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举三反一”

2017-07-01 08:36费建秀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3期
关键词:词汇教学英语课堂

费建秀

摘要:语言的习得,是在大量语言积累和优化下逐步形成的。语言学习的途径不同于数理化的“举一反三”,通常需要运用“举三反一”的方法,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通过演绎、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才能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本文结合英语课堂教学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阐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如何通过“举三反一”这一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技艺。

关键词:词汇教学;举三反一;英语课堂;教学技艺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009

“举三反一”源于“举一反三”。 “举一反三”一词出自于孔子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教给他某一方面的知识,他却不能由此而推及其他三个方面的知识,那就不再教他了。这一教学法体现了孔子的教学思想,由一事物推而知其他事物,旨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能由此及彼地进行类推,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方法。

“举一反三”,通常被解读为“举一个例子,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三个(或多个)类似的例子”。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往往教师不是列举“一个”例子,而是列举了“一类”例子,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处理类似的问题。因此,我们把“举一反三”界定为“举一类或一系列(多个)例子,通过类比深化,触类旁通,以解决相似的一个或多个问题。”当我们赋予“举一反三”这一意义的时候,“举一反三”的实质已经是 “举三反一”了。

一个人的智力结构中,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分析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综合能力的培养也不可忽视。古人说,读书要能入能出。所谓“入”者,即是要能深入了解書中的概念和知识,并能以此来分析、理解有关的事物,此谓“举三”,所谓“出”者,即是要跳出书本,把各类知识归纳起来,使之条理化、概念化,此谓“反一”。“举三反一”的教学方法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

加涅累积学习理论提出,“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识别学习的结构与过程的,它对于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加涅认为,设计教学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所期望的目标来安排教学工作,因为教学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育目标。对教学目标的分类,也就是对学习结果的分类,即根据学习者在学习后所获得的各种能力来分类。教育目标是通过有计划的教学来达到的。

由此可见,在设计教学之前,必须先确定学习者要习得哪些能力。实施“举三反一”教学策略时,首先要对“反一”的教学目标进行分类,然后再根据“反一”的教学目标有计划地进行“举三”的教学。所以,加涅的累积学习理论为“举三反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一、“举三反一”的实施方法

“举三反一”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或者是一种教学技艺,在教学中有很强的实践意义。那么,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好这个法宝,切实提高词汇教学实效呢?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充分用足用好身边的英语教学资源,让学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1. “举三”要有典型性

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举三”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要有典型性、代表性。“举三”是一种向导,是“反一”的方向。这个“三”应该足以涵盖该知识的全部关键特征或个性特征,并且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通过“举三”“反一”,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如利用构词法教学生词,英语中有许多合成词,如doorbell、newspaper、sunlight,这些词都是由名词加名词构成的,学生了解这种构词法,很容易了解到armchair(有扶手的椅子),sunglasses(墨镜)、postcard(明信片)、fireworks(焰火)的含义,又如downstairs、 upstairs、outside这些词是由副词加名词构成的,归纳构词方法,学生也能猜出income(收入)、outdate(过时)等词的意思了。英语中的一些派生词,如前缀派生词,给学生罗列了unhappy、untrue、unhealthy、unlucky等词,学生就不难理解部分形容词的反义词是加前缀-un构成的,学生通过归类,容易理解unfriendly、unusual、unnecessary的意思。学了mid-autumn、midnight等后,就能猜测到mid-term examination(期中考试)的含义。teacher、writer、visitor、conductor、inventor这些名词属于后缀派生词,以-er /or(人,动作者)结尾,学生以后看到了以er或or 等结尾的名词,很多情况下都能猜的到动作的执行者。形容词后缀-less表示“无,没有“的意义,useless、hopeless、careless,后缀-ful表示“充满”的意思,careful、colorful、useful、helpful。学生以诸如此类方法识记单词都能触类旁通。

2. 给学生提供具有相似性的问题情境

设置问题情境是英语词汇教学的基本策略。而问题情境的相似性是“举三反一”的前提。这种相似性既可以是在学习内容上的相似,也可以是在学习方法上的相似,在相似性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新课改一直提倡在语境中学习词汇的教学理念,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实践证明,这样的教与学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可是,许多学生平时只会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不懂得根据不同的语境来判断,随机应变能力差。因此,教师应当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尽量多创设一些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运用新词汇、掌握新词汇,逐步掌握语境中灵活应变的技能。

以单词western(西方的)为例,如果让学生通过一个句子来学习它,就不会那么枯燥,效果也就大不一样。European and North American countries,such as France, Germany,Canada,America,are called the western countries,while China is an eastern country.这个句子虽然复杂一点,但可以通过分属不同大洲的几个国家名称,让学生不但明白所谓的“西方国家”和“东方国家”的概念,同时也了解到west,east 表示方位的名词转化为形容词词尾加-ern构成。在这个基础上也猜测到south,north的形容词是southern 和northern。也完成了Guangdong i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China.这样的造句,了解表示方位的名词和形容词的用法。

“举三反一”的教学要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棘手的或重要的或需要深入挖掘或山穷水尽的问题时,并不急着输灌教学内容,也不纠缠于仅此一个问题,而是果断地、适时地荡开一笔,大力拓宽学生的知识、信息、兴趣,“顾左右而言他。”从而以强大的合力解开学生的思维桎梏,以丰厚的学识敲开学生的智慧之门。

3. 引导学生演绎、比较、归纳和概括

善于引导学生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加深对“三”的深刻理解。“举三”的目的是“反一”,如果学生不能在类比深化中找到“三”的规律,就不可能达到“反一”的目的。为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思维方法以便加深对“三”的理解,达到触类旁通。

在初中英语词汇中,很多学生对interesting、interested、amazing、amazed、surprising、surprised、boring、bored、exciting、excited的几组形容词总是分不清楚它们的用法。以前,教师在讲解这些词汇时,习惯于把很多用法罗列出来,学生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背”词汇的用法。有些学生虽然能背下来,但是很快就忘;还有些学生对背下来的东西根本不理解,再遇到这样的词还是不会用。这都是机械记忆造成的,学生缺乏“思考”这一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低效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应用几个步骤来学习词汇,学生学习起来感觉轻松,而且能够自如运用。

“举三反一”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即对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進行抽象概括的方法,是一种归纳能力。“举三”可以是教师所为,也可以是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思考。要注意在得出结论时,应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引导学生积极建构,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教师“填鸭”给学生。只有这样,“反一”才能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钱加清,李卫东.语文教学“举一反三”与“举三反一”问题的辩证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9).

[3] 王家伦,赵祎侍.举一反三,有效把握读本阅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9(4).

[4] 张 震.“举一”与“举三”皆手段——从一堂课看“举一反三”和“举三反一”的综合运用[J].语文教学之友,2011(5).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厍中学 215000)

猜你喜欢
词汇教学英语课堂
A Study on English Interactive Teaching Approach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研究
我的英语课堂经历
英语课堂中语用学委婉语的使用研究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基于新课程研究的高中英语课程词汇教学模式应用
基于感知学习风格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小英语词汇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