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意象感悟意境

2017-07-03 04:40武健
关键词:花红柳绿黄鹂意境

武健

1.两只黄鹂在草丛中嬉戏追逐。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绝句》

上文两例都有“黄鹂”。第一个例子是描述性的句子,第二个例子是唐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与“两只黄鹂在草丛中嬉戏追逐”表意相近;但融入诗中,与“一行白鹭上青天”组合,构成了一幅富有生机的春景图。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这一组景物有机组合,共同营造了诗歌清新愉悦的氛围和喜庆活泼的画面。有声有色、远近结合、上下交映。这种富于诗意的味道构成的情境,我们称之为意境。而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这一组蕴含丰富情感的事物,我们称之为意象。

在理解“意象”这个概念之前,我们可以把这个词拆开。“象”可以理解为社会生活中的事物与自然世界中的景物,而“意”即诗词作者的审美意识与主观情感。赋予事物景物以人的主观情感,这就是诗歌世界中的意象。

第一例中的句子,虽然也有情致,但无法形成合力,难以创设意境;更重要的是,词语中无法感悟出作者的主观情感。句中的黄鹂就不能称之为意象。

意象与意境,是相辅相成的一组概念。魏晉学者王弼说:“象者,出意者也。”诗人的主观情感必会影响诗句,什么样的情感世界就会有什么样的选择,就会写出相应的诗句,也就会选择相关的意象。“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寻象观意”,从诗歌鉴赏的角度,可以理解为立足意象来感悟诗歌的意境,理解与把握诗歌的丰富情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元人马东篱《天净沙》小令也。廖廖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王国维先生所谓的“妙境”,应该就是我们这里讨论的诗的意境了。诸多事物有机组合,形成意象群,看似不相干的一组意象,组合成一幅妙绝的山水画面。妙就妙在小令中原本彼此毫不相干的景物,用作者“秋思”这样的独特情绪融洽地串通在一起了,创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境界。

从诗词的客观呈现来说,一系列相关的意象组合,构建了诗词的独特意境;我们可以从意象的客观特征体悟诗歌整体的意境风格,感受文字背后或简约或复杂的情感世界。从作者创作时的主观情绪来说,什么样的心境情感,就会有什么样的思考与眼光,选择能寄托表达内心情绪的事物景物;我们可以从诗词的整体意境反证单个意象的情感特征。

诗歌世界中的意象与意境,不单纯是个体与集体的范畴,还存在相互影响、互为呼应的微妙关系。

我们先来看一看2015年天津高考卷中所选的一首宋诗。

(2015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花红、柳绿,是诗词中常见的一组意象。在诗歌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情感指向相对固定的意象。

我们再看下面的两例:

河洛风烟壮市朝,送君飞凫去渐遥。更思明年桃李月,花红柳绿宴浮桥。([唐]薛稷《饯唐永昌》)

昨见花红柳绿,处处林茂。又睹霜前篱畔,菊散余香,看看又还秋暮。([宋]周邦彦《留客住》)

薛稷期望来年能与友人在花红柳绿之时再相聚,周邦彦的词中花红柳绿的春天与冷瑟的暮秋形成对比。不管是唐诗还是宋词,“花红柳绿”选取了春天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勾勒出春回大地万物生长令人愉快闲适的景象。这样看来,黄庭坚在词中结尾的直抒胸臆也就在意料之中了。“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用豪爽痛饮美酒来领受春天的绝好景色,得意开心的原因是与友人都忙得闲下来,那是因为得到朝廷重用。仕途得意是全词情感的重要背景,也是缘由。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词中的景物是作者的情感观照。花红与柳绿这组意象与整首诗的意境形成了紧密的关联。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花红柳绿”所指代的是明媚爽朗的景色,内化的是抒情主人公愉快明亮的心境。

在诗歌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与积累意象,可有效地帮助我们解读诗歌。月亮多用于营造凄清冷寂的氛围,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抒情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夕阳残照下登楼送远目,更能引起无穷思绪——漂泊之苦、离别之愁、家国之悲,天人之思;杜鹃哀啼,劳怨凄苦,动人肺腑,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鸿雁传递的不仅是书信,是牵挂,是相思,更是对远方亲人的期盼;松、梅、竹、菊“四君子”,是品行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与气节;关山、大漠、清角、铁衣,则让征战之苦、离乡之思浸满字里行间……

有了一定的阅读量,我们慢慢会发觉,诗歌中的一些常见的意象,不仅是特定场景与情境的体现,更是一种历史、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

我们来看看2015高考天津卷诗歌鉴赏中的两个题目: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第(1)题其实是对诗歌中意象的梳理。既然我们知道意象是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的融合,就一定不会说有“雨”“九陌”“烟”“花”“柳”。这只是冰冷的景与物,看不到主观的情感,更谈不上能营造出诗歌什么样的意境。飘然而来的一场春雨洒满青葱色的大地,道路上车马扬起的尘土也被清洗得干干净净,渐渐散去的祥瑞紫气依然笼罩在远方的京城,雨过天晴后的天津更加美丽。行走在路上,雨水沾湿的飞花染红了衣袖,翠绿均匀的垂柳轻拂马鞍……把诗意梳理通了,景象自然就出来了。第一句是总写,后面的景象逐一梳理:endprint

(1)尘土洗净的通衢大道、渐散紫烟笼罩的京城、雨后美丽的天津、湿润的红花、青翠的垂柳。

意象、意境与情感是密切相关的,理清了意象,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就有一定的帮助。景色的描写中可以读出抒情主人公丰富的情感。

(2)闲适愉快的心境,对雨中春天满目清新、花红柳绿景色的喜爱,即将见到友人的喜悦,仕途顺畅踌躇满志的得意。

虽然说意象的表意抒情有相对的固定性,意象与意境有着直接的关联,但不一定都是正相关的。有的诗词中意象与意境是反相关的关系,比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映阶碧草”与“隔叶黄鹂”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色,但“自”与“空”两字把意境转乐为哀,转闲适为慨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乐景衬哀情”的表现手法。在具体的诗作鉴赏中我们要注意。

另外,意象意境正相关,也不能说诗歌的情感与之也正相关。

我们来看2016年山东卷中的诗歌:

(2016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行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这两句如果独立看,那肯定是渲染一种孤寂悲苦。但后面的诗句,明显发生了突转。一首诗词中,表现出情绪的波折、情感的变化。那就要注意诗歌的表情达意的层次,不能囫囵吞枣。

[答案]作者由漂泊他乡客船上独守青灯的孤寂悲凉,到出篷赏雪的意外与惊喜,触景生情,涌动出争先鏖战的豪情,内心清朗舒畅。

对于诗词意象与意境的把握,除了注意呼应与变化,还要有整体意识,不能让个别的字词误导了对诗词情感的准确理解。

2014年江苏卷的诗歌,就有这样的陷阱。

(2014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有考生看到了第一首诗中的“寒流”,就联想到了凄冷,于是说抒发了诗人访友不遇后内心的失落与悲苦;看到了第二首诗中的“哀猿啼”,就认为诗歌表达的是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悲愤。

根據意象可以揣摩意境、把握情感,这是一叶知秋的审读方法;但个体意象能不能决定整首诗的意境甚至情感,有时恐怕会因一叶障目而形成错误。“门外寒流雪满山”是呼应上句“怪来诗思清人骨”的。友人诗思为何有清人骨的力量,作者一直不知;今天到了友人的住处总算明白了,这清人骨的源头是对着门的满山覆雪。哀猿啼处只是为了表明隐者居住之处的深远与偏僻,与情绪和情感无关。

最后要强调一点,不是所有的诗都有意象的。比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就找不到一个具体的意象,但整首诗却创设了雄浑苍广、开阔而悲壮的意境。全诗以浩茫宽广的自然宇宙和沧桑更迭的古今人事作为壮阔的背景,衬托出抒情主人公慷慨悲壮的形象。

所以说,诗歌的意境不全是从意象的有机组合中产生。意境不一定全由意象生成的,不是说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典型的例证就是唐诗中的长篇叙事诗,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白居易的《琵琶行》等,意象即使有,也不是构成全诗意境的重点因素了。

在诗歌的吟咏与赏析中,通过不断的积累,我们可以对传统的意象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解,从而准确感悟诗歌的意境。在理清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明白意象意境与思想情感的关联后,既要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性特征,还要注意不同诗歌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具体诗作中的特殊性。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有时,也会“坑”了我们。不过,认真读诗,反复揣摩,点面结合,前后呼应,我想总是不会错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

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

[注]于武陵,唐宣宗大中年间尝举进士,不称意,携书与琴,往来商洛、巴蜀间,或隐于卜中,存独醒之意;六街,指长安城内的六条主要街道。

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endprint

猜你喜欢
花红柳绿黄鹂意境
好的作风从哪里来
春天的小精灵
两只黄鹂
问黄鹂
春色满园
含羞草“害羞”了!
四月的站台
一朵花的意境
春天的色彩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