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

2017-07-05 12:43应莎
市场周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物流成本管理

应莎

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

应莎

通过分析制造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概念,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查阅了资料探索发现了我国在学术上对物流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在物流成本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并把东风汽车公司作为案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所以,如何发挥出物流成本管理的作用,并有效控制和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对于提高制造企业物流的运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以及竞争力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物流成本;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东风汽车

一、引言

伴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可以从许多途径获得经营所需资料,针对的客户群范围也愈来愈大,社会的流通在加快,制造企业的物流是当下一个热点。众多理论和假说表明物流成本是一个很大的利润空间。随着制造企业物流的快速发展,物流也慢慢地成为提高劳动强度、减少原料消耗的“第一利润源”和通过市场营销扩大销售的“第二利润源”之后的“第三利润源”,物流成本管理已经成为制造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因素,由此看来,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二、研究概况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物流成本控制是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制造企业来说更如是。物流成本控制通过对成本核算的统计分析、预算的规划和控制来实现成本动态控制和差异比较,从而能及时提供成本管理中所需的相关信息,同时使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手段,找到适合自身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因此通过控制物流成本,充分第三利润源来实现系统的合理优化,降低成本,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意义重大。

通过上述对背景的一定认识,本文对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经过了解分析研究之后提出了一些完善的建议,虽然很浅薄,但是希望能对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有所借鉴。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物流管理的起步较晚,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物流经济学会首次将“物流”这一术语从日本引进国内。随后,我国部分学者开始注重引进发达国家的物流理论。企业物流的相关理论才渐渐地在我国被重视。我国在 1989 年北京举行的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之后,“物流”这个词才渐渐被推广开来。秦小艳吸收了美国物流成本的构成及核算方法中可取之处,结合我国国情提出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详情为:应用供应链管理理论装备的制造业企业和强化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等方法。李生提出加强对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关键是建立物流成本的考核制度,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2.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在物流研究方面发展较早。1915 年 Arch.shaw 在他的《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就提出了物流一词,并且说明了物流和创造两者的需求不同。市场营销协也在 1935 年首次将物流定义为:“物流包含在销售之中的物资资料和相关服务,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1986 年,物流管理协会又对物流作了重新定义。

Martin Christopher 在 1971 年的时候建立了任务成本的思想概念雏形。1988 年,Robin Cooper对作业成本法管理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作业成本核算理论,使企业盈利能力和物流成本之间的关系更加透明化。

总的来说,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制造企业物流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的内涵、构成及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等方面。但我国相当一部分制造企业还是将物流成本并在其他费用中,而并没有按国家标准的《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对其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单独核算,从而导致企业很难掌握准确的会计信息、了解实际发生的物流费用,也难以对不同制造企业间物流核算信息之间进行相应的比较从而了解行业的情况。

三、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基础理论

(一)制造业

制造业是面对市场的要求,对包括原料、技术、机器设备、工具、资金、人力和信息等在内的制造方面的资源、能源经过一系列的环节加工生产之后得到的产品,将其销售来获利的行业。

制造业主要有以下这些种类:食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服饰业、木材加工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 30 个大类。

(二)物流成本

我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 2006 年发布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把物流成本定义为物流活动中所耗用的货币表现,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也就是产品经过了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和物流管理等一系列的流程,期间所消耗的所有相关的成本,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及一些资金占用成本、物品损耗、保险和税收成本等。

本文以制造企业物流成本为研究对象,所研究的物流成本均是指从原材料采购到将商品到达消费者整个过程所发生的全部物流费用。

既然了解了物流成本是整个过程的全部物流费用,那么由于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所牵扯的内容较为复杂,只有明确物流成本的分类,才能谈及去降低物流成本,增大企业盈利状况。

上文提及的 2006 年所颁布国家标准也界定了物流成本的内容,一部分是直接成本,包括在物流环节中所需的劳动力,设备损耗和支付给第三方的成本;另一部分是潜在成本,比如资金的占有成本、保险、税收等。物流成本以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如下表 1。

表1 中国制造业物流成本划分类型

(三)物流成本管理

1.物流成本管理的含义

物流成本管理具体地来说,就是物流从设计到结算期间,对物流活动进行合理地计划,组织指挥计划的顺利实施,并且监督控制进展状况,最后对物流活动进行相关评价的整个过程。物流成本管理实质上就是企业针对客户的需求,以成本为指标制定企业自己的规则来进行物流管理,旨在提高服务质量、降低企业成本。

物流成本管理也就是通过成本这一尺度来管理物流,不仅只需要重视物流核算,计算成本固然重要,然而掌握成本信息更重要的是高效合理地利用它,真实反映物流活动的实态,这样也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发现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2.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

现代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在技术和观念的不断发展中显得愈加重要。我国社会物流早在 2008 年就高达 900000亿元之多,占 GNP 的 18%左右,是发达国家的近一倍,这几年情况更甚,因此我国制造企业在降低物流成本方面有着较大的空间,伴随着激烈的竞争,加强物流成本管理,降低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亟需解决。

四、案例分析

(一)企业概况

东风汽车公司是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原是第二汽车制造厂,成立时间是 1969 年,当时的主要业务是生产和组装客车、卡车、轿车和汽车零部件。时代的发展,岁月的变迁,企业也慢慢致力于科研开发,结合以前的生产销售,产业越来越大,成为了行业内的骨干,2015 年最新数据显示东风汽车公司是中国制造业企业 500 强的第 4 位,营业收入已达 48662393 万元。

(二)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情况

公司在建立之初制定了厂际运输设计原则,为了满足厂际间的运输、物料和零件的运送要求,不仅需要建设 4 公里铁路和7个进行铁路车辆接发及编解作业的车站,还需要在相应的厂商设立大型的仓库来存放零件,并设立专用的铁路线。显然,这样的物流流程作业相当复杂,耗费的时间、成本大,效率也不高。公司对比考虑了铁路和汽车的利弊,前者虽然单次运输量大,但是周期太长,环节多而繁琐,出现问题的概率也相对较大,处理起来也较困难;后者虽然不及铁路的运量大,但是方便快捷及时,可控性更强,所以公司决定两者共同使用,扬长避短,维持大宗原材料的铁路运输,将厂际运输方式改为汽车,从而明确了企业主要物料运入运出的运输方式。

30 多年来,东风公司逐步发展了四大生产基地(十堰、襄樊、武汉、广州),由于基地间相隔甚远,这时生产协作分散,合理组织运输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东风公司发现了十堰和襄樊两地能够利用其双向物流的特点,两地统筹发展,科学协调调配运输车辆,很好地缓解了回空车辆的问题,提高了使用的效率,节约了成本。

(三)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问题

1.财务核算管理无法满足需要

东风汽车公司的各部门职能上没有上下之分,同属平级,物流的各项费用计入什么科目是由财务直接决定的,但是财务人员因为工作的局限性对具体的物流活动并不十分了解,所以会存在一些科目记错、记漏等情况,直接影响了核算的正确性。因为财务工作本身的特点,以至他们在工作中更多的是关注票据是否合法,而对时间的隶属并没有太大的限制,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会存在本月账目中记载了一些非本月的物流费用。这些情况都对企业的物流管理带来影响。

2.各部门责权协调性不足

企业工厂的生产部门对物流有着最大的参与,却没有实际的管理权,只能依照财务部门给出的要求进行工作,致使工作中对物流费用缺乏灵活的适用和合理的安排,责权脱节。

企业各部门的职能互不从属,同处一级,平时交流不多不好也使部门之间存在壁垒问题,信息共享不及时不完全,工作协调配合理想,使物流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3.缺乏信息化管理

物流管理在东风汽车有限公司面对“一切以数据说话”的精益管理方式下,缺乏基础数据支撑,导致管理过程中总是依赖经验,使工作业绩也缺乏说服力。

企业的内部物流的信息流应该是对称的,但是由于公司的信息不够透明、传递的不够及时、数据不够准确,信息化管理程度不够,导致物流信息在跨越不同部门时存在衔接、协调等问题。

4.物流成本管理方法不成熟

企业的物流成本目前更多的只是注重单个成本的降低,很少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调整,也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去提高物流的效率。比如企业可以与生产和销售部门一起研究物流成本问题,财务部门根据其专业知识给出物流成本在核算上的建议,共同商量解决部门间的壁垒问题。总的来说东风汽车公司内部还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决策系统。

(四)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1.借助第三方物流服务

采购原材料、供应商处取得零件,将其在厂际间进行调度分配使用,仓库存货的调度,产品销售及后续运送等都可以委托第三方进行。目前有的企业已经在这方面上采用外包业务,并且也获得了良好成效。他们借助第三方的物流力量进行类似外包零件采购运输的活动,不仅有效降低了零件的运输成本,也缓解了工厂的库存压力,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总的物流成本,解决了一部分的库存资金的占用问题。

2.将物流与供应链相结合

一是制造的经济性,二是物流的经济性。制造的经济性主要是通过生产线的布置改善、生产线边的布置改善、线边工位器具的改善和线边库存的改善,最大限度减少制造作业人员用于物流作业的时间;通过物流配送,最大限度地减少制造作业错误的发生。物流的经济性主要是通过运输方式的改善、包装方式的改善、存储方式的改善、搬运办法的改善、物流资源的整合和物流网络的共享等,从而降低物流的总成本、提高物流的综合效率。

3.健全物流信息系统

制造企业的物流工作较复杂,牵扯了许多内容,整个过程都需要及时准确的物流信息,所以健全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物流信息系统的完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物流现代化的标志。由于物流活动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过程,而企业物流的顺畅又依赖于准确、及时的物流信息。因此健全物流信息系统意义重大。

4.加强员工的业务知识培训和人才的引进

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推动,所以要对现有的物流人员进行定期的在岗培训,提高员工对现代物流的理解和服务意识。同时还应该兼容吸收其他行业或企业的优秀专业人才到企业的物流队伍中来。

五、结语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中国制造企业也越来越多地在国际化舞台上竞争,但是对于我国相当大的一部分制造企业而言,物流成本的控制还处于起步阶段,核算方法不合理、物流成本没有单独核算、重视不够、缺乏战略性、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核算、优化服务、供应链管理、战略化管理、建立现代化信息系统等完善的建议。当然物流在各企业正逐步得到重视,我国的制造企业也在以一种新姿态出现在世界上,可以想见,中国制造企业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绚烂夺目。

[1]Bertazzi,Luca,Speranza,Maria Grazia.Ukovich,Walter.Minimization of Logistic Costs with Given Frequencies.Trans portation Research,2005,(05).

[2]罗雅琴,郭蕾.作业成本法下的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与分析[J].商,2013,(02).

[3]卢迪.W 公司物流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D]. 保定:河北大学,2015.

[4]许慧萍,高璐.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探析[J].物流技术,2012,(10).

[5] 邹敏.ERP 策略在企业物流成本中的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13,35(3).

[6]梁仓. 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 [J]. 现代经济信息, 2014,(06).

[7]李郑莹,孙丹.制造业物流成本管理相关文题研究[J].物流平台,2014,(07).

F275.3

B

1008-4428(2017)06-69-03

应莎,女,浙江东阳人,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会计专业。

猜你喜欢
物流成本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