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精读课

2017-06-23 02:50广东揭阳北河大桥下真理中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21期
关键词:莎莉文凯勒海伦

广东揭阳北河大桥下真理中学 卢 萱

一、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他的良师益友,二人相处达50年之久。在大学期间,海伦·凯勒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如《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又访问了多家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她受人们的尊敬。1964年,她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二、创作背景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人物。创造这一奇迹,全靠她一颗不屈不挠的心。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就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她虽然自幼失明,却荣获过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还曾被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三、内容梗概

经典片段阅读:

1.莎莉文的到来

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那是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六岁零 九个月。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省略以下3段文字)

提出问题:(1)文中海伦急切盼望光明的原因是?

(2)海伦.凯勒在1887年3月3日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她说“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月”,为什么她会记得这样清楚?

(3)海伦·凯勒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教师点拨:

1.文中海伦急切盼望光明的原因是:

(1)身患失聪、失明残疾

(2) 内心迷茫、苦恼

2. 因为这一天对她来讲太重要了。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她家的这一天,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莎莉文老师改变了她以前的生活,让她从愤怒、苦恼、迷茫中走出来,变得自信、乐观,使海伦的精神获得了解放。

3. ①海伦6岁时,在其家庭医生的协助下,她的父母邀请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安妮·莎莉文老师作为海伦·凯勒的启蒙导师。②莎莉文老师开启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让海伦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拥有了求知的美妙感受。莎莉文老师引导海伦亲近自然,在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到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她还引导海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领悟到抽象的概念”。是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的生命。

2. 林中散步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念它。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的时候,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省略以下6段文字)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从你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1)第5段写朋友从林中散步回来,回答说“并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其原因是什么?

(2)作者在第2段中说“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么,“我们的每一天”应如何度过才有意义,才能“更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呢?

(3)在第7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从这一假设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教师点拨:

1.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看来是那么的平庸。(他对眼前所见熟视无睹)

2.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3.作者的用意在于,告诫人们要珍惜大好光阴,不要虚度年华;启迪人们注意“用眼睛”,认真审视社会,审视生活,欣赏生活的美,陶冶自己的心灵。

四、人物形象分析

经典人物 性格特征 相关情节海伦·海伦·凯勒意志 坚定、不怕困难,充满求知的渴望和对人类的真挚热爱她作为她作为一个盲聋的残疾人却有着超乎常人的健康心理。她用自己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情景,表达对求知的渴望和对人类的真挚热爱。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以杰出的成就彰显一个残疾人的生命价值。安妮·安妮.莎莉文和蔼 可亲,有责任心,善良,有耐心,细心她不 她关爱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她很善良,也很宽容,她容忍海伦对她发脾气,她还懂得为人着想,乐于助人,了解儿童心理,讲究教育方式,教学循序渐进,善于启发引导,热爱教育对象

五、主题思想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通过一个失去听力视力的女孩对世界以及对自身价值的探索与思考,对生命发出了美丽的疑问。无疑,她无法看见有色彩的世界,但是她却可以感受多种色彩,感受生命的奇妙。这部小说的作者海伦·凯勒女士是一个意志坚强、对世界充满爱与感激的人。这本书告诫这世界上的所有人:我们应当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努力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有价值。

六、小结及作业布置

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希望同学们能学习海伦·凯勒坚强、乐观的精神,锲而不舍。

反馈:

本课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展示经典文段,引发学生思考。“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到来前海伦的情绪怎样?”“海伦·凯勒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着什么样的影响?”“林中散步说明了什么?”当然,如果能通过名著片段对比,那就更好了。

猜你喜欢
莎莉文凯勒海伦
心别失去方向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爱是黑暗中的光明
——再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海伦·凯勒的故事
爱之声
意识形态和海伦.凯勒的另一面
生命真谛 在于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