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7-07-04 14:28王志德
甘肃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渗透语文教学德育

王志德

【关键词】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2—0090—01

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情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潜移默化地渗透道德教育,能使学生在感悟与体验的过程中产生道德情感,生发道德行为,使德育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相辅相成。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1. 认识语言美。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一个不热爱自己祖国语言的人,又怎能谈得上热爱自己的祖国?”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热爱汉语以及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提高学生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举措。如,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初读这首诗,许多学生认为这是一首写景诗,实际上,这首诗还有着更深刻的寓意,从它的题目《观書有感》上就可以找到答案,即做学问的人要多读书、读好书才可以心如明镜,明辨是非。文字所表达的往往是作者在特定情景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而汉字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凝练性,能否找到开启汉字宝库的金钥匙,需要学生不断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化,积累知识,充实自己,这样方能破译汉字中的“密码”,感受汉字中蕴含的丰富的生活哲理。

2. 学会自立自强。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些家长过分溺爱,无形中使他们产生了“唯我独尊”的狭隘认识,缺乏爱心、同情心,缺少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所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在冰心《小桔灯》一课教学中,笔者让学生们写了一篇文章——《我和小姑娘比童年》,同学们的表达情真意切,令人感动:“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和小姑娘相比,我的自理能力实在太差了,也从来不会照顾别人……”“和小姑娘相比,我感到很惭愧, 平时稍有不顺心,就对爸爸妈妈发脾气,太不体谅他们了……”学生们这些肺腑之言,更让笔者感到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责任重大。又如,学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笔者让学生们讨论:“如何看待父爱母爱”,同学们在列举了父爱母爱的种种事实后感慨:谁言寸草心,难报三春晖!有位同学这样说道:“世间最纯洁的便是母爱,她的宽容涵盖了我们一切的幼稚和无知,她的宽容更无法掩饰我们内心的自私,如果要学会爱别人,就先从热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吧。”还有一位同学说:“我们不能再做父母羽翼下的小鸟,我们要自立自强,在天空中展翅高飞。”语文教师应时刻牢记“教之道,德为先”的道理,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目标,让他们学会自立自强。

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建议

1. 不断增强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语文教师在深入理解、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以高度的工作热情、深厚的学识与高超的教学艺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寻找德育与智育的最佳结合点,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实现他们思想与情感的升华、进化,使课堂教学中的智能训练、品德教育、美感陶冶与行为修正诸多作用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与学生同心、同情、同感,感染、打动学生,又要保持施教者的清醒,适时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权威。如果说游泳教学最有效的手段是“师生同泳”,那么语文教学也是如此,语文教师只有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同学习、同感受、同思考、同共鸣,才能使学生进入善学、善思、善得的学习境界。

2.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实现德育渗透目标。语文教师应加强指导学生每周一举行的国旗下的讲话稿写作;指导学生编辑学校小报、墙报和黑板报;指导学生搞好第二课堂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特长与才能。

3. 发挥德育在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作为风华正茂的初中生,虽已告别了“人之初”的时期,但心理上正处于第二次“断乳期”,他们的心理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就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发挥德育在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创造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为德育的渗透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如何将德育有机地渗透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待于广大语文教师深入细致地尝试与探索。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渗透语文教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