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先行 发展草原畜牧业

2017-06-15 18:26师建霞
中国农村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牧业畜牧业成果

本刊记者|师建霞

科研先行 发展草原畜牧业

本刊记者|师建霞

中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总面积近4亿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约为现有耕地面积的3倍。草原畜牧业是我国畜牧业也是草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探索草原畜牧业的科学发展之路,对我国草原生态及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004年以来,科技部农村中心与ACIAR(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研究中心)共同围绕着‘草原管理、减少贫困’的目标,先后合作实施了三期‘中国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项目,成果卓著。通过中澳两国科技工作者的集成创新,摒弃过去单纯通过提高畜养量来创收的粗放养殖模式,因地制宜地探讨并实现畜牧养殖与生态可持续绿色发展、牧民脱贫增收、畜产品优质产出的良好平衡,对我国草原省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垫定了坚实的科技基础。”4月1日,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贾敬敦主任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的中澳“中国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项目研讨会”上表示。

发展草牧业,草原很关键

2016年5月,农业部下发了《促进草牧业发展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发展草牧业。草牧业发展既是统筹农村牧区生态与生产的重要平台,又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还是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因此设定目标:到2020年,全国天然草原鲜草总产草量达到10.5亿吨,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重点天然草原超载率小于10%,全国草原退化和超载过牧趋势得到遏制,草原保护制度体系逐步建立,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工种草保留面积达到3.5亿亩,草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牛羊肉总产量达到1300万吨以上,奶类达到4100万吨以上,草食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

同年7月,农业部发布《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简称《规划》),指出“发展草食畜牧业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方面,对于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构建粮经饲兼顾、农牧业结合、生态循环发展的种养业体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发展草牧业,草原很关键。中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总面积近4亿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约为现有耕地面积的3倍。草原畜牧业是我国畜牧业也是草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探索草原畜牧业的科学发展之路,对我国草原生态及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中澳草原合研成果卓著

贾敬敦主任在题为《科技部与ACIAR项目合作进展与展望》主旨发言中指出,自1994年中国科技部与ACIAR签订合作备忘录以来,双方进行了深度长期的合作,先后实施了一大批科研合作项目,涉及作物种植、畜牧业发展、林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若干领域;覆盖了包括我国华北、广东、西藏、甘肃、内蒙等多个地区,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通过合作深化了双方在科学领域的联合研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科研人员,建立了一系列项目科研基地。

2004年以来,科技部农村中心与ACIAR共同围绕着“草原管理、减少贫困”的目标,先后合作实施了三期“中国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项目,双方累计投入资金约3700余万元人民币,涉及草场管理等5个研究方向,分别在内蒙古和甘肃建立了4个“减速增效模式示范”研究基地,先后约60余名中澳科研人员共同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取得了2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0项,为国家宏观政策制定提出了“维持草原可持续发展的载畜率”、“减少冬季放牧”以及“精准家畜管理”等20余项建议,5项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并成功推广。先后组织科研人员30余人次,前往澳大利亚开展了短期培训和交流;中澳双方共同培育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通过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了试点地区草原管理水平,增加了试点地区农牧民的收入,为试点地区牧草改良和环境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成员中的David Michalk和David Kemp教授,都获得了由中国政府颁发的国际合作“友谊奖”,这既是我国政府对澳方专家团队多年来为中国农业科技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的认可,也是对该项目实施所取得成果的认可。

ACIAR首席执行官Andrew Campbell先生也表示,“中国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中澳两国技术合作的典型案例。它由两国共同投资,既是两个国家的合作,也是中澳文化的合作,该合作的重点是技术。通过该项目,两国科技人员均对草原及草原畜牧业体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过在具有挑战性的领域进行深度合作,丰富了对草原及草原畜牧业的多样性研究,也总结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如果能将这些成果及时地应用在生产实践中,必将对两国的畜牧业发展发挥更多更重要的作用。

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科研先行。与会的国内及澳方专家就项目实施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交流展示,围绕草原管理、生态补偿等开展了技术及政策研讨,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建议。这些政策建议包括:维持草原可持续发展的载畜率、冬季放牧、草原上不喜食牧草管理、牧民从生存到生产、精准家畜管理、改变现有家畜生产系统等。

贾敬敦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项目”通过长达二十余年的持续科学研究,创立开发了一系列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计量模型和研究方法,开展了针对我国不同气候带地质特征的草场如高山草地、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及青藏高原草原养殖模式的研究。此外,还开展了包括草原牧户畜牧业生产行为和产业结构变革,家庭牧场技术成果示范等多层面、多角度的研究。涉及到动物养殖、草场管理、牧民增收、生态补偿等诸多领域,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在项目区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这一系列研究也对我国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了鲜明的可借鉴的方法和意义。

猜你喜欢
牧业畜牧业成果
北京大鸿恒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大鸿恒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映像畜牧业
沈阳伟嘉牧业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省黄泛区农投牧业有限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验收成果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