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面积公式也可以是“边长×2”吗?

2017-07-01 11:13王爱凤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3期
关键词:边长长方形正方形

王爱凤

摘要: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它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边长×边长;边长×2;乘法意义;长方形面积意义;基础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102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了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在数学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好教师引导的作用让学生的探究知识的活动更富有意义,这恰恰是探究教学所面临的难题。下面,笔者以自己的亲身教学实践为例,粗浅地谈论这一话题。

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这堂课中,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在得出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后,教材呈现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通过让学生量一量它們的长和宽,算一算它们的面积,从而根据正方形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最后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边长”。在课堂上,这种知识的迁移却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意外,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边长×边长”就是两个边长,那么正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边长×2”来计算。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笔者设计了两种不同的探究策略分别对两个班的孩子进行引导。

教学实录一:

教师:请你用学具中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方块拼摆出一个正方形。学生马上得到了10个边长分别是1~10厘米的正方形。

教师选择了边长是3~7厘米的5个正方形进行展示:

……

教师板书一张表格:

教师:请你来填一填这些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学生讨论后汇报填写。

教师:这些正方形的面积跟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

学生:这些正方形的面积都是“边长×边长”得到的。

教师板书把“面积”擦掉改成“边长×边长”,同时再增加一行“边长×2”,呈现以下表格:

教师:请你再来算一算“边长×2”的结果。学生计算后汇报填写。

教师:现在你还认为“边长×边长”就是“边长×2”?

学生:不一样,计算结果不一样。

教学实录二:

教师板书边长×边长和边长×2。

教师:边长×2这个乘法算式你能把它改写成加法算式吗?

学生:边长×2表示2个边长,可以改写成边长+边长。

教师在“边长×2”后面板书“=边长+边长”。

教师:“边长×边长”和“边长+边长”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意义不一样,“边长×边长”表示一个正方形的面积,而“边长+边长”表示两条边长的长度和。

学生:结果不一样,“边长×边长”是两个同样的数字相乘得到的,而“边长+边长”是两个同样的数字相加得到的。

学生:单位名称也不一样,“边长×边长”表示面积,所以它的单位名称是面积单位;而“边长+边长”表示长度,它的单位名称是长度单位。

教师:“边长×2”不仅可以表示长度,还可以表示面积。你们想一想“边长×2”表示怎样一个图形的面积?

学生:“边长×2”表示一个长是“边长”宽是“2”的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教师板书:

教师:“边长×边长”又表示怎样一个图形的面积呢?

学生:表示一个正方形的面积。

教师板书

教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吗?

学生(集体):不一样。

教师:“边长×边长”和“边长×2”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边长×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2”表示了两种含义。

以上两种策略都是探究性的教学策略,第一种策略是教师通过真实的正方形展示,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来比较“边长×边长”与“边长×2”,学生明白了用“边长×2”来算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结果与正确的答案不一样。但是笔者认为学生可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第二种策略中,教师不再注重结果是不是一样,而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从乘法意义和长方形面积意义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比较“边长×边长”与“边长×2”的不同。这样的策略学生可能理解得更透彻。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应用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形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和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稽山小学 311800)

猜你喜欢
边长长方形正方形
重构正方形
超级变变变
魔术存钱罐
小长方形找朋友
大楼在移动
移火柴
巧替换,妙解答
寻找图形中的比
动手实践,寻找规律
一个关于三角形边长的不等式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