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2017-06-26 12:00李一任金辉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椋鸟排空李老师

李一++任金辉

【教材分析】

《灰椋鸟》语言优美,结构清晰,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以及热爱大自然这一情感的最佳载体。文章篇幅很长,这就需要把长文短教。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愉悦和谐的氛围,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从“看”“听”入手,让学生入情入境,把朗读、感悟、表达等有效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懂得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明白植树造林的意

义及林场工人的辛劳,激发学生对鸟儿、对大自然的

热爱。

【教学生长点】

1.朗读体验中生长

南宋词人周密在《齐东野语》中说:“三分诗,七分读。”由此可见,朗读体验是至关重要的。朗读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即眼、口、耳、脑)参与活动,协同工作,从而使学生入文、入情、入境。在朗读时,学生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调、轻重缓急的语速感悟文章的表达内容,体验文本表达的形式。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朗读氛围,采用多种朗读形式,给予学生各种朗读机会。通过朗读,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2.言语体验中生长

王尚文先生曾提出语文课学的是“言语形式”,即教材是怎么说的,指出语文课真正的教学内容是隐含在教材中的“言语形式”。 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主要不是靠掌握语言知识,而是靠语言实践。在《灰椋鸟》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文本言语的魅力,体察文本言语表达与实际口头表达的差距, 从而发现文本言语的形式。使学生通过听、说、悟等,实现对言语内容的理解并学会运用。这是本课教学真正目的之所在。学生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举一反三,从而实现对文本言语形式的迁移。这样,课堂也才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由课内至课外打开一条通道,让学生言语能力生长拥有“诗和

远方”。

【教学过程】

一、字词酌酌读鸟形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灰椋鸟》。

师:这就是灰椋鸟。(出示图片)谁来读出灰椋鸟的样子。

(生读)

(师出示: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

师:尖尖的嘴,灰灰的背,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然而,当作者走近灰椋鸟,却深深地被它震撼,被它感染,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共同读书、共同发现。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两个场面,一个是——

生:归林。

师:一个是——

生:闹林。

【点评:教学一开始便让学生从“尖尖的”“灰灰的”“黑乎乎”的品读中感知灰椋鸟的平淡无奇,为以后感悟作者眼中鸟、心中鸟的变化做好了铺垫。】

二、读悟思思叙鸟情

1.整体感知

师:我们先来看群鸟归林的场面。(出示课文第3、4自然段)作者翘首遥望西南方向,先看到什么?然后看到什么?最后看到什么?请大家自由读读第3、第4自然段。

师:原来,作者先看到的是“许多黑点移动”,接着是鸟儿“一小群一小群飞来”,最后才是“大部队排空而至”。

2.感悟场面

师:作者浓墨重彩地写了灰椋鸟归林的场面,你觉得这场面怎样?

(师出示:一开始……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生:我覺得这场面很壮观。

师:其实,文中有个词最能体现这壮观的场面,你能找到吗?

生:我知道,是“排空而至”这个词,它写出了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师:“排空而至”就是——

生:就是整个天空都是鸟儿,密密麻麻,很多很多。

生:灰椋鸟整群整群地排空而至。

生:肯定有上百只,甚至上千只,上万只,这样整群整群地排空而至的灰椋鸟。

3.指导诵读

师:你看,灰椋鸟排成长队,绵延数百米排空而至,真壮观。请你读出来。

(生读,师相机指导。)

师:你们看“整群整群、一批一批、浩浩荡荡”这几个叠词,写得怎样?

生:这些叠词非常有气势,读起来能让我们感受到灰椋鸟排空而至的壮观。

师:我们再来读,读出这气势。

师:我也想读,你们听听。老师的读和你们的读有什么不一样?

生:老师开头读得蛮快的。

生:我知道了,前面说的是“没有几分钟”,说明灰椋鸟归林时来得时间短、速度快,所以老师用语速快来表现这归林的场面。

师:现在,老师想让你们通过朗读再现灰椋鸟壮观的归林过程。我们分分工,女生先读,男生在“大部队排空而至”后读。

【点评:此环节,教师让学生抓住“排空而至”“叠词”“速度快”三个点诵读,层层深入,层层推进,从而使学生对归林的壮观有了直观感受,也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变化。】

4.体验鸟趣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群鸟归林的壮观场面,还听到了什么?自由读第4自然段。

生:我听到了鸟儿回来后在互相倾诉着这天看到、听到的有趣的事情。

生:它们中有一只来了兴致在引吭高歌,另外的一些鸟儿听到了,也开心地应和着。

师:(出示红字“倾诉”“呼唤”“应和”)鸟儿们真有意思。你说说你的见闻,我说说我的收获,这是倾诉;你没在我身边,我喊着你的名字,这是呼唤;你叫几声唱几句,我也叫几声唱几句,这是应和。现在你们就是灰椋鸟,我请一只灰椋鸟和大家倾诉倾诉这一天的见闻。

(师指名表演)

师:告诉大家,你觉得这样的生活怎样?

生:我感受到了自由。

师:你感受到了自由。

生:这样的生活很幸福。

生: 这样的生活很温馨。

师:对,你们听出来没有,作者好像懂鸟的话,作者怎么会懂?因为——

生:作者爱鸟,爱它才懂它。

师:对!爱它才懂它。谁来读?既要读出鸟的快乐幸福,又要读出“我”的喜爱。

(一生深情读文)

师:普普通通的灰椋鸟让我们看到了它们归林时如此壮观的画面,听到了它们如此幸福、快乐的鸣叫声,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快乐和幸福。(板书:鸟、人、乐)

【点评:学生化身鸟儿,入情入境感知鸟儿的生活,从字里行间感悟作者对鸟儿从原来的不喜欢到喜欢的过程。】

5.回归外貌

师: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

师:前文讲灰椋鸟灰灰的,黑乎乎的,这里为什么又讲变成了盛装的少女?

生:阳光下,鸟儿的快乐、自由、漂亮打动了作者。

生:此时,作者被鸟儿感动了。灰椋鸟与人和谐相处的快乐、自由,人鸟情趣相投!

三、关注表达悟鸟趣

1.对比中发现表达

师:鸟儿带给我们的乐趣远远不止这些。请同学们再读读。

(师出示: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师:再读读这段。

(师出示:树林的里里外外,小鸟们都在争着吵闹不停,好像在呼唤自己的朋友和伙伴,叽叽喳喳的,好像瀑布飞流直下落到深涧里,如同是巨大的波涛拍打着海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师:哪段好?为什么?

生:第2段太长了,读起来有点啰唆。

生:第1段像诗一样,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韵味,有节奏感。

2.改写中关注表达

(师出示竖排的课文内容)

树林内外

百鸟争鸣

呼朋引伴

叽叽啾啾

似飞瀑落入深涧

如惊涛拍打岸滩

整个刺槐林和竹林

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师:读起来有诗的——

生:节奏。

师:诗的——

生:韵律。

师:对,有诗的味道。来,你把这诗的节奏读出来。

(生朗读)

师:此时作者在欢呼,还用长句吗?短句,有节奏的短句更适合抒发情感。再读。

(生朗读)

【点评:此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文字对比欣赏文本的魅力,感悟文本的诗情,侧重体会短句的表达效果,从而感受作者对鸟的爱已发自肺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此处也得到了深化。】

四、深情款款吐爱意

师:同学们,这位爱鸟的姑娘就是徐秀娟。她曾经用自己的体温孵化了三只小丹顶鹤。可是,就是这样一位爱鸟的姑娘,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陷入了沼泽,再也没有出来。那一年,她才23岁。人们为了纪念她,专门为她写了一首歌叫《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音乐伴奏中,师深情款款地叙述着。)

师:现在,你想说些什么?

生:徐秀娟深深地爱着丹顶鹤。这些身姿高挑、曼妙轻盈、翩翩起舞的小精灵已经成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沼泽吞噬了她年轻的生命,但吞噬不了她对鸟的爱。

生:徐秀娟用生命爱鸟的行为,我们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人学她那样爱护鸟类,这样我们才能在清晨听到鸟儿的鸣叫,在傍晚看到鸟儿的飞舞。我们的生活才能充满生机,我们的童心才会多一份欢乐。

师:我想,读完这些文字,我们内心都有着千言万语。此时此刻,老师提议,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用心看鸟、听鸟,用生命来爱鸟、护鸟的姑娘的名字——

生:徐秀娟。

师:让我们永远记住她的话——

生: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点评: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其有感染性。教师伴乐深情款款叙述,学生入耳入心,情感得以迸发。学生内心对于徐秀娟的崇敬得以提升,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得以升华,保护鸟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得以增强。】

【评析】

简约的才是精彩的

“洗尽铅华始见真!”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关注词句,返璞归真,以简约为美。李老师执教的《灰椋鸟》一课简约而不简单,简约中让我们感受到了语文的纯真。这一课有的只是潜心于与语言文字的对话,有的只是立足于语言文字的感悟,有的只是立足于感悟的诵读……于平淡朴实中见真情。

一、关注词句,感受气势美——豪华落尽见真淳

整堂课,李老师始终关注学生静心读文,圈画会文,关注重点词句的品味,关注文章表达的顺序,关注作者用词的准确。

以第3自然段教学为例,李老师通过“作者翘首遥望西南方向,先看到什么?然后看到什么?最后看到什么?”一个问题把学生引领进文本,捕捉着“许多黑点移动”“一小群一小群飞来”“大部队排空而至” 等字词。和学生们一起理清了课文第4自然段的写作思路:灰椋鸟的“归林”场景,作者从“一开始”写到“没有几分钟”,从“一小群一小群”写到“大部队”“整群整群”,从“先回来的鸟”写到“后到的鸟”。

以感悟“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他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为例,李老师紧扣“排空而至”,先从词意出发,让学生留下“整个天空都是鸟儿”的感性认识,再结合文本,抓住“数百米”体会鸟儿多,抓住“整群整群、一批一批、浩浩荡荡”这几个叠词让学生感受鸟儿归林时的气势大,最后通过依次叠加的方式进行诵读,一幅壮观的鸟儿归林图在学生脑海中显现出来了。

二、关注“和谐”,感悟情趣美——似是情趣亦相知

文中第4自然段这样写道:“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李老师先让学生理解“倾诉、呼唤、应和”的意思就是指鸟儿的鸣叫,再引导学生角色互换,扮演灰椋鸟来“倾诉、呼唤、应和”演一演,从而感受鸟儿的快乐、幸福,最后明白拟人手法传达着的作者对鸟儿的深深喜爱之情。

文中第5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李老师请学生细细品读,指出了课文矛盾之处:前文讲灰椋鸟灰灰的,黑乎乎的,这里为什么又讲变成了盛装的少女?学生在一读一品中,借助文字想象并描绘出了在夕阳的映照下灰椋鸟变成金红色的样子,感受到了灰椋鸟的色彩美、姿态美。

李老师借助对拟人句、比喻句独到的解读,展现的是灰椋鸟与人和谐相处的快乐、自由,人鸟情趣相投,更洋溢着浓浓的爱鸟之情。

三、关注表达,体会活力美——巧把金针度与人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李老师运用对比的教学形式,引领学生去感悟,去发现这一自然段长短错落有致、对仗工整,读上去四字一顿、朗朗上口,有诗的节奏、韵律与味道。

课堂上,李老师巧妙地将这段话变为诗歌的形式。学生在朗读之后,充分领悟到作者这段长短句布局的别具匠心,學生读起来朗朗上口,感悟到了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灰椋鸟的快乐、自由、调皮,充满了活力。

课将近尾声,动情的音乐缓缓响起,感人的话语在学生的心间漾开。此时,学生眼前浮现起灰椋鸟归林时壮观的画面,涌动起灰椋鸟快乐、自由的身影,更记下了那深爱灰椋鸟的姑娘——徐秀娟。

(作者单位:江苏丹阳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椋鸟排空李老师
该得奖的李老师
椋鸟的蚂蚁浴
五行真经(16)
一种方便排垢排空太阳能集热器的研究探讨
宠物难伺候
“清洁工”
英国椋鸟惨遭雀鹰捕食被踩脚底下毫无还击之力
灰椋鸟的团队意识
一种杠杆式排空防冻太阳能热水器
巧解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