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公园周边的建设用地控制
——以莆田土海湿地为例

2017-06-23 08:48
福建建筑 2017年6期
关键词:用地公园景观

李 兵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01)

城市湿地公园周边的建设用地控制
——以莆田土海湿地为例

李 兵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01)

通过对湿地公园周边建设存在问题及其成因的分析,提出了周边建设用地控制的思路。同时,文章结合实例探讨了要素保护、廊道控制、建筑高度与容积率控制等湿地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控制方法。

湿地;湿地公园;建设用地; 规划控制

0 引言

城市湿地公园对维护生物多样性、丰富城市景观、调节城市生态环境都有重要意义,但城市湿地公园受城市开发建设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其周边的建设用地控制面临着诸多难题。基此,本文结合实例,探讨城市湿地公园周边的建设用地控制。

1 概述

1.1 相关概念

根据《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下简称《湿地公约》)定义,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期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的水域地带,包括低潮位不超过6m的滨岸海域[1-2]。

根据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013年)的定义,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原生地等人工湿地。

城市湿地公园,是指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天然湿地类型,通过合理的保护利用,形成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

城市湿地公园周边的建设用地:指湿地公园周边一定范围内影响湿地公园生态功能、景观风貌的城市建设用地,一般以城市主干路、对外交通、水系等为界。

1.2 价值

《湿地公约》认为,湿地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因此对其生态学的功能,给予高度评价。而且将湿地视为具有经济、文化、科学、休闲等重大价值的资源。

城市湿地公园除具备湿地的一般价值外,还有城市休闲、公园绿地、调节城市热岛效应等功能价值。同时,它也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要素与典型样本,有着防洪排涝、雨水调蓄、水自然净化等功能。

在中国,湿地也是一个承载诗意的地方,正如《诗经》中的诗句描绘——“泽被鱼鸟悦,令行草木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湿地也具备独特的历史人文价值。

1.3 研究的意义

城市湿地公园以其优美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景观资源,伴随着公园的建设与景观改善,其周边土地的价值迅速提升,周边的建设用地往往成为热捧的对象,高强度开发、“合围”式建设已成为湿地公园周边普遍的开发模式。而城市湿地公园是以湿地为核心的特殊类型公园,生态功能牵涉面广,盲目建设已对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景观风貌造成冲击与破坏,单纯对湿地公园的保护控制已不能防止周边建设用地过度开发。因此,湿地公园周边的建设用地迫切需要科学合理控制。

目前针对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研究较多,对城市一般建设用地控制的研究更是繁多丰硕,但城乡规划领域对城市湿地公园周边的建设用地这一特殊区域的规划控制研究尚属空白,有必要进行研究。

2 城市湿地公园周边建设用地问题及其成因

2.1 存在的问题

城市湿地公园的周边建设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湿地公园被“蚕食”现象严重

建设蚕食:湿地公园周边往往是开发的热点区域,各类开发建设项目争相向湿地公园“挺近”,湿地面积、公园面积被“蚕食”、侵占的现象时有发生。

种植业蚕食:湿地公园周边水土条件较好,很多区域被填土围垦成为农田,湿地面积日益缩减。如:福州乌龙江湿地曾经开荒种菜屡禁不止,湿地植被遭破坏,河岸沙化,湿地功能严重退化。

(2)对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造成影响或破坏

周边建设用地或建设项目截断湿地水源的补充途径或排泄途径,造成湿地水面的日益萎缩或水体富营养化,湿地功能退化。严重者湿地功能丧失退化为一般城市公园。

(3)对湿地公园的景观风貌造成破坏

湿地公园是独特的自然景观,周边建设用地等人工环境控制不当就会形成一圈围堵公园的建筑“围墙”,使湿地公园自然景观特色大打折扣。

(4)周边生态环境影响

由于城市湿地公园周边的用地状态一般较杂乱,农田、工厂、农村居民点、养殖场等散布,农药化肥污染、农村居民点生活污水无组织排放、养殖业污水直接排放,对湿地公园环境造成破坏。除此之外,生活垃圾倾倒、城市建筑垃圾偷倒、游客乱扔垃圾等现象严重,直接影响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品质。

2.2 问题的成因

(1)经济利益的驱动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一方面城市面积扩大,需要更多的城市建设用地;另一方面湿地公园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存在着很明显的外部性,容易引来开发建设者的青睐,一些湿地公园局部经政府审批同意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湿地公园被合法“蚕食”。

在土地财政作为地方财政支柱的现实背景下,地方政府及开发商均希望湿地公园周边有更多的建设用地,更高的开发强度,以获得更丰厚的利润。由此,湿地公园周边成为开发建设利益追逐的焦点,容易产生过度开发和不当开发,从而间接引发湿地功能的退化、湿地自然景观的破坏。

(2)对湿地公园的研究不足

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破坏容易修复难,只有在对其进行一定研究、摸清动态机理的基础上再行开发建设才能避免出错。对湿地公园的研究不足就会不经意间产生阻断湿地水动态平衡通道、切断生态廊道、破坏景观视线等不当建设行为,对湿地公园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3)对周边规划控制不到位

对周边农村居民点缺乏统筹规划安排,对保留农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及时完善。对湿地公园的日常监控、环境污染事件的监管不到位,对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缺乏规划与引导。

将湿地公园等同于一般公园,对周边建设缺乏整体协调意识,致使建筑景观风貌与湿地自然景观不协调。

3 城市湿地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控制思路

(1)正确处理湿地保护与周边开发的关系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湿地资源弥足珍贵。从湿地系统整体性考虑,湿地资源要保护,湿地公园周边的建设用地也要控制。湿地公园周边建设用地开发要以湿地资源的保护为前提和基础,一味追逐经济利益的做法将损毁宝贵的城市湿地资源。

(2)加强湿地公园的生态机理研究

在湿地公园周边开发建设之前,要做好湿地公园保护工作,需要对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构成、水动态机制、湿地鸟类迁徙规律、生态廊道、小气候影响等进行研究,为湿地公园周边的建设用地控制提供依据与要求。

(3)保障湿地公园生态功能完整性

在湿地公园生态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各项开发建设要以保护湿地公园生态功能完整性为前提,禁止阻断水循环通道、防止阻断生态廊道、防止阻隔生物迁徙通道。

(4)严格控制湿地公园周边的建设用地

一是控制建设用地的布局,预留生态廊道、水系通道、景观视廊,防止建设引发湿地功能的退化;二是通过景观视线分析,控制建设用地的建筑高度,防止对湿地公园自然景观的过度破坏;三是控制建设用地的开发强度,防止湿地公园周边聚集过多的人口,给湿地公园保护带来压力。

(5)景观风貌协调

周边建筑的色彩、风格、体量、高度等要与湿地公园自然景观相协调。

(6)历史文化关联

湿地公园是承载诗意的地方,也往往是一个地方历史上诗词歌赋抒写的对象和地方历史记忆的组成部分。湿地公园周边的建设用地规划需要充分挖掘这些历史文化渊源,创造出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特色景观,并串联起周边其它历史文化资源。

(7)农村居民点整合

将零星散乱的村庄居民点集中整合,达到集中居住、提升环境的目的,居民点集中整合有利于节约基础设施配套成本,有利于集中管理、处理污染物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4 莆田土海湿地公园周边的建设用地控制

4.1 莆田土海湿地公园概况

(1)位置面积

土海湿地公园位于莆田市秀屿区东北部环城北路北侧,北接登加头,东接新村,西毗莆港路,总面积约2km2。

(2)历史渊源

土海湿地古称“国清塘”。开凿于唐代贞观五年(631年),由木兰溪支流扩建而成。作为早期南洋平原水利工程,对莆田后世农业灌溉体系建设具有示范意义。因该塘处低洼地,塘底原为田土,故民间俗称“土海”。据《新唐书》(志第三十一,地理五)记载:“莆田,上。武德五年析南安置。西一里有诸泉塘,南五里有沥浔塘,西南二里有永丰塘,南二十里有横塘,东北四十里有颉洋塘,东南二十里有国清塘,溉田总千二百顷,并贞观中置;北七里有延寿陂,溉田四百余顷,建中年置。”土海湿地水陆变迁历史图如图1所示。

宋熙宁中,“木兰陂成,遂废诸泉、沥浔、永丰、横、颉五塘为民田,惟留国清塘以备大旱”。土海湿地承载着自唐代到今天千余年来具有旱涝缓冲作用和水自然净化功能。

(3)有关土海的诗词佳句

宋代理学家林光朝见国清塘“澄碧万顷,壶山、谷城山倒影其中”,“小舟塘外日溶溶,渔歌忽断倒影其中”,诗兴大发,写下 “小舟塘外日溶溶,渔歌忽断荷花风”之句;宋景祐进士郑伯玉泛舟国清塘,作“水满人如天上坐,波澄舟在镜中行”之句。宋代理学家朱熹游览谷城山、国清塘等景点时,为国清塘题匾曰“天光云影”墨宝,并吟下“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诗句。宋代郑耕老亦有“六月国清塘上望,依稀身更在西湖”的诗句。

图1 土海区域(国清塘)水陆变迁历史图

4.2 土海湿地公园及周边的建设现状

(1)用地现状

现状用地依山傍水,总体地势呈东北高西面低走势,本区湿地水域附近地势较为平坦,东北部为天马山山体,如图2所示。本区内的现状以居住用地、农林用地、自然水域、公园用地、未利用地为主,地势开阔,土地整体连片。本区河网水系较发达,自然生态良好。

图2 土海湿地现状风光

区域内包括12个自然村村庄居民点,人口共计10 620人。片区总面积729.27hm2(其中湿地约80hm2),建设用地以居住用地(163.6hm2)为主,占总建设用地的71.24%,如图3所示。

图3 土地利用现状图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存在围垦湿地造田,建设用地“蚕食”,湿地逐渐缩小现象;周边村庄居民点多、景观风貌差、生活垃圾多、污水污染环境及存在养殖污染;天马山与湿地水域的联系被隔裂;优质景观资源未充分利用等。

4.3 莆田土海湿地公园周边建设用地控制规划

(1)按要素进行湿地保护

按要素控制的方法进行湿地保护。对湿地斑块、水系、农林用地、公园绿地等不同类型的组成要素进行分类控制[3]。湿地斑块(在现有湿地基础上适当扩展,将部分耕地恢复为干湿交替的湿地斑块)划定保护范围,其内禁止开(围)垦、放牧、捕捞,禁止填埋、排干湿地或者擅自改变湿地用途;湿地斑块之外的水系按蓝线控制,禁止取用或者截断湿地水源,禁止阻断鱼类洄游途径;农林用地按生态用地控制,清理养殖业,禁止引进外来物种,禁止非旅游类项目的开发建设;已建的公园绿地按绿线控制。

(2)水动态平衡的控制

通过历史研究、水系调查的方法梳理土海湿地的水循环规律。周边建设用地布局避免阻断水循环通道。建设用地增加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如下洼式绿地比例、道路场地渗水铺装面积率等,避免开发建设引起径流系数的过大变化。

(3)预留生态廊道与山水联系通道

按照系统论的方法,统筹规划。预留北侧东西向200m宽度生态廊道。生态廊道内除保留部分庙宇、新建少量旅游配套设施外禁止其它开发建设。

按照区域串联、整体优化的理念,与周边景观资源紧密联系。湿地东北向邻近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天马山(有“天马晴岚”之雅称),天马山最高点高程为129.8m,此山每逢天晴景清,山岚蒸腾,水气氤氲,山腰处处缠云绕雾,似天马奔腾。“天马晴岚”依赖周边湿地小气候才能形成,山水景观之间也需要联系贯通,因此规划按古诗词的意境清理天马山与湿地间的养殖场、居民点,打通山水联系通道,彰显历史文化意境。

(4)周边建设用地布局控制[4]

通过用地适宜性评价并结合拆迁平衡经济测算确定建设用地的布局与总建筑面积。用地适宜性评价综合考虑了地形地貌、水系、生态保护要求、湿地扩展需要、开发难度等要素,景观廊道分析如图4所示。并按影响程度赋值,综合叠加分析后得出适宜性综合评价图,如图5所示。

图4 景观廊道分析图

图5 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图

湿地周边有较多的村庄居民点,这些居民点环绕湿地,因填塘造地、设施欠缺对湿地的保护构成威胁。规划应依据用地适宜性评价结论,将村庄居民点整合集中于东南部区域,并按城市标准进行高品质建设。

西南部小范围与秀屿区片区中心相协调,利用湿地公园的特色景观规划研发商务区。规划结构图如图6所示。

图6 规划结构图

图7 建筑高度控制图

(5)周边建设用地建筑高度控制[4]

通过景观视线分析、景观风貌分析控制重点区域的建筑高度,建筑高度控制如图7所示。西部研发商务区小于100m(考虑与西侧秀屿区片区中心对应);东部居住区在60m以下(同时考虑东区规划机场的

限高要求);中部研发生态区建筑高度以湿地周边树冠的高度为准控制在12m以下。

(6)周边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控制

在湿地生态保护前提下通过拆迁平衡经济测算确定总体开发强度,片区总建筑面积控制在289万m2。湿地周边建设用地地块的最高容积率控制在3.0之内,如图8所示。建设用地平均容积率控制在2.2左右,建设用地平均容积率与湿地公园的环境相匹配。西南角局部小范围临接秀屿区片区中心,提高开发强度、适度,中部研发生态区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容积率控制在1.2之内。

图8 容积率控制图

5 结语

必须重视城市湿地公园周边的建设用地控制管理,本文提出的要素控制、保护水循环通道、预留生态廊道、控制景观通廊、控制建筑高度与开发强度等规划控制方法可供城市湿地公园保护及其周边建设用地控制管理借鉴。

[1] 拉姆萨尔.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S].1971.

[2]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试行)[EB/OL].2005-06-24.

[3] 刘滨谊,魏怡.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关键问题及对策以江阴市国家湿地公园概念规划为例[J].风景园林,2006(4):8-13.

[4]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莆田土海公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稿[Z].2014.

The surrounding Construction Land Control Of Urban Wetland Park——Tu Hai wetland, Pu Tian

LIB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Fujian Province,Fuzhou 350001)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the surrounding construction land control.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control methods of the construction land of the Wetland Park with examples, such as the protection of elements, corridor control, building height and volume rate control.

Wetland;Wetland park;Construction land;Planning control

李兵(1968.2- ),男,高级规划师,注册规划师。

E-mail:387864395@qq.com

2017-01-10

TU984

A

1004-6135(2017)06-0001-05

猜你喜欢
用地公园景观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在公园里玩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