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浅谈

2017-07-14 17:11钟雁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7期
关键词:高校问题对策

钟雁平

摘 要:高校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加强对于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指导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他们摆正就业方向,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创业、就业观,进而顺利的走向工作岗位。鉴于此,高校及相关的教育管理者,应当加强对于高校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的指导教育,以期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顺利就业与创业。

关键词:高校 就业与创业 问题 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出台,我国高校招生的人数不断增加,随着“入口”人数的增加,“出口”人数也随着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就业。但是,由于社会市场原有的岗位数量是既定的,而毕业人数增多,相应的,工作岗位就显得供不应求,导致了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最终,呈现出就业难的基本趋势。而作为高校来讲,不仅担负着基本的专业教学任务,而且还要做好对于大学生的创业与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地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增加他们的就业与创业信心和竞争力。[1]

一、高校中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存在问题

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定位不明

当前对于就业与创业指导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具体来说,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业创业指导等,在教学计划中都只是选修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的相关管理部门对于相关的指导教育认识不足、重视力度不够。可以说,当前高校的就业与就业指导教育状况不容乐观。由于缺少相关的课程设置,大学生在此方面的能力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减少了自身的就业与创业竞争力。[2]

2.专门化的机构建设有待完善,专职人员不足

一般来看,很多高校都设置了专门化的就业指导中心。但从具体的工作操作流程与效果上看,其教育管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首先,在机构设置与安排上,没有进行合理的科室分工,有些事务性工作形成了多头管理,而有些事务则无人问津。其次,在人员安排上,数量较少,难以满足实际应对和服务毕业学生数的需要。另外,由于学生的毕业去向多样化,学生的具体情况也不尽相同,这样就导致较少从事就业与创业指导的人员的工作量较大,在工作效率上也较低。值得一提的是,从事相关工作的教师缺乏专门化的学习与培训,在整体上业务素质能力不强。在总体上来看,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效率较差,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3.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安排力度不大,专业性不够强

在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中,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此,相关的教务管理部门应当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增加必要的专项资金投入,来保证各项课程的安排。通过职业生涯课程的讲授,能够使得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专业定位,潜力定位,清晰自己的就业优势和劣势,防止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出现盲目状态,从而提升他们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4.社会资源有所不足,发展失衡

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针对这个现状,加强大学生的创业与就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开设诸如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这门课程有着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要求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更为紧密的结合。但是,从目前高校所开展的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来看,高校对于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的利用还较低,没有充分与社会资源有效结合,寻求更多合作的机会。而与其他国家相比,很多高校在就业与创业指导方面,大多占用的是自身的资源,没有使用公共财政资源,导致其所开展的课程在社会资源上有所不足。

5.缺少真正的职业规划,缺乏实践环节。

加强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指导,最终目的是要提高他们的就业与创业的实际能力。鉴于此,对于大学生加强专门化得职业生涯规划必不可少。从我国高校所开展的创业与就业指导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所讲授的实质性教学内容较为单一。由于没有开展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很多大学生处于对于自己的职业定位模糊,很难清晰的认识到自身就业的优势与劣势,呈现出在就业与创业过程中迷茫的状态。

二、提升高校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实效性的对策与建议

1.提高认识,加大就业与创业指导的教育力度

新时期,各大高校的毕业生都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这是与当前社会的经济状况密不可分,但同时也与学校的就业与创业指导方面的教育以及大学生自身的能力密切相关。作为高校相关的教育管理者来说,加强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指导的教育,帮助大学生获得顺利走向工作岗位的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具有较大的就业与创业竞争力。具体来看,高校若是只是单纯的设置一、两门课程,解决不了实际问题,需要进行系统化、合理化的设计。在学校层面,应该统一思想,提高对于就业与创业指导的教育力度,并且还要以基本的软、硬件教学资源为支撑,寻求各个部门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做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指工作育。高校应当拥有独立的负责就业和创业指导的工作队伍,建构完善的校内就业体系,要给就业与创业指导机构配备优秀的教职工人员,保障就业与创业指导的经费,为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展开提供技术支撑。[3]

2.加强理论建设,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对于高校大学生加强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应当在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下进行,不断探索创业与就业教育的新模式。首先,相关的指导教师应当做好专题性的研讨会,实力构建统一的、系统化的创业与就业指导的教学理念。比如,在大一新生入学伊始,就应当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创业观,共同学习就业与创业方面的政策、法规等。到了更高的年级,应当帮助大学生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引导大学生朝着职业目标加强在相关能力方面的培养。另外,相关的指导教师还应当为学生及时发布较为全面的市场就业信息,给予大学生参加就业面试技巧。其次,高校层面还要不断完善具体的就业与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相关的就业指导管理部门,应当加大与企业、事业单位等用人單位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最大限度的帮助大学生提供更多合适的就业实践环境,努力增加校企合作的机会。通过做到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共同提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方面的能力。

3.增加相关培训机会,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

任何的教学活动中,都有着“教”与“学”两方面的关系,并且教师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中,也是如此。因此,高校應当认识到教师队伍在整个创业与就业指导教育中的作用,不断的加强就业与创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首先,应当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以期做好相应的保障。具体来说,在制度资源方面,当前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必须解决当前困境,即用市场来检验毕业生就业率同学校内部非市场化的教育体系的矛盾,毕业生作为学校的产品,需要学校内部做出改变,教育系统应该与市场寻求最佳的结合点,改变这一困境。其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做到“引”、“育”工作有机结合,不仅要引进在创业与就业指导方面有着深入研究的管理人才,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而且还应该为这些专门化的就业教育指导人员提供更多参加培训的机会,有针对性的提高他们在相关方面的能力。最后,还要设置合理的奖惩机制及评价体系。在高校层面,要以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为基础,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考核机制,充分的调动起来相关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4.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学生的创业与就业能力

高校大学生加强创业与就业方面的能力,说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就业岗位的需要。因此,高校层面在加强大学生就业业与创业指导方面的教育,应当寻求与更多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合作的机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一般来说,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方面的能力,不是简单的通过课堂的学习就能够完成,是需要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获得基本的经验、积累相应的能力才能够达成。高校层面还应当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有效的利用社会资源,合理申请和使用公共财政,不断丰富与完善社会教育资源。通过这些资金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不断丰富与开拓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能力提高的途径,比如要求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市场调研,举办就业与创业设计大赛,开辟就业与创业基地等。通过有效的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一些富有实效的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将相关的创业与就业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充分的调动起大学生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创业的意识,不断的丰富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方面的知识,进而提高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方面综合能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燕远伟.高校全过程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创新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2).

[2]王素芳.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创新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11).

[3]刘蕾,姚娇娜,梁广东,兰晓晟,夏艳霞.就业指导在地方高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1).

猜你喜欢
高校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