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失调理论在大学生创业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2017-06-15 11:17温立强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基础教学大学生创业应用策略

【摘 要】 大学生创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不同个体在对创业信息接触、注意、理解与记忆过程中,存在着一种“选择性机制”。必须重视认知失调理论在创业教育中的应用问题,制定合理的创业基础课的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教材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创业实践,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创业项目的转化。

【关键词】 认知失调;大学生创业;基础教学;应用策略;选择性机制

现多数高校已开设创业基础课程,如何通过创业基础课程,促进大学生对创业知识的了解,增进对创业行为的认识,提高有意向创业的同学创业能力,是创业教育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本文根据创业基础课的特点,分析大学生在在整个教学及课外的创业实践中的心理特点,增强大学生创业自信心,为未来创业活动的真正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认知失调的理论阐释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列昂·费斯廷格提出的,认知系统中,存在着一种固有的维持其内部协调状态的倾向,假若这种倾向受阻或协调状态遭到破坏,个人就会感到紧张和不安。这种紧张和不安会促使个人设法排除阻力,解除紧张,于是产生一种力求协调的动机。

二、认知失调理论对创业动机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分析

在创业基础教学中,学生课堂上对创业想法的形成或者认知结构的过渡就是他们的认知失调趋于认知平衡的过程。认知失调理论阐释了大学生对创业基础知识学习动因产生的内在机制,将其运用于创业基础教学可以为更好地开展创业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

1、认知失调理论揭示了创业基础中的内在平衡统一的过程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创业教学中各个不同的认知要素构成人的认知体系,对创业知识认知的不协调是认知要素间的不协调,而创业教学的认知要素是指外界各个具体的认知事件。创业行为的习得过程是学生个体自身创业认知体系平衡的不断打破与重新平衡实现的不断交替的过程。学生在创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会为自己的创业行为选择寻找依据,以减小由于不协调而带来的心理压力,这种行为选择的过程一方面会伴随着认知改变。

2、认知的“选择性机制”决定着学生的创业倾向

在创业基础课中“选择性机制”是个体在应对外界复杂多变的创业信息时所采取的信息应对策略,他们通过对创业信息的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而保持自身认知体系的稳定性,达到心理的平衡状态。

由于创业课程的互动性和实践性较强,学生创业课学习的过程中,这种对信息的“选择性机制”决定着学生的创业的导向。而在传统的创业教学过程中,学校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力求使学生学习全面的知识,涉及了关于初创企业的工商注册、企业成立的流程等多项内容,其中很多内容过于单一乏味,过分注重创业教学的即时效果,不注重学生在从事创业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种一味的“灌输式”教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大学生自身内部的心理平衡状态,在其无法调和,实现与现实情境相协调,也即无法使自己对创业产生新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可能采取否认或敷衍的方法,从而使其维持心理的平衡状态。

3、为今后创业实践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创业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个体积极主动的获取外界信息,并通过不断的强化而形成较为固定的动态图式的过程,是通过积极的认知建构而达到心理平衡的过程,创业动机在创业基础知识体系学习与巩固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产生一个好的企业想法显得尤为重要。在授课中,通过创业模拟经营进行团队合作,进行情境学习,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进行体验,为今后真正的创业项目中,创业团队的合作奠定基础。

三、认知失调理论在创业教学中的运用

认知失调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教学课堂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在创业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具有主导性,是认知失调的指导者和控制者,而学生则是认知的主体,是学习的参与者与目的者,很多的创业案例和创业模拟都需要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整个创业课堂教学应建立在诱惑——辨惑——演惑——解惑四个阶段基础上的过程,即认知失调到认知转换,再到认知突变,最后建立新的认知平衡的过程。

1、制定合理的创业基础课的课程目标

创业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现在各高校开展的创业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创业学习的目标并不明确,对课程要达到的效果并没有科学的评估对创业课程的整体没有树立正确的认识。在制定创业基础课程目标时,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学生认知失调的唤醒,从而很难改变学生对创业行为的认知状态,激发学生对创业相关知识学习的兴趣。创业基础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面对授课的全体学生,因为课堂上有很多的学生未来并不会去创业,而是了学习创业课的基础知识或创业者的精神。

2、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他们对外界信息的接触过程或者说学生对创业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其固有的认知体系打破与心理认知平衡状态重新建立的过程,而这过程当中,学生对创业知识学習所得到的快乐的情绪体验就会成为他们参加并积极改变自身原有的对创业行为认识的诱因。因而创业本身的特点以及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会影响学生创业模拟及实践情绪的体验状态,从而制约着学生创业知识学习的效果,进而影响着学生对创业想法及创业行为。

创业基础课授课过程中,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知识体系,对外界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处理,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认知改变并使心理状态在动态中达到平衡。适当的压力水平,能有效的提高个体的不协调唤醒水平,促进个体认知的改变,创业基础课教学中,对学生给予适宜的心理刺激,有利于改变学生的不合理的认知,建立积极的态度进而产生积极的情形体验。

3、创业基础课教材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创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各种创业过程的行为事件构成了大学生的创业基础知识体系,如何初步判断哪些人具有创业者的潜质,哪些途径可以提高创业能力,进而去了解不同类型的企业如何运营等,都是要去构建的内容。创业教材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注意教材安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尽量使创业认知符合学生的“主参考结构”,使学生在创业学习过程中,将心理的不协调状态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从而促使其创业态度的积极转变。围绕着创业基础知识学习的迁移问题来设计课程和教学,创业基础教学内容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教师在安排创业教材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对创业知识的认知特点,对大学生创立企业的流程、资金的筹集渠道、政府对大学生初创企的扶持政策,各类政策等问题进行设计,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由认知失调到认知平衡所需的接受能力,从而促进学习创业知识的顺向迁移。

4、加强创业实践,校企合作实现创业项目的转化,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往的创业教学中,过多的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创业实践,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以及表现完全是因为教师的压力或为完成教学要求,这种被动式的创业教育方式使学生对创业认知的改变处于消极状态,而创业信息本身也會因为创业价值体系的不完善,而被排除在认知平衡状态之外。因此,在课堂模拟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团队是否能有效的运作自己的创业项目,学生发现自身在创业方面的不足,积极探索合理的学习方式。与社会力量合作,在课程总融入更多的实操性内容,聘请企业导师加入课程建设团队,加快创业理论和实践转化过程,让更多的创业想法落地,让更多有创业思维学生创业知识水平以及自身创业行为选择程度进一步强化,形成良好的创业动机。让学生参与国家和地方举办的各种创业赛事,组建创业团队,为学生参加校内外创意、创业训练营,申报创新训练项目开着针对性的课程指导,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消灭课堂学习中目标不一致所带来的不舒服感或心理压力,让学生形成积极态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路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关键在于提高创业成功率[J].思想政治教育,2011.

[2] 蔡毅强.探讨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模式[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3] 童力,王雄.浅谈大学生创业教育[J].宁夏社会科学,2008.

[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2012.

[5] 张帆,张帏.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才,2003.

[6] 熊和平.认知失调理论在教学课堂中的运用[J].航海教育研究,1999.

[7] 马小辉.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目标特性及实践路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3.

【作者简介】

温立强(1976-)男,山东莱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方向.

猜你喜欢
基础教学大学生创业应用策略
篮球教学中提升学生投篮命中率研究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在高师钢琴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互联网+”促进大学生创业途径的思考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大学生开设特产专卖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