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2017-07-14 16:17张美珠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创造能力脸谱审美能力

张美珠

【摘 要】脸谱是我国传统艺术代表之一,具有艺术性、趣味性、创造性融为一体的特点,也是非常优秀的幼儿美术教育资源。它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既能引发幼儿审美兴趣、便于幼儿实践操作,又可让幼儿在欣赏与创作中丰富审美体验、提高创造力。

【关键词】幼儿;脸谱;审美能力;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5-0130-02

一、做好活动资源准备,全面引导幼儿进行脸谱体验

丰富而充足的活动资源是美术欣赏与创作活动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1. 教师方面

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请教当地闽剧团、高甲戏剧团和文化馆的专家等途径,对脸谱美学特质进行学习与理解,了解脸谱纹饰的表现特征和内涵寓意、构图的美学特点和文化背景等,并初步学习脸谱化妆的流程,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和教育实践经验。

2. 家长方面

发动家长带领幼儿一起收集绘有脸谱图案的物品并丰富其脸谱知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为幼儿准备材料,如稻草或竹子等制品、葫芦、蒲扇、橡胶树叶、纸袋、纸芯等;带幼儿欣赏京剧、川剧、秦腔等,让他们了解脸谱人物。

3. 班级方面

通过对创作空间的设计与布置提高幼儿审美情趣和创造才能。笔者充分利用班级空间,如区域墙面、走道墙裙、盥洗室内布置脸谱刺绣、脸谱挂件、生活中的脸谱装饰等;在走廊转角设置展示架,展示幼儿创作的各种脸谱作品;在材料架上分类摆放各种可供创作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半成品材料及工具,如草席竹席、竹匾、竹筒、素陶瓦罐、竹扇、蒲扇、白衬衫、油画棒、记号笔、水粉笔、颜料、彩纸,剪刀、橡皮泥等,供幼儿自由使用,给不同能力的幼儿创造自由表现的机会和可能。

二、注重审美价值的筛选,确保活动的适宜性与有效性

首先,构筑教育课程时,选取幼儿喜欢的脸谱元素,着重从“形、色、趣”几方面提取审美内涵;其次,课程内容必须取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满足幼儿的兴趣热点,如幼儿喜欢的象征性、寓意性的纹样。通过对脸谱美学价值的分析,兼顾幼儿年龄特点和课程目标均衡的需要,笔者选择“欣赏脸谱工艺品”和“制作脸谱工艺品”两个活动内容。

三、开展多样化活动,满足幼儿的不同要求

多元智能观认为:孩子的智力及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每个人各具特色,只要在适当的环境中开展个性化的教育;均能获得一定的发展。

1. 将“欣赏脸谱工艺品”活动整合于主题、区域并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在晨间、自由活动、餐后播放朗朗上口的《野猪林》等京剧音乐,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脸谱,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也可请幼儿介绍脸谱知识,这时他们会把各自掌握的脸谱纹饰的象征寓意及来历,甚至是脸谱图案中有趣的故事进与大家分享,来一个脸谱知识“大餐”。

自主性的区域活动,以其丰富的材料、有趣的玩法吸引着孩子。笔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环境和投放材料来吸引幼儿。在语言区投放脸谱故事绘本进行讲述、表演区投放向庙会借来的京剧服饰或幼儿自己设计的服饰来表演、在美术区投放各种材料并安放电视机,根据幼儿创作需要播放视频和图片,如脸谱工艺品欣赏、脸谱谱式绘制工艺展示等,让幼儿多渠道地欣赏脸谱的魅力,给幼儿创作积累更多经验。科学区投放各种颜料进行玩色:如为激发幼儿对脸谱色彩的兴趣,在幼儿认识三原色、相似色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玩色小实验,看看两种不同的颜色在一起会有什么变化,培养他们对色彩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欣赏脸谱,说一说脸谱中所包含的色彩、主色又是什么颜色等,丰富幼儿对色彩的感受与理解。为脸谱绘画制作打下基础。

将脸谱融入主题活动中,以多种方式丰富、完善主题。例如,绘制“关羽”脸谱纹饰时,笔者与幼儿一起了解关羽的历史小故事,一起寻找关羽的装扮和形象,分析他脸谱纹饰特征所蕴含的意义,使幼儿在主动寻找、探索过程中加深对创作对象的认识,让形象在心中有血有肉、栩栩如生;通过连续的、自由欣赏的形式,幼儿近距离地与脸谱接触,观赏造型、欣赏纹饰、触摸质地、自由交流, 使其感受到脸谱面具造型夸张、色彩艳丽、精美纹饰的特点,初步了解脸谱纹饰的象征寓意,发现脸谱花纹的对称性,并为尝试设计装饰脸谱、马勺的创作,进一步感受脸谱色彩与造型特点、获得丰富的欣赏体验开阔幼儿创作视野,也间接地丰富了幼儿的历史知识,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2. 在“制作脸谱工艺品”活动中,提供富有表现力、能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发展的工具材料与创意方式

在创作脸谱工艺品时,应让幼儿了解脸谱人物的品性,引导幼儿把主要纹饰特征加以渲染、夸张和典型化处理,帮助幼儿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如张飞脸谱:幼儿观察后说:“老师,鼻子上黑黑的像一把剑”“这眼睛很像豹的眼睛”“老师我发现他脸上有一只蝴蝶呢。” 从人物的性格和容貌特征出发,引导幼儿掌握理解眉、眼、嘴的特征,并强调色彩对比后,鼓励幼儿围绕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喜欢的材料和设计方式,运用勾画、描画、涂色、折叠、剪贴等不同的形式进行创作尝试。如可以在平面的纸袋、纸盘、竹、蒲扇、橡胶树叶上,用对称的方法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脸谱图案装饰;可以在弧形石膏脸形、马勺上,用蜡笔、记号笔、水粉等进行脸谱的创作;也可以用橡皮泥或彩陶,运用卷、揉、团、搓、贴等方式制作各种花纹,粘贴在纸筒、瓶子或石膏上进行脸谱创作,用绘画、剪贴、泥塑……等手法制作出形态各异、色彩图案变化多样的张飞脸谱。在创作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根据实物的不同造型特点,自主设计夸张变形的眉毛、鼻子、嘴巴;自主决定脸颊的色彩;自主探索象征、寓意人物身份性格的纹样,这样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幼儿尽情玩耍,自得其乐。多层次的表现方式进一步丰富幼儿对脸谱色彩美和造型美的感受,体验着创造美、表现美的乐趣。

四、搭建多元化展示平台,挖掘幼儿潜能

多元化、生活化的人文環境是幼儿创作的动力和源泉,既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及成就感,又能有效激发幼儿继续进行脸谱创作的欲望,使幼儿感受到创作与表现的快乐。

1. 走出自我,进行家园共育

开展亲子脸谱制作大赛、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增强幼儿参与脸谱欣赏与创作的兴趣,多形式地提供幼儿对美的欣赏和表现能力的学习机会。例如,在“脸谱走秀”过程中,幼儿利用自己绘制的脸谱、服饰、道具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走秀表演,其他幼儿在欣赏表演时就借鉴同伴的表演经验,尝试、创新表演动作和脸谱、道具,丰富自己的表演形式。家长可从中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帮助幼儿提高绘画技巧。通过参与活动,大部分家长改变了以往看到幼儿艺术作品只会说“像”与“不像”的简单做法,学会尊重孩子认真听孩子的想法,懂得带领幼儿通过观察和体会去发现美、创造美。

2. 走出班级,园内展示拍卖会

将幼儿在蛋壳、鹅卵石、衣服、裙子、鞋子、雨伞、灯笼、石膏、笔筒、牙签筒、扇子等实物上制作而成的脸谱面具、摆件、灶火马勺、书签、挂件等物品分类在幼儿园展示,请幼儿当导购员,引导全园的幼儿与教师进行参观拍卖。中小班小朋友一进入展厅,立刻被眼前色彩斑斓的各种脸谱工艺品吸引了。有的在叫:“快看呀,这里有个桃子。”“它喜欢桃子肯定是猴子。不是猴子,是齐天大圣;你看眼睛这里有金色的。”导购员乘机介绍。有的问:“他们的脸怎么红红白白的呀?旁边幼儿介绍说:“红色代表忠心、白色代表奸险、黑色……”教师看到脸谱上灵活的笔触、优美流畅的线条、夸张的纹饰由衷地发出称赞声。幼儿看到自己创作的作品受人喜爱,弟弟妹妹羡慕、崇拜的眼神,一句句赞美之声,都会使幼儿的自信心爆满,再次体验到创作脸谱的快乐。

3. 走进社区,慰问敬老院

孩子们用拍卖款买了水果,带上自制的脸谱和生活用品去敬老院慰问。爷爷奶奶们坐在绘有脸谱的竹椅上,手里摇着带有脸谱的竹蒲扇,桌上摆着实用、美观的脸谱笔筒,笑呵呵地看幼儿表演《变脸》《苏三起解》等节目,虽然道具掉地上,唱歌走调,但喝彩一点也不吝啬,老人们满脸笑容,阵阵的掌声也给幼儿带来成功的愉悦。这种方式既增强了幼儿参与脸谱欣赏与创作活动的兴趣,又培养了幼儿对美的欣赏和表现能力。

(编辑:易继斌)

猜你喜欢
创造能力脸谱审美能力
画脸谱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脸谱网如何改变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