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2017-06-18 00:02王术井
新课程·中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构建高效课堂初中语文

王术井

摘 要: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受到了广大老师的重视。高效不是简简单单完成教学任务。真正的高效是指学生从一堂课中收获了多少,学会了多少词语,理解了多少句子,能写出多少精彩的对话。

关键词: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语文在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语文的学习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它们分别对应理解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感悟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学生的日常聊天和对话都需要用到理解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其他学科也与语文息息相关,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首先都要读懂题意才能往下进行,而题意理解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文字感悟能力。既然语文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让学生学好语文呢?

一、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文教学中预习就好比是“工具”,一堂高效的语文课离不开学生的提前预习。学生通过预习可以了解课文的大意,作者描述了怎样一件事或者向我们阐述什么样的道理。遇到不懂的词语,学生可以查字典或翻阅资料,在查询过程中还可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如在学习七年级语文下册《童年的朋友》时,学生对“腔调”感到很疑惑,不明白“腔调”与“声调”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查字典明白,“腔调”是指音乐、戏曲等的调子,形容人说话的声音和语气,而“声调”是指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文章中用腔调形容外祖母说话的声音和语气,用声调就不合适了。这样通过预习,学生自己就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題,自学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所谓和谐的课堂是指民主、自由、愉悦的课堂。和谐课堂的主要参与者是老师与学生。要构建和谐课堂首先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老师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多关心学生,利用上课前的时间和学生聊一聊学校的新鲜事,问一问学生学习中有什么困难,希望老师采用什么样的课堂形式,这种非正式的谈话更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学生要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谐的课堂不能只有老师一个人的声音,那样就成了学生被迫接受老师的观点。老师要留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学习高尔基的《海燕》时,文中讲到暴风雨来临了,海鸥想把自己的恐惧隐藏到大海深处,海鸭也被雷声吓坏了,企鹅把身子藏到了悬崖下面,只有海燕迎着暴风雨高傲地飞翔。老师可以就海燕的形象让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说:“海燕很勇敢。”有的说:“海燕像一个战士。”还有的说:“海燕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同学们各抒己见。我接下来向学生介绍作者写《海燕》的历史背景。《海燕》创作于沙皇独裁的统治时期,民不聊生,无产阶级革命者为了推翻沙皇的统治,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勇敢地战斗着。我声音刚落下,就有学生大声说:“海燕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者。”通过这种自由、民主的课堂形式,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自己就找到了答案,学习的情绪越来越高涨。

三、开展课堂快速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日积月累。学生自己阅读时没有时间的限制,他们可以一边开小差一边阅读,浪费时间不说,注意力不集中,阅读的效果也不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开展快速阅读课。给定一篇文章,让全班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这样,阅读的时候学生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并且阅读的内容会在头脑中快速消化。接着老师就阅读的内容提出疑问,给学生几分钟思考的时间,他们在头脑中快速整理和概括刚读到的内容,增强思维的活跃性。时间一到,老师随机邀请几位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谁也猜想不到老师会点到谁,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的偷懒心理。在老师提问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听到不同的见解,他们的思路和视野也随之拓宽,一举多得。

四、开展课前演讲活动

写作水平的提高源于源源不断的创作。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励他们不断地练习写作,老师可以开展课前演讲活动,让学生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作品。分享的次序可以按座位号,这样每个人都有上台演讲的机会。由于事先知道要把自己的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学生会一字一句对作品反复斟酌,觉得写得欠妥的地方,通过查找范文进行修改或者寻求老师的帮助,这样学生就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还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如有的学生说:“父亲的脊背像山,背起了所有的重担。”形象又贴切,把父亲伟大的形象展现出来。那么其他同学在进行写作时也可以借鉴这种修辞手法。

总之,高效课堂就要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姜霞.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5).

[2]胡顺卿.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J].教师,2011(10).

猜你喜欢
构建高效课堂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