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巫风对楚地乐舞的浸漫与影响

2017-07-12 14:04董柳莎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楚地乐舞楚国

董柳莎

原始巫风对楚地乐舞的浸漫与影响

董柳莎

楚舞是一种起源于先秦楚地,兴盛于秦汉之际,流传于荆楚及周边地区,具有宗教祭祀和娱乐功能,包含巫舞、宫廷舞蹈、鼓舞、文舞、武舞、优舞等众多形式的综合性文化艺术形态。楚国巫风是楚地乐舞形成的重要土壤,楚巫作为巫文化的主要角色,是楚舞蹈艺术的展现主体,在漫长的楚文化发展历程中,楚巫风深入楚人生活各方面,推动着楚歌舞的传播与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楚舞受到楚巫文化的影响,包含较多楚巫风元素;二是楚巫风深刻影响着楚舞的表现形式;三是楚巫风促就了楚舞艺术特色的形成和广泛流传。

原始巫风;楚乐舞;浸漫;影响

“楚舞”一词最早见于《史记·留侯世家》:“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可见汉代不仅“楚歌”广泛流传,“楚舞”也有一定影响。发展至今,“楚舞”已成为一个备受学界关注与广泛讨论且经久不衰的话题。“楚舞”既是一门艺术,又成了一种文化。罗运环认为,“楚舞蹈是产生于远古时代的一种文化艺术。原始先民的舞蹈本来就是一种群众性的娱乐活动和宗教活动,后来分化成专为宫廷、贵族表演的专业性舞蹈和自娱为主的民间舞蹈。”[1](P281)概言之,楚舞是一种起源于先秦楚地,兴盛于秦汉之际,流传于荆楚及周边地区,具有宗教祭祀和娱乐功能,包含巫舞、宫廷舞蹈、鼓舞、文舞、武舞、优舞等众多形式的综合性文化艺术形态。

自20世纪90年代起,学界对“楚舞”的研究开始并逐渐深入,主要涉及楚舞的形成原因、楚舞的美学价值、楚辞中的楚舞研究、楚舞的内容与形式,以及楚舞的演变及影响等。如:刘保昌《略论水与楚舞的关系》结合出土实物资料,从“水波荡漾”舞蹈的表现形态,论述楚国舞人具备“袖长”“体弯”的明显水性特点;[2]杜鹏《论楚舞历史文化成因及其艺术特征》以楚地舞蹈为研究对象,从自然、人文因素和思想意识形态说明楚舞的历史成因,并分析楚舞具体表现形式和艺术特征。[3]王峰《楚舞的美学思索》从美学视角出发,探讨了楚舞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4]王健红《楚辞中楚舞的艺术特征》探讨《楚辞》中的楚舞特征和形态。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楚舞”作为一种典型的舞蹈艺术形式,学者们对其加以研究和探讨。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楚舞”作为一种典型的舞蹈艺术形式,学者们对其加以研究和探讨。如:陈峰《浅谈楚舞蹈艺术》从理论上论述了楚舞艺术性;[5]陈春《楚舞舞姿形态初探》对楚舞舞姿形态及楚国舞蹈的特点进行分析探索,并对楚舞舞姿的形态做了整理挖掘。[6]除此之外,也有对“楚舞”之内容、特征、演变及当代影响做出系统的研究。如:冯燕《楚舞的演变及影响研究》简介了楚舞的特色演变及影响,[7]张冬琦《试论楚舞的演变及影响》对“楚舞”之内容、特征、演变及当代影响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8]综上所述,学界对楚舞的研究成果颇丰,对楚巫舞介绍也不少,但对于楚巫舞的形成过程缺乏阐述,特别是关于“巫风”对于楚舞形成之影响缺乏系统论述。因此,从楚巫对楚乐舞之浸润与影响做一论述对于全面认识楚巫及楚舞很有必要。

楚国盛行巫风,楚地乐舞的形成发展都离不开原始巫风的影响和作用发挥。从现有的研究来看,学界多楚巫舞之研究,并意识到巫风盛行是“楚舞”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巫舞是“楚舞”的重要内容之一。刘玉堂先生在《楚舞浅谈》中道:“在中国舞蹈史上,楚舞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楚国舞蹈最负盛名的是巫舞。”[9]屈原《九歌》是详细记载楚巫舞的重要文献,其中记录楚巫舞的形象、伴奏,并详细记载“偃蹇”与“连蜷”的姿势特点。流传至今的“端公舞”可谓楚文化之活化石,起源于楚宫廷舞蹈,流传至今,是巫舞中的一种,是古老原始宗教的艺术形式,有着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和原始气息。[10]傩舞始于商代,兴盛于周代,是荆楚巫舞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曾侯乙墓出土的内棺左右两侧的漆绘图案上,就活灵活现地绘着傩舞怪人,充满怪诞奇异诡谲之风格。[11](P231)可见巫舞是楚舞的一种重要形式。由于对“楚舞”在学术上没有统一严格而规范的界定,故以“楚地乐舞”称之。本文就原始巫风与楚地乐舞之关系,对楚地乐舞的形成所发挥的作用、发展影响做一论述,以便更加全面认识楚地乐舞,并求教于方家。

一、原始巫风是楚地乐舞的源头

在华夏文化早期,原始巫文化就已盛行,这成为原始文化的典型特征。概括地说,原始巫文化就是“以原始思维为心理机制、以巫术观念为基础、以巫术为核心手段,由巫师按照一定的仪式和内容主导的原始文化。”[12]那么,原始巫文化盛行的范围非常广,国家政治、战争、祭祀无不与原始巫风紧密联系。早期巫的社会地位很高,在各种场合中发挥祭祀、吉凶占卜、治病、祈祷等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功能。随着巫在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失势,巫渐渐走下祭坛、流落社会底层,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歌舞娱乐则成为其主要的社会功能。发展到春秋战国的纷争时代,各民族部落、诸侯国均巫风徜徉,巫作为重要角色,存在于社会各个角落。

春秋战国时代的各国中,楚国巫风尤为昌盛。楚地盛行着狂热的巫风、巫术及相关活动。与中原相比,楚人的乐舞无疑具有地方特色,其起源应与娱神之巫舞有关。楚人重淫祀,凡祀必载歌载舞。东汉王逸云:“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13]《汉书·地理志》记载“楚地……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信巫鬼,重淫祀。”《隋书·地理志》也有“荆州尤重淫祠”之说。楚人崇拜巫,巫术既是一种沟通人神的重要崇拜对象,更是其庇护平安的精神寄托。楚人非常敬重巫,张正明先生所说“熊绎这位楚国国军即为酋长兼大巫”[14],说明楚巫所据有的重要地位。荆楚之地的巫风从原始的萌芽不断兴盛,源远流长,从未间断,人人信鬼神、敬巫风。这种狂热的巫风文化正是楚国艺术产生、发展、兴盛的沃土。王国维先生认为“歌舞之兴,其于古之巫乎?巫之兴也,盖在上古之世……巫之神事,必用歌舞。”①王国维,《宋元戏剧史》。因此,楚乐舞的形成发展离不开其源远流长的巫风文化的滋养和影响。

楚地乐舞的内涵十分丰富。首先,其在地域上为荆楚之地,荆楚为楚国之故都,疆域历代虽有所变化,但其变化不大,所承载的主要为楚文化,其内容丰富。从时间上来看,楚地乐舞在楚巫风的影响下,经历了不同时代、不同阶段的不同发展状况,其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丰富。原始巫风盛行是楚地乐舞形成的原因,并不断影响楚地乐舞的发展。原始的巫风与原始的歌舞交织在一起,逐渐形成具有楚特色的乐舞艺术,而这种乐舞艺术带着浓厚的楚文化巫元素,正是巫风文化的体现。因此,原始的巫风造就并影响着楚乐舞,楚乐舞是楚巫风的鲜明体现。

楚国巫风是楚地乐舞形成的重要土壤,楚巫作为巫文化的主要角色,是楚舞蹈艺术的展现主体,在漫长的楚文化发展历程中,楚巫风深入楚人生活的各方面,推动着楚歌舞的传播与发展。同时,具有浓厚原始文化色彩的楚巫风对楚舞蹈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楚巫风鲜明的文化元素被融入楚舞中,影响着楚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源远流长的巫文化造就了光辉而具有特色的楚舞艺术。

二、原始巫风对楚舞的浸漫

楚国原始的巫风滋生了楚舞形成的特殊环境,并推动楚舞的传播与发展,对楚舞蹈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一)巫风是楚舞形成的重要土壤

任何一种文化艺术的形成都具有其独特条件和特定的环境,巫风是舞蹈艺术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说文》释“巫”,谓之“祝,为之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像人两衣袖舞形。”巫术与舞蹈却有着紧密联系,有学者认为“巫”“无”“舞”三位一体,三字同源。[15]那么,楚之巫风自然与楚舞形成有着必然联系。首先,楚国盛行巫风,巫风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人神沟通、祭祀祈福,那么舞蹈便是娱神的重要手段,通过舞蹈的方式达到与神的沟通,祈求平安成为一种重要祭祀活动的形式。因此,巫风盛行,祭祀祈福的重要活动形式客观上促就舞蹈的产生。其次,巫风盛行的楚国,充满着极富有想象力而又具备浪漫主义文化色彩的巫文化。巫师作为与神灵沟通的重要角色,衣着和装扮艳丽华美,形象浪漫。如《楚辞·九歌》中所载,“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览九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描绘了神巫的行为,为沟通人神而到达九天、四海之地,极富浪漫色彩。此外,巫风盛行创造了楚国舞蹈文化兴盛的条件。楚国盛行巫风文化,楚人深受巫风感染,具有较高的艺术文化造诣。《楚辞·九歌》中提到很多楚之乐器,其中很多为神巫演奏之乐舞。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大批楚国乐器,包括一套编钟,说明楚人在乐舞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诣,楚国是一个礼乐文化十分发达的国度。因此,楚国盛行巫风,而乐舞是这种巫风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巫风盛行客观上成为楚国乐舞发展的良好土壤,更提供了楚舞发展的条件,促成了具有诸多巫风元素的楚舞蹈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二)楚巫是楚舞文化创造的重要角色

从一定意义上说,楚巫是楚舞蹈文化的先驱者和倡导者,为楚舞蹈的发展提供了政治条件。楚国的巫分为典型的两种不同类型,即民间巫与宫廷巫。[16]民间巫处于下层阶级,主要从事祠社、降神、祈雨和请求惩罚等民间集体活动;宫廷巫则处于上层阶级,活动于朝廷之内,主要包括君王、重臣、王室成员、官府成员等重要角色,主持国家祈福、禳灾、娱乐、歌舞等活动。但是不论是民间巫还是宫廷巫都发挥着使神人互通、祈福、娱神的重要作用。舞蹈就是他们娱神祈福的重要形式。因此,楚国神巫被喻作“最早的舞蹈演员。”[17]他们作为神职人员,往往呈手持旌羽、身着美丽华贵之衣服的舞者形象,以歌舞来娱神、降神,以此求神灵庇佑。因此,楚人称之为灵巫。与其他诸侯国不同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楚巫具有极高的社会和政治地位。楚巫作为楚舞蹈表现的重要角色,其技艺高超的巫师,在乐舞表演中,衣着艳丽华美,节奏平缓,动作柔和,营造出庄重的舞蹈氛围,从而使之成为楚舞蹈重要的表现形式。如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楚墓出土之锦瑟上的灵巫操蛇舞图(图1),图中灵巫鸟首鹊尾,宽袖大袍,两臂外伸,双手如兽爪之形,各执一蛇。低头仰袖而舞,舞姿奇幻优雅,极富诡谲神奇舞蹈的艺术色彩。[18]又如湖北荆门出土的巫师大武舞戚图(图2),内容为灵物头戴长羽,身披鳞甲,左右珥蛇,左手操龙,右手操蜺,腰部饰蛇,双腿半蹬,足作鸟状,胯下有龙,足踏日月[19]。这种神巫踏蛇演舞造型图是歌颂生命之神、讴歌生育的舞蹈,与生殖和生命崇拜有关[11](P230)。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青铜甬钟上的操蛇神巫演舞图(图3),图中神巫昂首挺胸,双臂张扬,两手各擒一蛇,双足踏龙蛇形之物,作演舞蹈姿势。[20]

图1 灵巫操蛇舞图

图2 大武舞威图

在巫风盛行的楚地,乐舞的表演往往是以具有绝对政治权利和地位的巫师为核心的。这种表现形式是需要满足政治权利追求之需、达到人神共娱之目的。楚巫作为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的拥有者,或者是信仰的对象,往往受到关注和崇拜。这种备受崇拜的对象所演绎的具有楚文化特色的舞蹈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关注。此外,楚国的巫师来自于不同的阶级,使得楚舞的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它不仅包括宫廷巫师表演的大舞,更有民间巫师所表演的民间祭祀歌舞,这使楚舞形式更加丰富,楚舞的传播更为广泛,深入楚人的生活中。

图3 操蛇神巫演舞图

(三)楚巫风促进楚舞传播

楚国的乐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在远古巫术祭祀歌舞盛行的条件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并且自成具有楚文化特色的乐舞体系。楚国盛行的巫风文化催生了楚舞的诞生和发展。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楚国巫风的盛行,是楚国特定的地理环境造成的,也必将促进楚舞蹈特色的形成。楚地处于江汉平原,其气候恶劣,疾病多发,楚民需要发展繁衍,就需要寻求神的庇佑,需要能够治疗疾病的角色,更需要一种精神的信仰;再加之楚地处南方,远离中原诸国——所以楚巫术应时而生,成为楚人的一种信仰、一种寄托,以及成为具有庇护能力的神。巫风盛行,巫舞成为楚之重要的艺术形式的来源和文化沃土,成为受到楚人欢迎、乐于接受的娱神与自娱的重要形式。其二,楚国巫风盛行,楚舞的广泛传播受到了统治者的倡导。巫风的重要功能即为政治服务功能,巫风下的巫舞其表现形式更是多姿多彩,既能够人神交流、祈求福泽、保境安民,同时又能娱乐,这是统治者所乐见的。因此,楚国上有君王,下有重臣,甚至平民百姓对楚巫和楚舞都是向往的。其三,楚巫的盛行,为楚舞的传播提供了媒介。楚国的巫风自然很浓烈,但是并没有停滞于原始状态。楚巫风不断发展,巫祀成俗,歌舞成风。原始的巫是集神职人员、医者、掌权者于一体的综合性角色,具有祭祀、祈祷、治病、参与政治决策等功能。特别是巫具备沟通人神的能力,是为人崇拜和信仰的对象。从原始社会至春秋战国时期,诸国巫风盛行。楚国巫风尤甚,楚国不仅一般人迷信巫术,君王大多信巫,如楚昭王、灵王、共王、怀王都笃信巫祀。巫甚至能够在政治军事决策上发挥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汉书·郊祀志》载:“楚怀王隆祭祀,事鬼神,欲以获神助,却秦师。”在战国至秦汉,正统的巫术,开始下移,化无成俗。汉代巫的活动社会空间极为广泛,遍及各社会阶层。特别是汉代道教兴起,佛教传入,逐渐适应通神、祈福、安境保民等政治和社会功能后巫术彻底被俗化,成为一种民俗广为流传。那么,楚地巫舞也成为一种民俗舞蹈在楚地及周边广为流传。因此,随着楚巫风的普及发展,楚舞不断得到普及和流传。

三、原始巫风在楚舞中的胎记表情及其流传

楚巫风对楚舞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楚舞受到楚巫文化的影响,呈现出较多的楚巫风元素;二是楚巫风深刻影响着楚舞的表现形式;三是楚巫风促就了楚舞艺术特色的形成和广泛流传。

(一)楚舞呈现出较多的巫风元素

楚舞在原始巫文化浸漫下形成,呈现出较多的楚巫风元素。如屈原之《九歌》为楚地祭祀神鬼之舞乐,其中大部分篇章反映原始宗教的主题,与原始宗教和巫术有密切的关系,保留了浓郁的巫风色彩。首先,楚舞演绎的主体多为楚巫。楚舞的主要形式有“巫舞、宫廷舞蹈、鼓舞、文舞、武舞、优舞”等。[7]其种类虽多,但其演舞的主体多为楚巫。巫舞主要目的在于祭祀鬼神、祈求平安多福,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楚宫廷舞蹈在规模和气场上要比巫舞宏大,但多为宫廷巫师参与表演。楚鼓舞则是楚国一种典型的祭祀神灵的歌舞,其以鼓为主要伴奏乐器,由女巫们进行操演,达到娱神之目的。楚文舞、武舞也是宗教仪式中表演的舞蹈,其演舞主体亦多为楚巫师。在《九歌》中楚舞祭祀的对象为天神、地祇、人鬼、河神等,包括东君、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河伯、山鬼、国殇,其主祭皆为巫师,祭祀方法都是由巫师扮为神,接受祭祀与参拜。其次,楚舞多具有巫文化的意向。如巫师主持祭祀神殿内的瑶席、玉瑱、神案和美酒佳肴等,神巫演舞娱神时,穿戴美丽服饰,或戴面具,手握长剑,身系佩玉,长袖翻动,翩翩起舞,场面极度庄重华丽,反映巫师乐舞娱神的敬意[21](P13)。此外,楚舞常常打上宗教信仰的烙印,具有宗教色彩。如《九歌·礼魂》所载“成礼兮会鼓。传色兮代舞。跨女倡兮容与。”演舞之神巫掌管神权,具有至高的权力,并且精通医理,具有明显的宗教崇拜色彩。远古的宗教重要形式即为祭,与巫风有着紧密联系。

(二)巫风影响着楚舞的表现形式

巫风的不断发展,使巫崇拜成为重要的楚俗,在这种风俗文化影响下,楚舞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富有特色。楚人对“造物实用和精神性功能要求,使得楚艺术与楚风俗活动紧密联系。”[22](P25)巫俗是楚舞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增加并丰富了楚舞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首先,楚舞的表现形式多样化。楚国不仅有巫舞、宫廷舞,更有独具特色的鼓舞、文舞、武舞等,但受到巫风的影响。鼓其实为巫舞伴奏,目的在于“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①[汉]王逸注《楚辞章句》。湖北出土的“木雕漆绘乐舞鸳鸯盒”上所绘之鼓舞,为神巫二人,一人击鼓,一人做舞蹈之表演。文舞是一种祭祀祖先带有强烈仪式性质的舞蹈,属于宗教巫舞之一。武舞,即与文舞相对应,是具有战争仪式性的舞蹈,有独舞和对舞两种形式,通常以象征性的兵器形式作为舞器,如湖北荆州包山墓出土的彩绘龙凤卷云纹漆盾,盾上四龙四凤两两对称,通体有红,棕、黄、金四色。[23]这并非实际作战的武器,而极有可能是作为战争仪式的舞器。

其次,受巫风盛行的楚文化影响,楚舞具有自由浪漫的文化特性。楚舞蹈表演中,热情奔放、浪漫不拘和变化莫测的舞姿,华美艳丽的服饰,庄重威严的场面,体现出楚巫风对楚舞的深刻影响。楚巫舞表演中,巫师扮演神灵,随后演奏击鼓作乐配合舞蹈,整个舞蹈过程氛围庄重,动作柔和,舞蹈节奏平缓,楚巫师具有核心舞者和伴舞者等不同的艺术分工和角色身份,整个舞蹈场面被笼罩在迷幻、狂舞的气氛中,这些即是巫风的主要表现特征。

(三)巫文化造就独特的楚舞蹈艺术并广为流传

楚国源远流长的巫文化造就了楚舞蹈艺术。随着楚舞蹈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一门艺术。从种类上看,楚舞蹈种类多样。从特点上看,楚舞具有飘逸灵动、浪漫奔放、轻灵柔和、神秘奇幻、兼容并蓄、锐意创新的特点。楚舞的飘逸灵动与楚巫的浪漫奇幻色彩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楚巫具有浪漫奔放的色彩,才形成了飘逸灵动的楚舞。楚人好细腰,舞腰的纤细灵活使得楚舞具有了轻柔的色彩。由于楚人兼收并蓄、开放包容、锐意创新,融合周边民族之文化特色形成绚丽多彩、独具魅力的楚舞艺术。

楚巫文化造就的楚舞蹈艺术,影响后世。先秦时期楚乐舞集这一时期舞蹈的大成;汉代楚舞蹈吸纳各种精粹,奠定中国舞蹈美学之基础;唐代以后楚舞艺术活跃,在动作展现、服饰道具、审美倾向等方面体现出了强烈的荆楚巫风。楚舞开放兼容,流传于各地。如:贵州、湖南等地苗族人民居住地区,以“踩鼓”方式进行的“鼓舞”,具有典型的出鼓舞的特点。广泛流传在广西地区的“师公舞”其根源于荆楚文化的传统。[24]

楚巫风影响下的楚舞蹈艺术多姿多彩。手势是其舞蹈的重要部分,楚巫舞手势非常丰富,其内涵亦十分丰富。根据内容可分为神灵祖先、天兵天将、奇禽异兽、武器、生活等,每种手势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称谓,其内容的源流、沿革和发展具有独特的规律。其充满了神话和浪漫的色彩,想象力非常丰富,充分体现了古巫楚文化的特色。[25](P129-138)楚巫风影响下的楚舞蹈艺术展现出了特有的形态和风韵,折射出了楚国所特有的巫风文化现象。

结 语

楚地歌舞在特有的原始巫风环境浸漫中形成,具有浓厚的楚巫文化特色。原始的楚巫风对于楚地歌舞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并影响着楚地歌舞的发展。通过上述讨论认识到,楚巫风作为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楚舞蹈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特定的作用规律,这种联系和规律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探讨。

楚人有着自身特有的审美观和艺术价值追求,通常以自然而浪漫的艺术手法加以展现,使得楚乐舞热情奔放而有活力。源远流长的楚巫文化造就了品类繁多、种类齐全、雅俗共赏,富有生机和个性,多种风格并存、多元文化兼容的楚舞蹈艺术。这种具有浓郁荆楚地域特色的楚舞艺术形式,是现代楚文化的重要元素;这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对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 唐白晶)

[1]罗运环.荆楚文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Luo Yunhuan(ed.),Jingchu Culture,Taiyuan:Shanxi Education Press,2006.

[2]刘保昌.略论水与楚舞的关系[J].荆州师专学报,1996,(4).

Liu Baochang,On Water and the Chu Dance,Journalof Jinzhou Normal Training College,No 4,1996.

[3]杜鹏.论楚舞历史文化成因及其艺术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1).

Du Peng,O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auses of the Chu Dance and it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Journal of Beijing Academy of Dance,No 1,2015.

[4]王峰.楚舞的美学思索[J].江汉论坛,2007,(8).

Wang Feng,The Aesthetic Thoughts of the Chu Dance,Jiang Han Forum,No 8,2007.

[5]王健红.楚辞中楚舞的艺术特征[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9,(3).

Wang Jianhong,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Chu Dance in Chu Ci,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Art Edition),No 3,2009.

[6]陈春.楚舞舞姿形态初探[J].鄂州大学学报,2014,(3).

Chen Chun,On the Dancing Postures in the Chu Dance,Journal of Ezhou University,No 3,2014.

[7]冯燕.楚舞的演变及影响研究[J].兰台世界,2015,(13).

Feng Yan,The Evolution and Influence of the Chu Dance,LantaiWorld,No 13,2015.

[8]张冬琦.试论楚舞的演变及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Zhang Dongqi,On the Evolution and Influence of the Chu Dance,China Academy of Arts,2013.

[9]刘玉堂.楚舞浅谈[J].文史杂志,1989,(3).

Liu Yutang,On the Chu Dance,Literature and History,No 3,1989.

[10]杜汉华.夏楚活化石“端公舞”探微[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8).

Du Hanhua,On the Duangongwu Dance Living Fossil in Xiachu,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o 8,2004.

[11]杨匡民,李幼平.荆楚歌乐舞[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Yang Kuangmin and Li Youping,Singing Music and Dance of Jingchu,Wuhan:Hubei Education Press,1995.

[12]谭小华,敖依昌.浸润于巫文化中的楚文化探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

Tan Xiaohua and Ao Yichang,The Chu Culture Penetrated with theWitchcraft Culture,Journal of Xihua University(Philosophical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 5,2015.

[13][汉]王逸章句,[宋]洪兴祖补注,夏剑钦校点.楚辞章句补注[M].长沙:岳麓书社,2013.

Wang Yi Zhang Ju,Hong Xingzu and Xia Jianqin(eds.),Chu Ci Zhang Ju Bu Zhu,Changsha:Yuelu Press,2013.

[14]张正明.楚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Zhang Zhengming,Cultural History of Chu,Shanghai:Shanghai People's Press,1987.

[15]于平.巫舞探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4,(1).

Yu Ping,Origin ofWitch Dance,Journal of Beijing A-cademy of Dance,No 1,1994.

[16]巫瑞书.论楚巫[J].民间文学论坛,1996,(4).

Wu Ruishu,On ChuWitchcraft,Tribuneof Folk Literature,No 4,1996.

[17]李倩.楚乐舞纵横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9,(7).

Li Qian,On the Dance and Music of Chu,Chinese Teaching and Studies,No 7,1989.

[18]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信阳楚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Henan Provincial Institute for Cultural Relics Studies,Xinyang Chu Tomb,Beijing:Cultural Relics Publishing House,1986.

[19]马承源.再论“大武舞戚”的图像[J].考古,1965,(8).

Ma Chengyuan,On the Image of Da Wu Wu Qi Again,Archaeology,No 8,1965.

[20]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Hubei Provincial Museum,Zengouyi Tomb,Beijing:Cultural Relics Publishing House,1989.

[21]杨顺适.荆山巫音[M].武汉:武汉人民出版社,2010.

Yang Shunshi(ed.),Jin Shan Wu Yin,Wuhan:Wuh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10.

[22]王祖龙.楚美术观念与形态[M].成都:巴蜀书社,2008.

Wang Zulong,The Concept and Form of Fine Art of Chu,Chengdu:Bashu Publishing House,2008.

[23]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

The Archaeological Team of Jinsha Railway in Hubei Province,Baoshan Chu Tomb,Beijing:Cultural Relics Publishing House,1991.

[24]于欣,金涛.师公乐舞与女巫舞之比较[J].民族艺术,1993,(2).

Yu Xin and Jin Tao,Comparison of Shigong Musical Dance and Witch Dance,Ethnic Arts,No 2,1993.

[25]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编辑.舞蹈艺术丛刊(册8)[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

Institute of Dance Studies of Chinese National Academy of Arts(ed.),Choreographic Arts Collection(Volume 8),Beijing:Cul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1984.

The Penetration and Influence of Prim itive W itchcraft in the M usic and Dance in Chu Region

Dong Liusha

Chu dance,which originated in the Pre-Qin Chu region,is a comprehensive cultural artistic form containing witch dance,courtyard dance,drum dance,literati dance,military dance and performer dance.It flourished in the period between Qin and Han Dynasties and spread to the areas of Jingchu and neighboring areas after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It is of religions and entertaining functions.The Chu witchcraft is an important soil for the forming of the Chu dance andmusic.The Chu witch,as themain character of thewitch culture,is themain subject of the expression of the Chu dance art.During the long development of the Chu culture,Chu witchcraft penet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Chu people's lives,promoting the dissem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u dance and music.These can be seen from three aspects:firstly,the Chu dance was influenced by the Chu witchcraft so that it contained the elements of the Chu witchcraft;secondly,the Chu witchcraft deeply influenced the expressive form of the Chu dance;thirdly,the Chu witchcraft promoted the forming and wide spread of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Chu dance.

primitive witchcraft,the Chu dance and music,penetration,influence

J722.29

A

1003-840X(2017)03-00225-08

董柳莎,长江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讲师。湖北 荆州 434020

http://dx.doi.org/10.21004/issn.1003-840x.2017.03.225

2017-01-10

本文为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全国舞蹈艺术理论及评论人才培养”结业成果。

About the author:Dong Liusha,Lecturer at the Departmentof Dance of the College of Arts of 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 Hubei,434020

The paper is funded by the follow ing:Complete result of the project Cultivation of the Talents in the National Choreographic Arts and Critiques funded by the National Art Fund in 2016

猜你喜欢
楚地乐舞楚国
“非遗”传统舞蹈的当代构建与审美表达——以朝鲜族农乐舞为例
龟兹乐舞
《自相矛盾》扩写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先秦时期乐舞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小燕子
乡愁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
敦煌乐舞团艺术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