方法、现象和结论要用红笔在笔记本上圈出来,一节课上学生写笔记记录的时间一般在5分钟左右,这就增加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负担。使用导学案后,教师可以把所有导学案装订成册,学生每天的学习内容可以直接在导学案上进行,需要做的笔记只是在导学案上空格处填写一些重要的关键词,导学案就成了学生的笔记本,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学生课堂上用于记录笔记的时间,减轻了学生课堂的负担。

三、加快了年轻教师的成长

教师队伍中每年都会有很多刚刚从大学毕业的青年学生,年轻教师带来了年轻人的活力,剛刚参加工作,还没有产生职业的倦怠,充满了成长的冲劲,但缺点也很明显,缺少教学的经验。年轻教师在自己学生时代都是优秀的学生,他们会学,当他们走上讲台时,角色转变为教学生的教师,如何快速成长为一名会教育学生的教师?以往的方式都是让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引领一名新教师(也可能是几名新教师),再通过年轻教师自己慢慢地摸索,逐步积累经验,这个成长的过程也许需要三年,五年,甚至更久。而以教研组为单位,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则可以大大加快这一成长过程。每学期开始前的一段时间,一个教研组内的教师要集体讨论,然后分配任务,每位教师分别负责主备一部分的导学案,再集中起来集体研讨、修改,最终定稿形成统一的导学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所有的老师用统一的导学案,统一的教学流程,只是在少数细节上存在差别。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往往年轻教师的成才会非常迅速,教师少了一些随意,多了一些稳重,可以避免教师脚踩西瓜皮,滑到哪边就教哪块。

有人说发明导学案的人是个“天才”,导学案具备了这么多的优点,是不是就完美无缺了?笔者及身边同仁在导学案使用中也确确实实出现了一些弊端。

1.学生课前的预习质量不能保证,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使用导学案时,第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学生的自主预习。由于自主预习环节是学生独立完成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往往是决定了预习的质量,再加上自主预习环节是在没有教师管理的时间段,学生的学习态度往往也会决定预习的质量。在民办学校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学校还有早自习和晚自习的制度,这些时间会有教师的监管,有学生能力为基础和学校的制度为保障,学生的预习质量会较高。而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由于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家长监管能力不足,往往会导致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学生自主预习的环节质量差异较大。预习质量不高的部分学生课堂上表现的比较被动,课堂上表现的比较依赖其他同学的帮助,很多时候会随大流,人云亦云,而失去很多自我学习的机会。

2.导学案限制了一部分学生能力的发展,尤其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导学案是课堂教学前教师预设的一个教学流程,质量不高的导学案都是教师仅仅基于对学习者的猜测和教学评估而进行的,缺少真正的“学生主体”性设计。这样的导学案引导着学生学习,仅仅是通过一个个问题链,最终达成本堂课的知识教学。设计导学案的教师水平往往就基本决定了学生思维的高度和广度,因为学生大部分的思考都是在教师设定好的框框里,如果教师的水平不高,设计的思路太窄,那学生就如同铁轨上的地铁,只能沿着铁轨去运动,一旦脱离这个框框,就是出轨的事故。有些教师为了应付学校的任务,在研讨、设计导学案时仅仅是随便抄几个知识点和几个结论性的问题,学生在使用导学案教学的课堂中,因为大部分的问题是预设好的,很少有即时生成的问题,即使有部分优等生产生了一些疑问,往往也因为不在导学案的预设当中,而不敢提出来,这样长久以往,往往会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限制了学生发现问题、大胆假设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更有甚者,是那些“拿来”的导学案,因为完全脱离了本校的“学生”和“学情”,所以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开放性、互动性、创生性,丧失了导学案原本应有的价值。一个导学案如果囚禁了学生的思想,扼杀了学习的个性,那么它便名副其实地成为了课堂教学中的又一个“凶器”。

3.导学案的过度使用有时导致课堂变了味

导学案制极大地解放了老师,教师在课堂中从原来的主角,转变成学生为主体,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了学生,有的老师却显得有点无所事事了。课堂上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老师本应该是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解决学生真正存在的问题,老师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学困生,老师有更多的机会去倾听学生的问题,思考如何提升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高度,但有的老师却因为职业的倦怠和责任心不强,在课堂上做起了旁观者,把学生放任成自己学习、自己讨论。甚至有的习题课,也变成了学生自己练习、自己讲评、自己订正。

有的老师使用使用导学案以后,把课堂演变成了“满堂动”、“满堂放”、“满堂夸”。有的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足,把课堂的活动形式化了,课堂上学生看起来热热闹闹,一会共同讨论,一会上黑板展示,一会相互质疑,但教室里显得乱糟糟,这样的课堂有多少实效性?有的教师把教学中很多的实验或活动通过播放各种视频和课件来展现,还美其名曰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课堂的容量,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实际的效果却不好;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表扬泛滥,凡是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都带领学生集体鼓掌,课堂上充满了廉价的表扬和鼓励。这些都是学习了导学案教学的形式,而忽略了真正的“自主”、“合作”“探究”,表面虚假的繁荣后,是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兴趣降低,对能力的提升放弃,对学习的结果重视不够。尤其一部分后进生,慢慢的变成了“三陪”学生,自主学习时陪着看看,合作讨论时陪着听听,展示交流时陪着说说。

以上是笔者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的浅显看法。笔者认为,导学案作为新课堂模式的重要组成部件,导学案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来支撑新课堂的运行。导学案应当起到的是指南针的作用,或者可以用“渡船”来形象的描述导学案,可以指引学生逐步成长的方向。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从“学会”慢慢过渡到“会学”。在这一过程中,重视学生自身的差异,强调、尊重和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体验。否则,那还不如放弃导学案,回归原先传统的课堂。

猜你喜欢
弊端主体地位导学案
张银珍:拓展性课外阅读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跟踪导练(四)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探讨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弊端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