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型体育场馆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7-07-10 02:01闫光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现状对策发展

闫光

摘 要: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我国中小型体育场馆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走访了北京、上海、天津、河北、河南、陕西、青海、四川、广东、辽宁等地的中小型场馆,调查以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的场馆为主。分析研究存在以下问题:中小型场馆资金来源单一,运营成本过高;服务功能落后,运营水平较低;设施及配套类型、数量、结构配置不合理,人均使用面积较少;市场开发不足,经营创新乏力。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中小型体育场馆 发展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4(a)-0004-03

体育场馆作为政府行使体育公共职能的体现形式,是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近几年体育行业品质不断升级,体育服务需求种类不断增加,呈现高标准化、专业化等需求特点。作为提供体育服务,满足体育需求,中小型体育场馆已经成为城市体育发展的主阵地。当前,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问题广泛受到关注,中小型体育场馆却不然,面临的困境与问题也较多,由于我国体育体制改革、体育财政政策、土地政策、税费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小型体育场馆发展显然已十分滞后。

1 我国体育场馆发展的三个阶段

我国体育场馆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至1978年,计划经济时期财政政策。第二阶段,1979年至1991年,计划商品经济财政政策,体育场馆的任务以保障竞技体育训练、体育比赛和开展群体性体育活动,在此基础上广开门路,实现多种经营内容并充分发挥其功能与运营效益。第三阶段,1992年至200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育场馆发展环境发生了巨变。这一阶段场馆经营特征由“以体为主,多种经营”向“以体为本,开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以体养体,以副助体”发展。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这一阶段体育场馆实现了经营与管理分离,目前场馆发展已呈现出多产业化、品质服务化、多功能化的运营态势。

2 我国中小型体育场馆经营发展现状

2.1 中小型体育场馆性质及投资主体

体育场馆主要用于群众体育活动、运动训练、竞赛表演等,是城市发挥体育功能的重要载体,具有公益性与经营性性质。我国多数中小型体育场馆是由政府投资兴建,隶属于体育行政部门。例如,市(县)级体育中心、综合性体育馆、开放式运动场(馆)等。有些场馆存在于各级教育系统之中。例如,中小学的田径、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场地等,高校体育场馆设施规格较高,主要有室内单项或综合性体育馆、游泳馆,室外标准化田径、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场等。军队和其他机构也建有体育场馆,整体上体育场馆的性质分为事业型和企业型。

2.2 中小型体育场馆资金运行机制

中小型体育场馆有全额预算、差额预算、自收自支、独立核算等四种类型。全额预算是指其财务收支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目前采用这种机制场馆数量甚少。差额预算是指用经营收入弥补其运营支出,收入与支出的差额列入政府预算。早期这种方式使用广泛,主要体现在体育系统、教育系统的场馆。近几年体育市场活跃,也逐步出现了设施完善、配套丰富的经营性场馆,多数采用自收自支方式。独立核算是指采用企业化经营模式,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从事经营的方式。如,健身俱乐部、单项运动场(馆)等。

2.3 中小型体育场馆经营现状

2.3.1 经营方式选择

中小型体育场馆采用经营方式的类型较多,主要有自主经营、委托经营、承包经营、合作经营等几种,见表1。

2.3.2 经营收入组成

中小型体育场馆的收入来源有全民健身、体育培训、场地租赁、无形资产开发等。其来源主要依靠全民健身和体育培训,这也体现了中小型体育场馆本体产业功能,见表2。

2.3.3 设施类型及利用状况

体育场地分为标准与非标准体育场地,有室外和室内两种类型。主要存在于体育与教育系统,由于教育系统的特殊性,其主要用于保障教学、训练和比赛,开放利用效率不高。走访调查结果显示,发达城市教育系统场馆开放程度高于偏远及欠发达城市,高校场馆开放程度高于中小学场馆,主要受社会、环境、经济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此外,从总体调查来看,中小型体育场馆基本能够满足群众体育锻炼及健身娱乐等需求,见表3。

2.3.4 中小型体育场馆配套设施状况

体育场馆通常具备基本设施、运动配套设施、安全设施、交通设施、环境设施等。由于建设年份、建设规模、功能用途等差异,不同地区场馆配套设施种类、完善程度、功能等方面参差不齐。实地走访来看,中小型场馆配套设施的实际使用情况与维护情况堪忧。新建、经济发达城市场馆配套设施质量与完善程度较高,建造时间久远或经济欠发达城市场馆配套设施较差,见表4。

3 我国中小型体育场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资金来源单一,运营成本过高

体育场馆的资金来源渠道直接反映了可利用的資金流,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场馆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及体育彩票公益金。由于体育场馆属于消耗型公共体育产品,兴建时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但通常缺失后期维护计划。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不同地域场馆对外经营开放受季节影响严重,例如,西宁属于高原高山寒带气候,一年中有半年气候条件恶劣,只有四至九月气候适宜,利于经营开放;东北三省气候寒冷,每年十月至次年三月室外个别项目场地也基本处于搁浅状态,由于不同地域环境与气候因素影响,场馆运营成本及收益情况各不相同。不同类型场馆运营支出结构分布不均衡。如,体育场中央足球场地通常需要配置草坪,天然草坪建造与维护成本较高,人工草坪维护成本也不低。游泳馆一般配置有过滤与消毒系统,过滤与消毒环节需要较高的成本。不同项目类型场馆经营效益不同。如,受各地文化、经济、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各地的体育喜好项目不同,有很强的地域色彩,如东北地区的滑冰、广东东莞的篮球、四川成都的足球、浙江的游泳等。这就造成了同样类型的场馆在不同省份经营状况迥异。针对运营问题,国家应加大中小型体育场馆的资金流入与补充,根据场馆设施及配套使用状况,定期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维护维修,并及时提供相关的财政支持。同时应加大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投资与管理,通过招标形式选购相关设施设备、器材等,以节约因采购不善而造成财政拨款不必要的浪费。

3.2 服务功能落后,运营水平较低

尽管我国已提出提高体育场馆综合运营能力,强化对其建设、布局、功能、任务等相关标准要求,但从中小型体育场馆的实际运营来看效果较差。中小型场馆的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提供安全的场地设施、有效的健身指导、准确的场地信息以及文化娱乐休闲等方面。目前来看,其服务功能仅停留在场地设施提供、健身指导两个方面,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经营管理水平差距较大。例如,场地缺乏合理预定机制,场地设施卫生清洁保持效果较差,人员分工不明确。通过回收锻炼消费人群的问卷,多数人群对场馆的服务水平、服务态度、设施环境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见。由于多数中小型场馆性质为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体制机制的一些弊病也出现在场馆当中,种种原因导致服务功能落后,运营水平低下。政策落实方面,体育主管部门落实不善,监管缺位,空喊城市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发展口号,或把精力重点放在大型体育场馆,有些官员只考虑自身政绩。上述种种原因,致使中小型场馆发展滞后,困境重重。2016年底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再次突出了健身休闲市场以及加强健身休闲设施建设等内容。借此机会,相关部门应当加强重视中小型场馆的发展,建立长效管理与评价机制,给予资金支持,调整人员配备结构、改善配套服务功能,促进其运营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3.3 设施及配套类型、数量、结构配置不合理,人均使用面积较少

通过调查结果得知,场地资源配置存在较大问题。例如,场地资源量配置不合理,室内场地方面,如羽毛球场、篮球场供给不足。室外场地方面,如足球场、全民健身路径供给不足,中老年活动场地较少(如门球、太极拳、广场舞、健身操等场地)。个别项目场地配置不合理,如足球场数量,11人制多,7人制与5人制少。场地设施质量参差不齐,室内场馆光线较差,不同项目场地共用,室外篮球场面积不规范,部分场地设施损坏;网球场配套设施损坏,缺少夜間灯光;全民健身路径缺少使用方法简介等。场地配套设施配置不完善,有些只具备基本的设施器材,安全、交通环境等设施配置落后。如,室内场馆没有配置更衣室或淋浴间,游泳馆更衣室面积较小。场馆没有设置安全消防通道,电路及配电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场馆地址位置较偏,缺乏便捷的交通服务,停车位数量不足,进入场馆区域缺少必要的道路指引标识。场馆卫生条件简陋,视听设备及系统老化等。较于“五普”数据,“六普”数据场地总量翻了一番,但每万人拥有场地面积仍有1.46 m2,这个数据和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基于上述问题,各地应结合经济水平、人口数量、体育项目发展特点有计划的兴建体育场馆,针对功能落后,设施及配套实际需求量进行相应的配置或改造,有些年代久远的体育建筑可根据城市建筑总体布局及规划方案进行拆除或重建。针对“六普”专题会议总结,国家体育总局提出到2025年实现人均2 m2场地面积的目标。

3.4 市场开发不足,经营创新乏力

市场开发能力及经营创新能力能够直接反映体育场馆的市场竞争力,如今城市的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演艺中心以及大型综合性体育中心等建筑规划与更新程度较高,其体量规模、功能水平、设施完善程度等方面都远胜中小型场馆,中小型场馆的竞争压力很大。因此,在当前社会经济状况下,提高中小型场馆运营能力势在必行。内部培训方面,如加强体育产业、服务行业、体育健身指导知识、体育项目规则与裁判法等相关知识。可定期聘请体育、经营管理、营销学等多领域的专家讲学、授课,提升员工理论水平。外部方面,定期组织市场调研,结合地方实际需求制定经营项目,成立市场开发部门,探索新型经营模式。例如,组织策划亲子体育活动,趣味活动比赛,足球、羽毛球、篮球等项目城市挑战赛,通过聚拢人气、打造专业服务品质、树立良好口碑、拓宽渠道合作等实现场馆的综合开发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进,颜争鸣,潘世华,等.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及应用[J].体育科学,2013,33(10):35-44.

[2] 陈元欣,王健.我国公共体育场(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未来趋势、域外经验与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13,33(10):3-13.

[3] 李圣鑫.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大型体育场馆的服务功能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6):17-21.

[4] 专题报道.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N].中国体育报,2014-12-26(3).

猜你喜欢
现状对策发展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区域发展篇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