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担性理论下的民办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初探

2017-07-14 22:28马华
校园英语·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二语习得英语专业民办高校

【摘要】本文就符担性生态理论对民办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启示进行了一些探讨。符担性理论最初由认知心理学家吉布森提出,后来生态语言学家里尔把这个概念运用于二语习得的研究。文章基于符担性理论指出民办高校只有考虑了语言的生态多样性以及英语专业英语学习者与环境的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教学当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符担性理论 民办高校 英语专业 英语教学 二语习得

【Abstract】This paper approaches English teaching of non-English majors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Affordance. Affordance was firstly put forward by cognitive psychologist James Gibson, and later ecological linguist Leo van Lier employed it in the research of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paper advanc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English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affordance, and points out that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y have taken the ecological variety of the languag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ers and the environment involved into consideration.

【Key words】affordance;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 English teaching

作为生态科学和语言学结合而形成的语言研究领域,生态语言学最早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E. Haugen(1971)提出的。根据生态语言学理论,世界上任何语言系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一个与它相互作用、不可分离的生态环境之中,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社会、文化、人群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那么这种相互关系的研究是否适用于英语教学,尤其是国内民办高校的英语教学呢?

一、符担性理论

1979年,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詹姆斯·吉布森(James Gibson)提出了符担性理论(affordance)。该理论指出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环境为生物提供资源和机会,而生物从环境中获取信息并作用于环境。

后来,生态语言学家利奥·范·利尔(Leo van Lier)把符担性理论用于二语习得的研究,于2000年发表了《从输入到符担性学习:生态角度的社会—互动习得》。里尔认为,“符担性取决于生物做什么,该生物想要什么和什么东西对于该生物是有用的,”并举例说,一片树叶对于不同的生物就具有不同的符担性:树蛙可以在上面爬行;毛虫可以把它当作食物;蜘蛛可以用来遮阳……在所有的情况下,树叶都是一样的:它的属性并没有变,只是不同的生物对其属性的理解不同,并因此所采取的行为不同而已。(Lier, 2000)这一理论运用于语言习得中,即是学习者虽处于同样的语言活动环境中,但是他们会以个体的知识储备为基础,感知与自身情况、需求和能力相关的环境符担性的特定信息,与环境进行相应的互动。

二、符担性理论下的民办高校英语教学

符担性一般与诸如教学、学习和沟通环境等活动环境存在着互动关系,因此,课堂策略首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活动的环境,但要依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别。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表现在方方面面,那么民办高校的教師在设计英语教学课程时,需要对语言学习者或使用者自身及其感知能力作一定考虑,以抵消环境对学生的消极影响,否则课堂效果会降低。笔者将从民办高校学习者自身能力、学习者学习类型、以及学习者需求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学习者自身能力。语言的习得是一个动态、不断发展的过程。以儿童学抓东西为例:儿童为了学会抓东西,首先通过了解自己胳膊的长度来了解如何触及东西,以及抓到东西的最优距离和最大距离。换句话说,要先学会移动(Locomotion)的符担性。同样地,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通常可以感知自身的知识储备所能接受的信息,并相应地尝试与环境互动。这就为教师提出了一个要求:了解每个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并根据相应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材料。

由于公办高校以及同类高校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加,民办高校的生源质量得不到保证,一些民办院校甚至通过不断降低录取分数线来吸引学生,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对于学习者自身能力方面,民办学校因为生源差别巨大更应该注重。笔者认为,民办高校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可以将英语语言技能按照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进行划分,在学生刚入校之时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测试,并分别针对不同技能的分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研究对象语言能力特征的描述性数据,以找出学生语言能力中的问题所在。只有调查了解了学生的实际状态,才能了解学生语言学习最优和最大的可能性,才能建立一个统一的、针对性强的生态教学体系。

2.学习者学习类型。通常来说,学习者按其学习习惯和大脑获取信息的倾向性可分为三种类型:视觉类型(Visual Learners)、听觉类型(Auditory Learners)和动觉触觉类型(Tactile-Kinesthetic Learners)。还有另外一种是混合型(Mixed Learners)。

视觉性学习者喜欢把所听到的事物想象成图像,以形象的方式来展现所要表达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把学习材料转换为图表画面形式,比如板书。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要求这些学生用各种图表把重点展现出来;听觉性学习者善于运用听觉,为了适应这类型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出声朗读、课文讲解、话题辩论、课文复述等,尽量把材料转换为声音。也可以给他们布置听力训练或文章背诵作业;动觉触觉类型的学习者最喜欢亲自操作,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这类学习者足够的展示机会,比如让他们给其他学生做示范,用肢体语言、舞蹈等形式把学习内容表现出来;混合知觉型学习者适应能力特别强,但是教师需要注意这类学习者学习习惯和风格的培养。

总而言之,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由于不同的学习者所领悟到的符担性不尽相同,民办高校可以针对学生的类型提供不一样的语言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下,了解和感知符担性,从而实现语言习得,比如对学生进行英语强化,创造特定的全英语环境;开设小班口语教学,聘请大量外教,努力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采用英文原著作教材,进行全英语或双语教学等等。

3.学习者社会需求和情感需求。符担性理论将学习者语言习得行为和生态环境感知联系在一起。学习者在感知了环境的外部刺激,对其语言习得动机、策略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并生存与社会环境中。

民办高校复合专业英语教学中,学习者兴趣乏乏以及学不能致用的感知,都源于学习者和教师、教学内容对学习者语言习得的环境感知不明确,或者说对其语言习得相关的符担性信息认知不明确,以至于影响了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行为。因此除了了解学生自身能力以及其学习类型之外,还应该了解其社会和情感需求,以刺激学习者语言学习行为,增强语言学习动机,改善语言学习策略。换句话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能够支持学生进步的活动,不只是智力性的,而且也是社会性和情感性的。应该鼓励学习者与他人的合作、共享观点和共同学习知识。根据笔者对上外贤达学院学习者的了解:学习者的情感需求,如需要经常受到鼓励和安慰、自动激发动机、能坚持不懈、具有负责精神等;学习者的社会性需求,如喜欢与同龄学生一起学习、需要得到同龄同学经常性的赞许、喜欢向同龄同学学习。关于学习者的环境和情绪的需求,包括喜欢安静、希望有背景或音乐等等。

三、小结

生态观不仅强调学习者获取符担性信息的社会互动,而且强调语言学习所属的背景。生态学方法有助于把对英语教学的研究从以往孤立的研究当中释放出来,在自然的环境中面向社会,实现研究重点的转移:从语言结构的习得,转变为把语言视为符号的社会实践,为感知和环境理解提供了某种语言社会实践。对学习者来说,语言发展发生于社会交往过程中,社会化和语言习得不再孤立于语言交互环境而存在。这样的转变,为英语教学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也为民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Gibson,Eleanor J.2000.Perceptual Learning in Development: Some Basic Concepts[J].Ecological Psychology.

[2]Gibson,Eleanor J.2003.An Ecological Approach to Perceptual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Gibson,J.J.1979.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Visual Perception.Boston: Houghton Mifflin.

[4]Haugen,E.1972.The Ecology of Language[M].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5]Leily Ziglari.2008.Affordance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Scientific Research,vol.23,November 3.

[6]Lier L.Van.2000.From Input to Affordance: Socio-interactive Learning from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In: J.P.Lantolf,Editor,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杜佳.基于符擔性理论的二语习得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1(3).

[8]沈映梅.外语教学的生态语言学解读[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

[9]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4.

[10]袁礼斌.民办高校办学环境的新变化与对策思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5).

作者简介:马华(1978-),女,硕士,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猜你喜欢
二语习得英语专业民办高校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