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京剧老来悦

2017-06-21 09:46广西扬文
金秋 2017年6期
关键词:用色程派票友

◎文/广西·扬文

聆听京剧老来悦

◎文/广西·扬文

开栏语

你喜爱唱戏吗?你的家乡戏是什么?那美妙的音符是否绕梁三日不绝于耳?无论你身处何地,想起家乡戏的那种温暖想必都是一样的动容,唱起家乡戏的那份情感想必都是一样的饱满。说说你的戏曲瘾吧,让大家一起分享你和戏曲的精彩故事。《我的戏曲瘾》栏目恭候您来讲故事。

——编者

退休前我是不听京剧的,虽然觉得京剧里旦角的扮相极美,美到令人惊艳的地步,但有什么用?扮相再美,他们唱的我也不懂,举手投足里的讲究更看不明白,所以一听戏,就有鲁迅他老人家当年的感受:只觉得锣鼓锵锵乱轰轰闹得人头疼。

喜欢上一件事,往往是某个瞬间的事。一日,我和老伴到郊外的森林公园游玩,独自走在安静的路上,就有悠扬婉转之声飘然而至。那声音柔媚贴心,像千丝万缕的流云,带着青草的芳香,流入我的耳朵,淹没我的思想,我不禁驻足聆听。是远处有人在吊着嗓子唱京剧,我从未体会到京剧竟有这等魅力!这若非独行,我想我是体会不到的,孤独的时候心灵是空洞的,空洞的心灵对环境中的变化最为敏感,对能触动心灵的东西最能引起共鸣。这种共鸣与我先前匆匆的脚步形成鲜明对比。以前觉得京剧拖沓冗长,从没有耐心听,那天我却停下脚步,听了很长时间,觉得那声音美妙得一如明丽的秋色。

退休第二年,我就开始听京剧了,虽然还是不懂,但也听得入迷。在咿咿呀呀的胡琴声中,薛平贵、张君瑞、刘玉娇、玉堂春纷纷登场。这么老的段子,层层叠叠地唱出来,人物的心事还这样明了,有着靠得住的亲切,所以听戏的先深深感动了;又因为隔着时代,便又有一份莫名的幽邈之感,让人有些恍惚。

锣鼓喧天,台上唱得热闹。即使只有一个演员,即使是哭,那架势也是不让人的,大段大段有着显著的节拍,这样的欢天喜地之中不知不觉有岑寂的味道慢慢升起,热闹中的悲凉显得尤其华丽巨大,竟有无限的沧桑。

还有京剧服装的用色,也让人着迷。葱绿配桃红,青罗袍红里子,玉色裤管里面衬上玫瑰紫的里子……用的都是参差对照的颜色,很有分寸的样子。这样参差的用色刚刚好,显出古朴含蓄,像《红楼梦》里人物的打扮,奢华富贵,又文雅内敛,背后有几世的家底,玲珑尽显。

京剧各派里,我喜欢程派的青衣,也喜欢裘派的铜锤花脸,这可能与我的性情有关。如果一个人生性有些孤僻,不善交往与辞令,如果对世事炎凉有几分感悟,内心深处依然残存着一些单纯的想法……我想,这样的人是会喜欢京剧的,只要给一次恰到好处感受的机会。

前段时间看程派的《锁麟囊》,仅仅一个水袖,便甩出万千气象。霎时飞向高空,转瞬笔直落下,一道白光尚未从眼前划过,又被演员干脆利落收于掌中。收放之间,风起云涌,风卷云舒。几个急切切的圆场,前俯后仰,左突右旋,更加迭幻出艺术的曼妙风姿。京剧的程式、写意与虚拟之美,令人心醉神迷。

现在,每周末我都要到老年大学听票友们唱京剧,每次听票友们清唱《贵妃醉酒》,看着他们眼波流转、莺声娇软,那种哀怨凄迷、惆怅难解的意味,宛如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经历这种柔性的情感迷惑,我不禁认为,世上最有杀伤力的至美,便是京剧之美了。这样的美已永久地渗透到我的生活中了。

猜你喜欢
用色程派票友
“票友”这一称呼是怎么来的
“票友”这一称呼是怎么来的
浅析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特点
清末民国戏曲票友舞台艺术摭论
“墨点无多泪点多”
平面设计中用色要素探究
以字催声以气催情
——随钟荣老师学习程派艺术的点滴体会
工笔人物画“写意性”用色的因素分析
如果春天去看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