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男孩的救赎
——读《一只眼睛的猫》

2017-07-07 15:20张晓玲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赎罪卡利坏蛋

○张晓玲

11岁男孩的救赎
——读《一只眼睛的猫》

○张晓玲

奈德11岁生日那天,舅舅希拉里送了他一杆汽枪。身为牧师的奈德的爸爸很不喜欢这份礼物,将这杆枪束之高阁。书中描写了奈德对这杆枪的渴望:“世界上能够让他心情马上好一些的做法就是——他能再一次拿到那把枪,感受它的重量,近看每一寸枪体。如果他能够做到哪怕只有一次,他就会像爸爸告诫他的那样,不再想那支枪了。”这是一段非常真实的心理活动。我们时时会有这样的心理,“我就看一集连续剧,之后我就去工作或者学习,再也不看了。”“我就吸一支烟,吸完这一支烟,我再也不会吸了”……结果呢,陷在网罗之中,无法自拔。

奈德仅仅只是摸了一下那把枪吗?不是,他拿到枪之后,就走到门外,对着黑黢黢的夜里某一个忽然蹿过的影子开了一枪。

一个月之后,奈德在他经常去的一个老人家的院子里,发现了一只流浪猫。这只猫只有一只眼睛,另一只似乎被什么人打瞎了,旁边还有干了的血迹。奈德意识到,这只灰猫的眼睛很可能就是被他打瞎的。他陷入了无比的自责之中。幸好,这只猫常来斯卡利老人的家,斯卡利老人照顾它,给它吃的,还让它睡在旧冰箱顶上的旧棉被中。这让奈德能够知道它是否平安。

奈德向父母隐瞒了这件事,这不得不让他开始学着撒谎。“坏蛋有可能不知道自己是坏蛋,但说谎的人一定知道自己说了谎。”他的生活开始陷入了糟糕的境地。他上课的时候总想着猫,功课也变差了。当季节进入严寒的冬季,更为深重的考验临到了奈德身上,斯卡利老人中风了,一只眼睛的猫即将无人照顾。为此,奈德拒绝了跟舅舅出去旅行的机会,留下来照顾这只猫。然而,一场病之后,奈德回到斯卡利老人的屋子,发现猫失踪了。所幸他很快又在林子里看到了那只猫,已经学会捕猎,嘴里叼着一只老鼠。在斯卡利老人临终之时,奈德终于向他承认,是自己射伤了那只猫。春天很快来临了,有一天晚上,当奈德和他的妈妈出门去散步的时候,看到了那只猫,并且,还带着她的一窝小猫……

我们总会犯错,且无时无刻不犯错。即便我们已经是成人,甚至老人。虽然我们深深地知道,那拿起枪来的三分钟会造成多大的恶果。可是我们仍然一次又一次地去摸枪。人类似乎没有能力去阻挡欲望,却可以选择去弥补由各种欲望带来的后果。这是人性之中恶与善的平衡点。关键是,我们对自己所犯的错是否保持了如孩童一样敏感的心?如果我们伤害的仅仅是一只无法言语、没有主人、不会自行上诉的流浪猫,我们会不会如奈德一样自责如斯?我们会不会一笑了之,或者视而不见?或者一开始有些在意,但很快忘记?

然而,奈德的内心失去平安,而且他没有选择逃避,他选择了竭尽所能地去赎罪。

奈德是一个特别的孩子。奈德的妈妈在一次事故之后残疾,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这是一种极其痛苦的病。这件事本就使小奈德对人生的思考和承担异于别的孩子。对于“伤残”的理解,奈德较之别的孩子要深切得多。但无论有没有这种特殊经历,我们对于自己的“罪行”都应当有所悔悟、有所弥补。

善有善报。如果奈德没有赎罪之举,一直关注这只猫到最后,他就不会目睹这只猫逐渐走出失明阴影,重新适应自然的过程。如果他不去定睛于他的错误,他就不会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神秘的赦罪力量和生命本身的复原力量。那力量是何等的大,它既赐予那只猫生命、幸福和希望,也赐予奈德彻头彻尾的释放与成长。那力量同时赐福给了奈德的母亲,使她从轮椅上站起,步向明天。

这部小说是美国女作家葆拉·福克斯的杰作,获得1985年度的纽伯瑞奖。感谢将这部作品译介成中文的人,因为他们让我们得以窥见当代儿童小说创作的至高处。

猜你喜欢
赎罪卡利坏蛋
看不见的坏蛋
打倒“敏感”小坏蛋
关于影片《赎罪》的艺术批评
跨媒介的叙事艺术:《赎罪》的电影改编研究
《洛丽塔》与《赎罪》的救赎之路
坏蛋
坏蛋是怎样炼成的
哥伦比亚卡利八年来首只粉红色火烈鸟降生
幽默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