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花鼓戏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研究

2017-07-12 08:51李巧伟张天慧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7期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花鼓戏传承

李巧伟+张天慧

摘要:湖南花鼓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明星,也是我国地方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教育在文化传承和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传统音乐的发展是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基石,因此,在当今文化发展大潮的背景之下,传承和发展地方文化是高校建设的根本任务之一,具有非凡的时代价值和建设意义。

关键词:花鼓戏;高校音乐教育;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7-0219-02

一、湖南花鼓戏的历史背景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的代表性剧种,总共分为六大发展流派,各个流派都有不同的表演形式和艺术风格。湖南花鼓戏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据相关资料记载,“当时人们身穿童子装分别扮演不同的戏曲角色,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唱便是从白天到黑夜”,说明当时地方花鼓戏已经初具规模。发展至清代同治年间,花鼓戏的人物界定已经相当成熟,并且戏曲的表演形式和人物展示都比较生动形象。起初花鼓戏以传统的民间小调和生活情境为演唱题材,后来才加入了一些带有故事性的民间传说,随着人们对花鼓戏的重视度与认可度的不断增强,花鼓戏在戏曲文化建设中的地位逐渐凸显,演变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发展体系。

二、湖南花鼓戏的文化内涵及教育传承价值

1.湖南花鼓戏的文化内涵。湖南花鼓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无限的教育价值,是一种雅俗共享的地方剧种,其文化内涵涉及多个方面。(1)题材选取途径广泛。湖南花鼓戏是从民间演变发展而来,因此选材大多源于民众的现实生活和民间故事。现实生活的取材主要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劳动生活、劳动形式、劳动场所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传统剧目《打鸟》、《扯笋》、《假报喜》等都源于民众的现实生活。而民间故事的选取主要为美好的神话传说,一般寓意美好的生活和人们的热切期盼,其代表作品《刘海砍樵》就形象的展现了这一选材标准,通过牛郎对织女深深地爱向世人展示了一段坚贞不渝的爱情战胜恶势力,最终终成眷属的美好结局。(2)唱腔独特易辨识。湖南花鼓戏的唱腔多种多样,具体可分为三种主要歌唱模式,分别为小调、打锣腔、川调。其中,小调是大部分湖南地区花鼓戏的主要表演形式,小调的选材多源于民间传统生活,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习惯,其节奏明快、旋律活泼激昂,往往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更容易被人们普遍认可和接受。

2.湖南花鼓戏的教育传承价值。湖南花鼓戏不仅是湖南的一种特色音樂文化,也真实反映了朴实的劳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对幸福的不懈追求。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传承文化知识,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为社会的长足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因此,湖南花鼓戏具有一定的教育传承价值。(1)提供丰富的人才资源。民族文化的传承需要人的广泛参与,要想实现这一发展主体水平的稳步提升,必须通过教育对其进行系统的培养。在音乐院校中开展花鼓戏相关的学习课程,通过深入学习湖南花鼓戏,可以培养学生对地方传统音乐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地方特色音乐的学习,争取早日成为民族音乐行业的精英人才。(2)有利于花鼓戏文化的持续传承。高校是提供专业知识、培养专业人才的地方,将花鼓戏纳入高校的音乐教育建设过程中,是保证花鼓戏文化得以长久传承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查几所湖南高校,我们了解到花鼓戏在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对于花鼓戏的许多传统曲目,学生一般以欣赏为主;第二,学生更愿意接触流行音乐,而对花鼓戏的学习兴趣不高。鉴于上述发展问题,将现代教育理念充分地融入到花鼓戏的学习与建设当中,大力弘扬湖南花鼓戏文化,有利于花鼓戏的动态传承。

三、湖南花鼓戏纳入高校音乐教育的实际困难

将地方音乐艺术纳入高校音乐教育课堂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其音乐的推广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的合理设置、教师的专业培养、环境的良好创设等都遭遇了很大的发展难题。我们必须在实际学习的基础上找出阻碍花鼓戏推行的主要因素,才能对症下药,实现花鼓戏与高校教育的完美融合。

1.传统教育观念束缚音乐的发展。现代高校一般遵循“大纲式”的教学手段,对纳入教材的经典曲目,教师一般不会系统地进行教授,而是引导学生欣赏曲目,在欣赏的基础上加深对花鼓戏的认识。这种为了考试而学习的音乐教育与专业型人才培养方式严重脱节,教师与学生没有把花鼓戏当作一项自身兴趣进行发展,严重束缚了其前进的脚步。

2.教学模式难能创新。湖南花鼓戏艺术教育大多借鉴西方的发展教学模式,西方的“交响说”和“声乐说”在当今的高校音乐建设中大为流行。要想实现花鼓戏文化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持久传承,必须改革现有的西式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摆脱原有的教育体系,做到“辨证”的借鉴与应用,但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四、湖南花鼓戏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的策略与创新方式

1.湖南花鼓戏在高校传承的策略分析。(1)培养专业人才与优秀师资双管齐下。要想发展高质量的地方性戏曲艺术,师资和专业人才是成功达成目标的关键。高校在进行优秀师资培养时,可以定期对教师进行音乐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邀请民间老艺人为师生开展专题讲座,促进专业的对话与交流。在进行人才培养时,要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分层分组”的教学形式,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问题“对症下药”,从而更好地为地方戏曲的建设与发展选拔专业型的优秀人才。(2)遵循艺术规律,编写校本教材。所谓遵循艺术规律就是要求艺术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推陈出新,设计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作品。高校是一个专业的学习场所,这里汇聚了最前沿的音乐文化,聚集了最优秀的精英人才以及拥有最开放的交流平台。学校在编写教学教材时,要充分考虑高校的以上发展特点,合理融入教育发展要求,充分结合本地戏曲的发展特点。据实地调查显示,大多数高校并没有自己学校的专业教材,他们一般会选择购买著名的书籍作为课程参考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课程建设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要求,不利于地方戏曲的针对性发展。因此,高校根据自身实际的发展情况编写校本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2.湖南花鼓戏在高校传承的创新方式。(1)继承发展的“土”,探寻建设的“新”。所谓发展的“土”其实就是指花鼓戏是一种雅俗共享的大众文化,要深深地植根于人民大众,植根于教师学生才能实现其最本质的发展目标;所谓建设的“新”则是指花鼓戏在建设上的推陈出新,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符合学生发展特点。在实际的探索过程中,高校要充分结合花鼓戏的发展渊源、发展内容以及戏曲语言的“土”,选取耳熟能详的戏曲题材,在剧本创作、唱腔、身段、演唱方式以及配乐伴奏上达到“新”的发展要求。(2)作为传统民间艺术,让其回歸学生。地方戏曲艺术强调“原生态”,湖南花鼓戏最早兴起于广大的劳动人民,建设于乡风淳朴的农村地区。因此,在高校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花鼓戏的本质特点,在教授学生先进唱法的同时,让学生更多地去了解这种“俗”艺术的本质内涵,让学生充分结合人民大众生活习惯,或者是走进农村地区,走上戏曲舞台,融入劳动普通民众的创作世界,让其戏曲作品回归本真,回归学生。

湖南花鼓戏是我国湘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地方音乐带有一定的区域性和地方特色,具有陶冶情操、传播地方文化的特定功能,大力推动湖南花鼓戏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专业技能,培养一批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现代高校应采取有效行动,重视地方戏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不断改变现有发展手段,保留湖南花鼓戏的本质内涵,让其扎根于人民大众,给其浇灌时代之水,让其在高校音乐教育大花园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贾古.湖南花鼓戏音乐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2]谭真明.论湖南传统花鼓戏曲调的类型及其特点[J].长沙大学学报,2012,22(1).

Abstract:Hunan Huagu opera is the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s splendid star,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local opera ar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education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the cultural heritage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usic is the cornerston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refore,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ulture,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culture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task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a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value of the tim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xtraordinary.

Key words:huaguxi;university music education;inheritance

猜你喜欢
高校音乐教育花鼓戏传承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湖南花鼓戏
浅谈锣鼓在花鼓戏中的作用与发展
湖北远安花鼓戏当代生存状态思考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