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17-06-22 16:03刘新宇
东方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民办院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师型

刘新宇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很大变化,社会急需大量应用型人才,因此需要对人才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人才市场中,高校处于供给侧地位,而人才的培养需要一批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民办院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也是民办院校转型过程中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向。本文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对民办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进行研究,提出有益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办院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师型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也发生深刻变化,社会需要一大批应用型人才,毕业就能上岗,而民办院校办学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比较突出,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民办院校必须尽快建设一支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双师型教师的界定

目前有的学者将双师型教师概括为两种:一是双职称型,即教师既有教师系列职称又有另一技术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又具备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而有的学者则将双师型教师的理解概括为三种:一是双证书论,认为具有工程师、工艺师等技术职务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并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即为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力论,认为既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三是双融合论, 即既强调具备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职业素质,要求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但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不管是哪种概括,目前教育界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一是停留在字面解释上,二是表现为较有理性的综合解释,没有统一的标准,但都强调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二、民办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民办院校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民办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社会输入大量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然而学生生源不足,高校众多,2015年我国民办高校734所,占普通高等学校的28.7%,其生存与发展受到严峻考验,当前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普遍参差不齐,不利于对人才进行全面、综合的培养。

(一)“双师型”教师结构不合理

由于民办院校普遍成立时间较短,教师多为应届生,从校门出校门进,缺乏工作经验。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理论课、文化课教师比例偏高,实验、实习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比例偏低;高职称、高学历和具有实践背景的高素质教师偏少;年龄结构不合理。从年龄结构上来看,民办院校普遍存在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跨度比较大,老、中、青比例不协调,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现象。从学历结构来看,硕士研究生学历所占比例较多,博士研究生学历所占比例较少;从职称结构来看,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较少,大部分是中级及以下职称的教师;外聘兼职教师普遍年龄较大,多为退休返聘或是兼职人员,两级分化情况较为普遍,各有利弊。

(二)民办院校教师队伍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

民办院校相对于公立院校来说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原因在于一方面,民办院校对教育教学和教师队伍的管理不科学,缺乏有效的奖励机制;另一方面,我国民办院校受到自身办学性质、办学机制、办学环境、自身定位、福利待遇、办学目标等方面的问题,使得新入职的教职工很难有归属感,较少具有团队精神,更谈不上以校为家和恒定向上的事业心,很多职工觉得工作压力大,待遇低,发展空间有限,都抱有在此过渡,待到考上研究生,或是公務员后就会选择离开。

(三)“双师型”教师的培训环节较缺乏

民办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环节存在很多问题,如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培训制度;受到培训经费的限制,教师出外培训的机会较少;培训途径较为单一,多数培训流于形式,质量不高,培训效果不好。此外,民办教育的发展经费有限,主要依赖学费收入,政府投入很少,培训经费不足。

(四)缺乏“双师型”教师的认证机制

2010年以来,各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分别成立了中、高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机构,负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而截止目前各省均没有设置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机构,负责高等学校“双师型”教师评价、认证工作。由于应用本科院校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对“双师型”教师的能力要求也不同,因此“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也不完全相同。现有的“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只适用于职业学校,需要相关部门对高等学校“双师型”教师概念进行界定,同时制定相应的认证标准。

三、民办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调整教师引进理念,改变师资结构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既要重视高学历人才引进,也要从企业等一线技能型人才中引进,使民办院校教师队伍结构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双师潜质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来校任教,重点考察毕业生的毕业实习成果和评价。积极引进已具有“双师型”资质的人才。面向企业聘请具有一定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业技能高、数量合理、稳定性好的兼职师资队伍。

(二)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明确对“双师型”教师认证执行的办法,这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师岗前培养体系和管理制度,将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和民办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结合起来,构建民办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新模式。建立全国统一并相对独立的职业资格认证机构,加强对职业资格的认证与管理,杜绝一些不规范操作现象,保证职业资格认证的权威性。

(三)加大对民办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资金扶持

对民办高校自身,需要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水平,建立一套完善的奖惩制度,为教师缴纳五险一金,努力提高教师的归属感。政府也要加大财政的资金扶持力度。无论是民办高校还是公办高校,在财政上都要平等对待,尤其是在在校学生补助和学费资助等方面。政府要为民办院校教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加强对民办院校在资金上的扶持。另外,要采用科学的手段对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做到信息公开。

(四)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

1.加大校内培训力度。民办院校可以整合校内外优秀的教学资源,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合作,借鉴别校的成功经验。自身需加强专业实验室、实训实习基地等硬件设施的建设,提高本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聘请具有知识理论和实践操作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做本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带领本专业的教师共同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

2.积极拓展校企合作的力度与深度。绝大多数企业不愿意和民办院校合作,主要是不能更好地给企业带来利润。政府应当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律,通过实施相关的优惠政策来约束、鼓励企业和学校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肖庆东.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观察,2017(9).

[2]李丽.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1).

[3]李梦卿,杨秋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6(14).

[4]卢佩霞.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研究[J].中国培训,2017.

[5]尹阳红.“双师型”理念下职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发展现状、对策[J].高教学刊,2017.

猜你喜欢
民办院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师型
陕西民办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研究
基于民办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慕课平台使用情况研究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