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园文化凸显学校特色

2017-07-14 16:15蔡向东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环境建设

蔡向东

【摘 要】构建校园文化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提升学校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周铺小学为例,探讨了凸显学校特色的相关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环境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校园特色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5-0126-02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体现在学校内部则形成其独特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的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它既包含物质文明,又包含精神文明。校园文化具有以下特点:①它以学校文化活动为主体,由全校教职员工、学生共同创建,充满时代气息和校园特点。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校园文化,同一所学校在不同的时期也会呈现不一样的特色;②它能直观且形象地反映出一所学校的校风,向外界显示出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以及教职员工、学生的精神风貌;③它是一种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启迪学生智慧、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创建独特的校园文化,追求学校内涵发展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目标。任何学校,都应该在办学目标的指引下,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教育发展的大事来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每一所学校的必修课程,也是取得更大发展的基本必经之路。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优美干净的校园、各具特色的建筑、新颖别致的景观、宽敞明亮的教室、井井有条的图书馆,等等,都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学生在如此优美的环境中学习、生活,不仅能健康成长,还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仓埠街周铺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不仅配备了现代化的各种功能教室,还建有各种活动场所,并投入专项资金,用于美化校园环境,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块绿地都会抒情,让每一个角落都有美的闪现,让校园的每一个景点都发挥育人的功能。

1. 优化校园环境

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的校园环境让人赏心悦目,除了常规的绿化之外,校园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如增加宣传橱窗、阅报栏等设施;重点建设图书室、阅览室、陈列室这些文化阵地;在教学楼和办公楼等人员密集的地方悬挂或张贴校训、校风等,彰显学校的文化内涵。将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悬挂在走廊的墙壁上,或者将学生的名言和照片制成标牌,置于校园的显要位置,让学生受到感化和教育。通过这些措施,体现校园处处皆教育、学生个个当模范的自主管理模式,使校园充满物与人对话的鲜活气息。

2. 用好教室空间

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学生个性的园地。首先,教室布置要有特色,每个班级的墙壁不用悬挂统一的格言或名人画像,可以悬挂本班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格言,还可以设置图书角等。在设计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增知识、长才干、明道理。

二、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1. 凝聚人心,运用集体智慧

校领导要用先进的办学理念来描绘学校未来发展的蓝图,激发全校教职员工、学生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将学校发展愿景融入学校日常管理之中,让师生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以增强全体师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

2. 组织活动,培养优良品质

精神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是非常之大的,学校努力打造书香校园,以文化的力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如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教师读书、学生读书、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一方面,要求教师读专著、赏名著、颂经典、写反思,每学期要求教师认真阅读相应内容,还要撰写读书笔记,使其成为教师的文化大餐;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经典诵读到名著欣赏,从故事赛、演讲赛到情境剧、课本剧的表演,从手抄报、书画展示到读书心得,让读书活动不仅不再枯燥、乏味,反而成为学生愉悦身心的享受。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精神生活,达到振奋师生精神、陶冶师生情操的目的。

三、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学校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要按制度进行,体现依法治校的精神。同时,要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1. 以人为本,制定合理制度

加强学校规章制度建设,规范学校的决策体制、完善决策过程,特别是重大问题决策一定要民主,扩大教职员工、学生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制度的体系设计和规则要求,都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规范人、教育人的同时,充分尊重人、理解人、激励人。制定学校规章制度时,应以开放的心态,广泛征集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及专家的意见,借鉴、吸收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并提交大会讨论、修订,直至形成体系。

2. 与时俱进,确保不断完善

学校的规章制度一经教职员工、学生讨论通过后,要形成规范的文件,如《教代会议事规则》《校务公开制度》《教师手册》《学生管理条例》等,并在一段时期内稳定地实施,不能随意更改。但这也是相对而言的,因为事物总在不断变化、发展,管理对象也在不断学习、进步,最好每年能做一次修订,以确保规章制度更加完善。在执行过程中,不仅要严格执行,还要体现民主作风,不断提升教职员工、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水平。

四、加强行为文化建设

行为文化是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的直接体现,是校园文化在教职员工、学生身上的真实再现,也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最佳载体。

1. 以理念引导行为

学校经过长期的发展,必然会形成特有的文化理念,这需要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落实,从而影响学校教师员工、学生的行为。学校对文化理念的培训应与教职员工的日常行为、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用理念来引导行为,用行为来诠释理念,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2. 发挥榜样作用

學校应树立优秀的模范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大家,用榜样的行动影响每个人。在建设学校行为文化的同时,一定要充分重视到榜样的示范作用。还可以将优秀典型的感人事件编印成册,使其发挥更大、更久的作用。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凸显学校特色、创建一流学校品牌的重要手段。同时,它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我校借新课改的东风,结合多年的办学经验,进一步确立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宗旨,谱写了学校特色发展的新篇章。

(编辑:易继斌)

猜你喜欢
环境建设
古镇本土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建设中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如何加强信息化时代下的学校图书馆(室)建设
基于生活需要的新农村环境建设思考
基于生活需要的新农村环境建设思考
基于生活需要的新农村环境建设思考
浅谈如何进一步实现图书馆读者服务功能
如何创设幼儿园的教育环境
环境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建筑工程施工绿色施工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