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担心被抛弃的高二男生

2017-07-05 19:34
现代家长 2017年6期
关键词:人格障碍赵老师人格

他处处异于常人

小铁是上海普陀区一所中学的高二男生,因近期连续出现严重的异常行为,在其班主任赵老师的陪同下找到我咨询。我告诉赵老师,按规定,对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必须家长陪同。赵老师为难了,说小铁的父母都在外地,很难联络,而小铁的状况很不稳定,她不能坐视不管。我们商定,在联络到小铁的父母之前,我先了解情况,制订辅导方案,待其父母到场之后再实施。

单独交流时,赵老师告诉我,前不久学校组织了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小铁发挥失常,总成绩没有过“一本线”,老师说了他两句,当天晚上他就离校出走了。“我们学校实行寄宿制,学生不见了可是大事。”赵老师说,“多方寻找无果,我只好电话通知小铁的父母。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好像不怎么着急,还安慰我,说孩子丢了不起诉学校。没见过如此不负责任的父母!一周后,小铁自己回学校了。我松了一口气,但看他的表情,还是那样怪怪的,在教室里不学习,下课了就坐在座位上发呆,跟他说话他也不回应。我怕出事,只好来找您。”

我问:“小铁平时表现怎么样?学习成绩好吗?与同学关系好吗?除了模拟考试发挥失常,他还遇到了什么特别的事?”

“这是个怪怪的孩子,处处异于常人!”赵老师用见怪不怪的口气说,“用化学术语来说,小铁是一种‘不稳定物质。比如,他有时学习特别刻苦,成绩也不错,但一遇到挫折,就干脆放弃,甚至放弃参加考试;他思想活跃,文采飞扬,作文写得很好,但生活中却沉默寡言,很少与人说笑;他曾经有过要好的朋友,整天形影不离,但总是不长久,用孩子们的话说,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他还特别容易冲动,曾经因为小小的误会与别的班的男生打架,用椅子狠狠地砸对方的头,受到学校的警告处分;有同学反映,小铁有自虐行为,半夜用小刀割自己的手指。哎呀,这样的事太多了,总之他是一个怪孩子,我怀疑他有心理疾病。有同学私下里叫他‘神经病,男生们不敢惹他,女生们更是见了他就躲,唯恐惹祸上身。”

随后与小铁的交流证实了赵老师所言不虚。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交谈和严格的量表测试,我诊断小铁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

“边缘性?人格障碍?”赵老师大惑不解。

我告诉赵老师,边缘性人格障碍是精神科常见的人格障碍,主要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认知、行为的不稳定,并且伴随多种冲动行为为特征,是一种复杂、严重的精神障碍。希望她尽快联络小铁的父母,以免错过心理干预的最佳时机。

经常担心被抛弃

三天后,小铁的妈妈吴女士缩手缩脚地走进了我的咨询室,进门就说:“对不起,我没有照顾好儿子,给您添麻烦了。”她告诉我,因为她在苏州开店,店里生意很好,脱不开身,所以没能及时赶到上海。

深入交流中我了解到,吴女士和丈夫9年前离婚,小铁随她一起生活。5年前,她再婚,小铁跟继父相处得不好,她只好把小铁一个人留在上海上学,除了按时打生活费,她很少与小铁联络。“作为妈妈,我太失职了。”她自责道,“但我也是没有办法呀,继父和继子通常是难以相处的,小铁的亲生爸爸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连抚养费都欠了一年多。”

我通报了对小铁的诊断。吴女士半信半疑地问:“专业术语我听不懂呀,小铁莫非得了精神病?”

我解释道:“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介于神经症和精神病之间的一种病症。患者往往因特殊变故而产生极端想法,进而演变成偏执性的人格障碍或者解离性人格,但算不上精神分裂。”

吴女士松了一口气,问:“那么,小铁的人格障碍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我告诉她,通过深入交谈和量表数据分析,小铁的心理状况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身份识别不清晰。小铁对自我身份没有清晰的认识,自我意识不稳定,自尊心不强,处于身份感滞后状态,因而缺乏人生目标和自我价值感。有时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感不连续一致且评价互相矛盾,表现为生活中各种矛盾和冲突。我解释道:“简单说,小铁一会儿觉得自己是好孩子,一会儿觉得自己是坏孩子;一会儿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一会儿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一会儿觉得自己长得很帅,一会儿觉得自己很丑。反复无常,没有客观的评估。这是10岁以前儿童的认知状况。”

第二,情绪不稳定且难以自控。不稳定的、快速变化的心境状态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一个显著特点。情绪的不稳定表现在一方面体验到一种空虚和不安全感,缺乏自尊,另一方面又体验到一种与上述情况相对立的兴奋感和全能感。很容易在愤怒、悲哀、羞耻感、惊慌、恐惧和兴奋感、全能感之间摇摆不定。往往会被长期的、慢性的、弥漫的空虚感和孤独感包围。在遭遇到突发事件时或在较强的情感压力下,患者极易出现短暂发作性的情绪不稳、紧张、焦虑、易激惹、惊恐、绝望和愤怒。“尤其是感觉到被拒绝、孤立或挫败时特别容易受伤。”我说,“可怕的是,小铁的应对策略只有逃离,他不会调节情绪,容易出现自我伤害行为。”

第三,极度害怕被人抛弃。小铁有显著的分离焦虑,就像第一次去幼儿园的幼儿。他严重缺乏被爱的体验,所以非常害怕孤独和被人抛弃。他对抛弃、分离异常敏感,当面对分离、被拒绝或即将失去外部支持时,会出现强烈的应激性反应,包括自我意识、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变化,以千方百计地避免分离情景,并有可能采取极端行为如自杀、自残等来阻止被抛弃。“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对小铁来说就是一个这样的刺激。”我举例说。

第四,人际关系不稳定。量表测试中发现,小铁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依賴朋友的倾向,一方面把朋友理想化,与之非常亲密,当对方抗拒他的依赖时,他会迅速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贬低对方、逃离亲密关系。“换言之,小铁既渴望建立亲密关系,渴望被照顾,但又害怕亲密关系。”我解释道,“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中,他的人际关系冲突不断。在这种恶性循环中,他的自信心日渐减弱。”

第五,有冲动及自虐、自杀倾向。小铁控制情绪和耐受挫折的能力非常差,经常出现不计后果的冲动行为。情感爆发时出现过暴力攻击、自虐行为。同学反映,小铁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冲动,做事缺乏目的性与计划性,做事虎头蛇尾,很难坚持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比如学习。“小铁的自虐行为不算严重,这从他用小刀割自己的手指而不是手腕可以看出。”我说,“他离校出走又自己回来也是一个证据,说明他的自虐只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而不是真的自暴自弃。”

吴女士声音颤抖着问:“得这种病的人,自杀率高吗?”

“临床统计,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一种自杀率较高的精神类疾病。50%~70%的患者有过冲动性自毁、自杀行为,8%~10%的患者自杀成功。”我如实相告,“有同学反映,小铁有逃避现实的性格特点,曾扬言放弃高考,要出家当和尚,享受与世无争的自然生活。实际上,这是以消耗自己的生命时光来毁坏自己的价值,或是摧毁创造自我价值的条件而达到自我毁灭的意念。这是更深刻的自虐。”

双亲健在的“孤儿”

吴女士痛苦地摇头,问:“小铁怎么会得这种病呢?”

我解释道:“对于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成因,医学界的研究尚无结论性的认識。研究发现,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脑结构功能不良,海马体和杏仁核容积减少。除生理遗传因素外,研究者一致认为,心理、社会因素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患者在童年时期有过被虐待的经历;第二,患者在童年时期严重缺失关爱,被忽视甚至被遗弃过;第三,多数患者在童年时期与家人分离,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有冲动和忧郁的人格特质;第四,患者童年时期被迫扮演成人的角色;第五,患者人格成熟过程受到阻挠,与父母分离并形成独立人格的过程受到破坏。您仔细回忆一下,小铁在童年时期是否有过上述遭遇?”

吴女士早已泪流满面。她哽咽着说:“您说的这五个方面,小铁占全了!他的亲生爸爸性格暴躁,见小铁犯错误就会动手打他,打完了又后悔,给小铁买这买那,所以小铁对爸爸又爱又怕。刚才听您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分析,我感觉小铁的爸爸也是这样的人。后来,我忍无可忍,与小铁的爸爸离婚了。离婚时,名义上小铁随我一起生活,但小铁的奶奶舍不得孙子离开,扬言我带走小铁她就跳楼。没办法,我只好把小铁留下,只身前往苏州打工。小铁在奶奶家还是经常被爸爸打,我就把他带到他姥姥家,后来又辗转来到上海上学。这些年,我与小铁相处的时间并不多,每年也就两周时间吧,所以我对小铁其实并不了解,顶多是通通电话,他向我汇报学习成绩,我给他提要求,鼓励他进步。”

我问:“也就是说,小铁双亲健在,却生活得像个孤儿。”

吴女士深深低下了头。

我问:“您长期不在小铁身边,他一定自理能力很强吧?”

吴女士连连摆摆手,道:“不,正好相反,他连续被奶奶、姥姥两个祖辈溺爱,生活自理能力很差。”

我分析道:“小铁从小生活在气氛不融洽的家庭里,受情绪极不稳定的父亲影响,人格出现部分分裂,无法将好与坏两极融合,无法对世界形成统一和综合的观念,从而缺少安全感,有绝对好与绝对坏的期待,而这两者都不是现实的,他的自我意识和世界观只好在这两极间震荡,于是形成了极其不稳定的人格。”

“我也有责任。”吴女士自责道,“我只顾追求自己的幸福,与小铁长期分离,没有给他应有的母爱。我多想弥补自己的过失啊!可惜现在太晚了。”

“亡羊补牢,未为晚矣。”我说,“小铁的异常表现是意识和行为滞后。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他的意识还停留在童年,正焦急地等待着母爱的回归。要治好他的边缘性人格障碍,必须给他输入母爱的营养。”

拥抱迟来的母爱

在吴女士的要求下,我决定对小铁实施心理辅导,帮助他重建人格体系。我主要采用辩证行为疗法,帮助小铁整合认知、情绪、人格,结合辩证思维、辩证行为,使他能重新认清自己。其中,教导他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如何忍受痛苦和改善人际关系是心理辅导的基础。

同时,我和赵老师共同制订了帮助小铁融入班集体的详细方案,结合心理辅导中自我认知的阶段性内容,让小铁在实际生活中自我验证,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小铁被任命为语文课代表,经常在老师的授意下介绍作文写作的经验,渐渐赢得了同学们的尊重,找回了自信心。赵老师还安排两名力气大的男生做小铁的“保镖”,发现小铁有冲动的征兆就对他实施贴身保护,防止他做出出格的事。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小铁逐渐建立起了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开始以同龄人为参照,建立起与其年龄相符的意识和行为标准。

重建人格体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其间会出现剧烈的反复,因为小铁正处于青春期,心理状况更是复杂多变。大家都没有放弃,尤其是吴女士。她放下苏州的生意,专心在上海陪读,每天给小铁做饭、送饭,还给小铁买了手机,每天晚上睡觉前视频聊天10分钟。温暖的母爱在稳定小铁情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赵老师告诉我,小铁的作文里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温暖的句子。写到妈妈时,流露出了失而复得的狂喜。

经过半年的心理辅导,小铁在稳定情绪、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与同龄正常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不过,小铁已经很幸运了。边缘性人格障碍治疗起来难度相当大,有的还要靠精神类药物来稳定情绪,能够兼顾学业的很少。小铁的童年是不幸的,但他遇到了有责任心的赵老师和包容他的同学,又迎来了母爱的回归,相信他能逐渐摆脱心理阴影,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人格障碍赵老师人格
以鸟喻人
探究攻击型人格障碍伴抑郁症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三不稳”“一冲动”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赵老师的眼睛
超级难写的字
家长如何帮孩子摆脱表演型人格障碍
漫画之页
刻板的强迫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