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创新

2017-07-10 05:03段亚敏霍清清郑艳
价值工程 2017年20期
关键词:质量评估培养目标培养模式

段亚敏+霍清清++郑艳

摘要: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对接市场需求的新的学位培养体系,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及质量评估等方面均与学术型研究生有所差异。本文在了解当前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的培养目标的不确定性、培养过程的重知识性、质量评估的雷同性等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创新发展对策。希望通过本论文,在实际应用上能够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Abstract: The 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is a new degree training system,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academic graduate students in training objectives, process and qua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full-time graduate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in full-time professional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training target uncertainly, training process scholarly and quality assessment identically. Through this pape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students training mode.

關键词: 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质量评估

Key words: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training mode;training target;training process;quality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0-0176-02

0 引言

专业学位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产物,其与学术型学位构成了现代教育学位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两种学位相铺相成、互相促进和依赖,其主要区别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差异,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较侧重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较多关注将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发展经历了探索、初创、发展壮大的历程,学科门类日益丰富,教学层次日益鲜明,教学规模也日益扩大,同时也不断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改革和教育创新。而我国自1991年设立工商管理硕士以来,研究生专业学位的种类在不断扩充,规模日益扩大,为我国经济增长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但从目前的发展规模来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所占比例相对于学术型学位而言仍然偏小,发展程度相对滞后,仍面临“重学轻术”的现象。

因此,本文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基础上,主要探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及发展现状,了解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创新发展提出可参考的意见或建议。

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陶学文(2011)的研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在分类培养模式的高等教育价值观指导下,为适应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成长的需求,在全日制教育形式下,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构建的较为稳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运行方式。

根据该定义,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涉及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结构、质量评估等四方面的问题。有数据显示,我国从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并在2009年基础上按5%~10%减少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减少的指标将用来增加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且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但是面对新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原有的主流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课程设置、体系建设、学科结构、师资队伍等均面临诸多挑战。

研究生培养目标主要回答了“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整个研究生培养的立足点和指明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学术型学位的培养目标有着明显的差异,更加注重实践应用及职业技能的培养,更加注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及向社会输送实践性、创造性的专门人才。

而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从创立伊始,其发展定位就伴随着国家发展战略而做出不断的调整,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缺乏成熟的、可参考的实践经验,多参照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相差甚远,导致培养目标的不确定性,造成一定的“重学轻术”的问题。

研究生培养过程是努力实现培养目标的过程,该过程回答了“如何培养”的问题,是到达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必经途径,其包括一系列的教学组织活动以及相对应的课程体系、教学规划、导师指导、实践应用、论文写作等必备的培养要素,这些要素既联系紧密,又相互制约,在教育体系结构和管理结构中有序规划,这就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与学术型学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应与培养目标相一致,即应定位于培养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在课程设置、教学体系等培养要素中应当贯彻这一理念,强调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仍然以教师课堂授课的方式为主,学生缺乏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仍有差距。

另外,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导师大多采用的是学术型研究生的导师,导师能够胜任专业知识的指导,但对相关职业的实际运作缺乏了解,也缺乏实践工作经验,教学过程“重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当前教育体系中,具有丰富知识储备和实践工作经验的导师的欠缺现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同时,研究生培养结构是培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保证各要素的有序运行。在层级结构上形成了学士、硕士和博士三个层次的学位体系,其中专业硕士学位占比最大,且呈不断增长的走势,体现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不相适应,且与学术型学位相比,专业学位的招生规模、教学规模仍相对较小,在总量和规模上仍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应用型、技能型高层次人才是未来经济发展所必须的,但目前研究生的学位结构仍以学术型为主,尚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研究生的质量评估是检验研究生毕业的教学、实习、应用等质量水平、对学生从事某一职业的能力进行评价,该评估回答了“培养结果如何”的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评估较侧重根据学到的专业知识,将其应用到实践工作和创新的能力,这与学术型研究生重视学生的学术理论研究水平不同。

但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专业设置上仍然体现的是政府部门和高校的主导力量,市场力量并未发挥其强烈的应用特性,在教育教学的制定过程中,受传统学术型研究生的影响深远,专业性因素并未受到重视,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理论性较强,与学术型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评估体现无较大差异,体现不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学术型学位教育区别,造成专业学位“不专业”的现象突出。

2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教育的创新发展

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存在的培养目标的不确定性、培养过程的重知识性、质量评估的雷同性等问题,这既有教育观念方面的原因,也有政策制度方面的原因。

从以往的研究看,一方面,“重学轻术”的传统文化影响是首要原因,其忽视了实践性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以政府部门和高校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教育管理体制无法适应专业学位教育形式的管理要求,政策制度方面仍表现出路径依赖。

鉴于此,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的创新发展必须加强与实践应用领域的协作培养,具体来说,可以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质量评估三方面来阐述。

在培养目标上,应科学地、合理地界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其培养目标必须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目标存在差异,其培养目标应体现知识性与应用型的价值统一,实践应用的发挥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知识水平之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人才不但具有更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有更高层次的职业实践素质,及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其更应该突出其职业性的特点。高校应与具体行业相关部门积极展开合作,产学研合作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的理性选择(陶学文,2011)。

在培养过程方面,有学者指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优化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首先在招生过程中保证生源质量,扩大有学位授予单位资格的学校的自由选择权,允许学校根据自身规模、社会市场需求、生源质量、师资体系等情况综合考虑,自主决定招生规模和录取标准,并提高招生工作的透明度。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应从培养目标出发,充分考虑某职业的需求性,课程的设置应以实践应用、职业发展为中心,建立与职业需求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实践类课程讲授,推动知识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另外,对于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普遍采用的“双导师制”,应加强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的合作意识,加强联系和沟通,双方可共同协商研究生的論文选题方向,确保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成果能够更加实用,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

在质量评估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不仅应得到高等教育通用监管机制的约束,同时也应加强自身独特的质量保障机制,以往政府和高校主导的评价主体应让位于社会和市场,摒弃传统的以学术需求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以能否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为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应将社会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指标替代原有的学术性指标,提高社会对毕业生满意程度等指标的权重,培养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实践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毕业生应将直接接受市场和社会的评价。

总的来说,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来自政府、高校及市场等各方面的共同协作和保障,着力改革传统的培养模式,转变观念,重新架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政府应从政策体制上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高校应改变现有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式和课程体系,高校应和市场紧密建立有效合作以确保专业学位与就业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3(02):66.

[2]陈静.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3]杨宁.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梁传杰,王卫华,等.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政府主导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06):6-10.

[5]霍清清.全日制硕士学位培养现状及创新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6(01):137-140.

猜你喜欢
质量评估培养目标培养模式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基于组合分类算法的源代码注释质量评估方法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澳大利亚研究生课程的外部质量评估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