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域下中西文化的双向认知研究

2017-07-04 01:21邢艳莉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本土文化文化自觉跨文化交际

邢艳莉

【摘 要】 大学英语教学存在母语文化认知缺失的问题,存在“重英语,轻汉语”的普遍现象,造成学生中国本土文化的盲区,这极大影响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平衡性,影响了双向的跨文化交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从课程内容,教材使用,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实现中国本土文化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平等意识,重视文化的双向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文化自觉;本土文化;双向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 G6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0-02

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融合使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变得更加广泛和深入,特别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环境下,人类进入到一个多元文化并存又相互冲突的时代,为了在多元文化社会中保持和发扬自我文化并在交际中实现不同语言与文化的和谐统一,需要实现多元文化之间的互识、互利、互补基础上的跨文化交流。(刘立勇,李玉洁,2013)但随着跨文化交际的不断深入,西方思想文化对年轻人的渗透已远远超过母语文化自身产生的影响,他们过分夸大对“外文化”的学习和研究,而忽略了对“本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学习。因此,在这样一种全球化文化交流背景下,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传授英语知识和文化的同时,更应注重提高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树立正确的文化立场,真正实现互动的、双向的跨文化交际。

一、大学生本土文化认知现状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其本身具备浓厚的文化科学价值。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社会环境中,信息的多元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并带来极大的挑战,中西文化的差异和近代西方文明的广泛传播,让很多年轻人盲目地把追求“现代化”误读成追求“西方化”,西方的民俗文化、传统节日已为年轻一代所熟识,而有着浓厚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却逐渐被忽视,这无疑影响了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

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它意味着文化的吸纳和传播。传统的以英美文化为主导背景的跨文化教育是一种单一的目标语文化教育,具有重目的语文化,轻本族语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拥有无数的文化遗产,如风俗习惯,民风民情,传统艺术,古代建筑和遗址等,这些历史所传承的文化价值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目前很多年轻的外语学习者对中国古典文学文化认知水平较低,缺乏文学素养,在英汉语交际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蹩脚甚至错误的表述。在英汉互译的教学练习中,特别是涉及到一些中国传统成语、谚语、格言到一些古典名篇翻译时更是困难重重。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甚至一无所知成了翻译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无法很好地理解原文之意是不可能输出恰当的表述的。另外,当代大学生广泛熟知西方的很多节日,像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知晓这些节日的起源和发展,但当有需要用英语介绍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时因对其缺乏应有的了解或英语表达能力有限而难于开口。再有诸如向国际友人介绍一些地方的名胜古迹、地方特色,以及特产时,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对这些名称的准确表述也是认知空白。目的语文化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异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但对于母语文化的忽视却阻碍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这种语言的单方面输入严重打破了中西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平衡,阻碍了文化交际的双向通道,误解了跨文化交际的真正目的。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跨文化教育不能因为要顺应某一方文化而牺牲本土文化的地位,必须摆脱单向、静态的跨文化交际观,构建动态的、相互影响的交际模式,了解、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差异中相互适应。

二、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渗透策略

大学英语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技能,在这样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更担负着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重担。“在目的语的学习过程中,目的语与母语水平的提高相得益彰;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鉴赏能力相互促进;学习者自身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高一虹,2002)基于大学英语教学中中西方文化的失衡,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知识的传授与了解,也必须重视母语文化的学习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不断渗透中国文化元素,更好地培养学生中西文化平等双向交流的意识。

1.树立文化自觉平等意识

大学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本土文化自觉意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费孝通先生认为:“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了解孕育自己思想的文化是文化自觉的基础”。不同文化间的平等交流是建立在对异域文化的尊重和对母语文化的认知基础之上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应深刻认识本国的文化传统,并将其发展;确认自己的文化价值,准确认识外来文化,形成多元文化观,以平等心态对待外国文化,培养文化自觉意识,在跨文化交际中正视和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自觉反思和调整本土文化和异域文化之间的差距。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记录文化的载体,是文化表达和传播的媒介。“学生学习语言就是在学习文化,教师在教授一门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介绍语言所蕴涵的特定的文化”。(苏蜨兰,2009)大学英语教学在教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与技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授学生了解和熟悉外国文化的同时学会用英语来表述母语文化,说到底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是哪一種文化对另外一种文化的单方面输入,少了文化输出,所谓的跨文化交际就会成为单纯的文化引进和文化侵略,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将本土文化向外输出,向外围辐射,成为跨文化交际的双语文化人,而不是目的语文化的传声筒,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历史并将其更广泛地传播与发扬。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双向交流目的。

2.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增加母语文化的比重

目前我们很多高校所选用的大学英语教材多是涉及英美文化即以目的语文化为主,很少出现介绍中国文化的部分,这种教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很难让学生形成中西方文化对比,更不利于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阻碍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自己所使用的教材内容,选用适量的具有中国文化内容的英语阅读和视听说资料来充实目前所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这样既能习得英语知识和技能,又能丰富和充实学生对母语文化的了解。比如在课文阅读方面,可以摘选一些描述中国文化的优秀英语文章,内容涉及社会、艺术、历史等,引入一些中国经典文学的优秀英译本,介绍与主题相关的常用词汇的准确英译表述。在视听说资料方面,可以引用一些关于中国民俗文化的英语介绍;增加介绍中国新闻的英文音视频短片;再以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增强英语输出的能力,提高其中国文化意识。通过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的引入,将传授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融合在一起,既能活化本土文化内容,又能习得第二语言。

3.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中西文化对比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内容,教师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是英语教学的两大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对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对不同文化进行适当地比较,采用中西方文化对比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两种文化所承载的不同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将中西文化差异置于一定语境下进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

三、结语

外来文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袭入我国,影响着年青一代对不同文化的态度,致使本土文化的发扬与传播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中国本土文化教育的缺失已然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英语作为国际化语言应为不同的文化交流服务。我国教育专家王守仁教授指出,中国本土文化要想实现“全球化”的目标需要借助英语这一媒介。传播中国文化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培养更多实现文化双向交流的跨文化交际人才,用英语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参考文献:

〔1〕刘立勇,李玉洁.多元文化框架下的跨文化教育〔J〕.河北学刊,2013(4):188

〔2〕苏蜨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导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1):82

〔3〕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29

〔4〕冯丽君.英语专业学生母语文化的弥补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27

〔5〕齐瑾.从中西文化差异看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3)

〔6〕程翠英.论跨文化交际深层障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1)

猜你喜欢
本土文化文化自觉跨文化交际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管窥高中英语教学问题及解决措施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反观中国电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