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2017-07-01 09:34王月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3期
关键词:课外拓展

王月芳

摘要:语文教学贵在“于无法之中取法”。语文教师要有把语文与生活链接的意识与敏感。怎样在课堂中展现现实生活的场景呢?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生力军。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难为易,激活思维,课外拓展,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学习“游泳”。

关键词:优化情境;化难为易;启迪思维;课外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094

語文教学贵在“于无法之中取法”。往往旧的知识在脑海中尚未立住脚跟,新的知识已铺天盖地涌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是解决语文教学的关键。怎样在课堂中展现现实生活的场景呢?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生力军,运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等的综合处理,达到了声、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使“乐学”落到实处,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优化情境,激发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才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把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创设恰当的情境,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声音是人类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而录音是一种贮存和提供音频信息的手段。通过录音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唤起了他们朗诵古文的欲望,为深入分析古文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录像教学的优点是声象结合,生动直观,它能逼真地表现各种教学事物,具有广泛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笔者在执教《秋天的图画》一课时,首先,用录像播放将奇妙的景物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很快就被这些生动有趣的画面所吸引。此时,教师进行配乐叙述。学生边眼观画面,边听其中之解说,深深地陶醉于西沙群岛的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神奇世界,学生顿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化难为易,加深理解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那么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多媒体的形象化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沟通了语言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它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在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涉及到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直接看到,或平时经常看到但观察得不够细致,教师如能借助多媒体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地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事物变化发展过程,并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跃动的“思维空间”,就能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奠定基础,化难为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文的内容是丰富的、多方面的,但有主次、难易之分。以往对于课文的重、难点,教师虽反复讲述、说明,学生却是“雾里看花”,难点亦未突破。例如,《詹天佑》一文第三部分写的是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铁路,这两处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在教学时,教师就利用多媒体,设计了三张图片,即:“人字形线路图”和“两端向中间凿进法”与“中部凿井法”。教师在演示图片的基础上再加以通俗的讲解,学生理解的难点“迎图而解”。

这样,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使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发现和领会作者意图,更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课堂上的投影片可以是课文原有插图由静变动,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构造新的图片,将教学内容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

三、激活思维,促进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媒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能迅速激活学生思维,促进有效学习。如:在教学《我们成功了》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时,先播放申奥成功的电视录像,然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结合刚看完的录像所呈现的欢天喜地、激动万分的场面,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人们激动的心情的?这样,学生既从感官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他们通向语文世界的桥梁,是学生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主渠道,而配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课前课后阅读与之相关联的课外读物,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为理解课文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往往很难及时找到相关的课外读物。互联网凭借其可以储存大容量图书的优势,为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提供了很好的场所。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比如像历史题材的课文,由于受时空的限制,与当代小学生的距离太远,学生学习这一类课文,理解上有不少困难。借助媒体,教师可预先制作大量与课文紧密相关的阅读课件,甚至有时让学生直接在网上搜集资料进行阅读。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课时,学生对孔子、老子的了解甚少,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网络优势,在课前对一些古代名人做全面的了解,而拉近课文内容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对课文正确深入的理解。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多媒体教学,以它五彩缤纷的生动画面,言简意赅的旁白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声响,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学习“游泳”吧。

参考文献:

[1] 孙双金.语文教育的几点思考[J].小学语文教师,2012(4).

[2] 朱家珑,高万同.小学语文新视角(第2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浙江省浦江县浦阳第一小学 322200)

猜你喜欢
课外拓展
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环保生活教育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有感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谈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外拓展
激思引趣乐活课堂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积累材料
浅谈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作用
关于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