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个性化学习的SNS型区域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模式探索

2017-06-16 23:27何一茹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7年6期
关键词:应用模式个性化学习

何一茹

摘 要:“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关建是“通”,而“通”的根本是有效应用。因而,如何融合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创新学生学习模式,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学习十分重要。同时这也是当前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应用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在探讨SNS型区域网络学习空间对学生个性化学习在学习资源、学习路径、学习方式、个性表达等方面的支持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为目标导向,结合区域网络学习空间在基础教育应用的实践探索,提出了SNS型区域网络学习空间的四种较典型的应用模式:混合式个性化主题探究、个性化创作活动、面向差异的翻转课堂和智能评测,并就这四种应用模式的界定、操作程序、应用范围等进行了论述,对模式的应用案例及其效果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SNS;区域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1-0018-05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网络服务(SNS)的兴起,网络学习已由以用户浏览网页信息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学习Web1.0时代,进入到以用户利用网络空间进行个性化读写、交流分享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学习Web2.0时代,并正朝着更加智能化、情境化和个性化的方向迈进。可以说,利用网络空间进行学习与交流已成为一种社会发展潮流。同时,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和应用引起各方重视,教育部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列为“十二五”教育信息化核心任务“三通两平台”其中之一,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把“创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模式,从服务课堂学习拓展为支撑网络化的泛在学习”作为主要任务,鼓励学生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学习活动,养成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服务的良好习惯[1],凸显了对学生自主能力培养、个性化学习的关注。地方教育部门、众多企业、学术界等都在努力探索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和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建立在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的网络学习空间(以下简称区域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尤其是如何发挥现阶段区域网络学习空间在促进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方面的优势更是一个难点问题。为此,本文拟结合笔者所在区域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在基础教育应用的实践探索,对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为目标的区域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推进区域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提供参考。

二、研究现状概述

网络学习空间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学习环境,其形态和功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按目前的研究,一般认为,根据网络学习空间运行载体服务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广义的网络学习空间和狭义的网络学习空间:广义的网络学习空间是指运行在任何平台载体之上,支持在线教学活动开展的虚拟空间;狭义的网络学习空间特指运行在专门的教育服务平台之上,支持在线教学活动开展的虚拟空间[2]。狭义的网络学习空间通常又依用户角色划分为个人学习空间(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家长空间等)和组织空间。本文讨论的区域网络学习空间,是指运行在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的网络学习空间,属于狭义的网络学习空间。

国内学者已从网络学习空间的内涵[3]、分类[4]、设计[5][6][7]、应用 [8][9][10]等方面对网络学习空间进行了多维的研究。其中,有学者对采用社交网络模型构建网络学习空间进行了研究,认为社交网络模型最重要的特征在于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11]。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相关研究中,较多探讨的是高校师生的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及案例,对于区域网络学习空间在基础教育学生学习方面的应用模式研究还非常少。

围绕个性化学习理念相关的教学研究,古今中外已有大量的论述。尽管专家学者对个性化学习内涵的解读各有侧重,但从教学设计角度看,对个性化学习以下特征是趋向认同的:以承认学生的差异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提供个性选择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提供个性表达和成果展示的机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个性化学习的理想之光照进了现实[12],有关信息技术支持的个性化学习的研究和实践受到持续关注。同时,也有研究指出,推进个性化学习仍是教育技术应用面临的一项有难度的挑战,目前个性化学习最大的障碍就是如何把纷繁复杂的方法和技术转变为一套精简的策略,以便在整个学校实施和推广[13]。

综观过往的研究和实践,信息技术支持的个性化学习在基础教育不可能一步到位,它具有阶段性、渐进性的特点,只能是随着观念的转变、技术的更新换代、应用逐步深入而不断地靠近理想中的个性化学习状态。而在这个不断靠近理想过程中,恰恰需要人们基于现实可行的条件开展迭代式的促进个性化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三、SNS型区域网络学习空间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支持

SNS型区域网络学习空间在本文是指采用社交网络模型构建的区域网络学习空间。SNS 源自Social Network Service(社会性网络服务,又称社交网络)英文的缩写形式,是基于美国心理学教授StanleyMilgram的六度分割理论创立的面向社会化网络的互联网服务。社交网络模拟人类社会交往与互动的方式,其学习理念契合了社会建构主义、关联主义、分布式认知主义等,更加符合网络时代学习的社會性、关联性、分布性、碎片化、个性化等特征[14]。SNS型区域网络学习空间除了具有一般SNS学习环境的优势外,由于是教育部门专门面向本地教育领域人群和教育需要设计开发的,所以,往往还具有安全性高、资源特色明显、应用系统整合性强、更适应学习交互的需要等特点。图1所示的是一种SNS型区域网络学习空间中学生学习空间功能结构示意图[15]。

具体来说,合理设计的SNS型区域网络学习空间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支持主要表现在:

(1)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应用系统:学习资源和应用系统是学习内容的重要载体。区域网络学习空间为每个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网络学习空间,通过资源聚合的机制,帮助学习者把学习资源和应用系统聚合、关联到自己的学习空间中。师生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后便能方便、高效地应用各类资源和应用系统,所有和主体相关的业务、信息均无缝整合在个人的页面中,通过个人学习空间操作所有的功能;个人学习空间具有的资源搜索、资源存储、资源定制和资源推送功能,可以满足学生对资源的个性化需求。并通过学习关联形成学习环境内外的个性化学习网络。

猜你喜欢
应用模式个性化学习
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模式研究
连翘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模式初探
试析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思路与技术方法
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及成效探析
微视频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微课翻转课堂的职业院校远程教育创新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