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黑血联合MRV评价人脑静脉窦狭窄的DSA对比研究

2017-07-18 11:57顾志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管腔磁共振斑块

顾志强 李 楠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1)放射科 2)神经内科,河南 郑州 450014

磁共振黑血联合MRV评价人脑静脉窦狭窄的DSA对比研究

顾志强1)李 楠2)△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1)放射科 2)神经内科,河南 郑州 450014

目的 对照DSA评估磁共振黑血联合MRV评价人脑静脉窦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5-03—2017-02我院诊治脑静脉窦狭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30例,均行脑静脉磁共振及DSA检查,评估黑血联合MRV对静脉窦狭窄程度及窦腔内血栓检出的价值。结果 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磁共振黑血联合MRV成像判断颈动脉狭窄率,以狭窄率70%为判断点,其灵敏度为98.4%、特异度为92.3%、准确度为87.8%。黑血技术成像联合MRV可直接显示静脉窦血栓情况,较DSA间接显示更清晰,更直观。 结论 磁共振黑血技术联合MRV成像可较好的显示人脑静脉窦狭窄程度病变情况,对于窦腔内血栓可做进一步评估。

静脉窦狭窄;血栓;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磁共振黑血成像技术(black bloo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BMRI)在心脏相关成像和颈动脉狭窄及易损斑块的识别和评估的领域应用较多,国内外均有报道将BBMRI尝试应用于脑静脉窦成像,目前临床尚未广泛应用。本研究利用BBMRI联合常规MRV静脉窦成像,通过与DSA影像分析对照,评估三维BBMRI对于人脑静脉窦狭窄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03—2017-02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30例脑静脉窦狭窄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均行脑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V及DSA检查,其中男7例,女23例,平均年龄32.7岁(13~59岁)。患者在DSA检查或治疗前7天内完成脑静脉磁共振黑血及MRV血管成像检查。

1.2 DSA操作步骤 患者仰卧于DSA检查床,常规铺巾,双侧腹股沟区消毒,改良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成功后置入血管鞘,经鞘引入导丝导管系统,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依次采集脑血管动脉期、实质期及静脉期完整序列电影图像,至少包括正位投照、侧位投照和病变血管段的斜位投照图像,必要时应用三维旋转全脑静脉成像,所得数据输入图形工作站,对狭窄血管进行测量和分析。

1.3 脑静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V检查选择序列 脑部三平面定位像,横轴位T1WI、T2WI及Flair,矢状位T1WI,全脑SWI,脑TOF-MRV(图1),三维高分辨率黑血序列平扫及增强扫描(图2),所得数据输入图形工作站,对狭窄血管进行测量与分析,对于静脉窦腔内斑块,测量其最大径及周径。

1.4 磁共振黑血联合MRV与DSA图像分析及对照 独立评价每个患者的相应检查图像,一支血管只选取最大狭窄处进行如下评价:(1)狭窄程度:狭窄率(%)=(1-最狭窄处管腔直径/狭窄远端正常血管直径)×100%;(2)静脉窦腔内血栓:在BBMRI上表现为静脉窦腔内的局限性软组织信号灶,附壁或填塞整个管腔,信号可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可有强化。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统计学软件,以DSA为标准,计算BBMRI对管腔狭窄和静脉窦腔内血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计算狭窄率,进行配对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1 磁共振脑静脉成像MRV,显示一侧横窦狭窄,上矢状窦狭窄

2 结果

2.1 纳入评价的静脉 包括上矢状窦、直窦、双侧横窦及双侧乙状窦,30例共计有180支血管,其中狭窄血管有74支,分别为上矢状窦狭窄22例,单侧横窦狭窄18例,单侧乙状窦狭窄8例,双侧乙状窦狭窄8例,双侧乙状窦狭窄4例,以及2例直窦狭窄。

2.2 脑静脉窦狭窄分级的一致性比较 BBMRI+MRV和DSA显示两者狭窄分级的一致性比较结果。以DSA为金标准,单只血管狭窄率超过70%为判断点,BBMRI的灵敏度为98.4%(61/62)、特异度为92.3%(12/13)、准确度为87.8%(65/74)。见表1。

表1 BBMRI+MRV和DSA显示人脑静脉窦狭窄分级的一致性比较

2.3 静脉窦血栓评价 BBMRI+MRV检测静脉窦血栓的灵敏度为100%(74/74),且BBMRI为直接显影静脉窦血栓,较DSA影像上充盈缺损的间接显影更为直观和清晰,且可以直接测量血栓的几何尺寸,方便随访动态观察。见图2。

图2 三维高分辨率黑血序列平扫及增强扫描,清晰显示静脉窦腔内血栓

3 讨论

静脉窦狭窄和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临床较常见的脑静脉系统疾病[1]。脑的静脉系统是指脑浅静脉、脑深静脉、静脉窦和颈内静脉等构成的静脉管道系统,血液经脑浅静脉和脑深静脉回流至静脉窦,再汇入颈内静脉;静脉窦是静脉血和脑脊液回流的必经之路[2]。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and sinus thrombosis,CVST)发病率占脑血管病的0.5%~1%[3],目前认为导致CVST的原因较多,常见的有感染和外伤,还有孕产妇也是高危因素之一。随着影像学诊断特别是磁共振技术的发展,脑的静脉系统成像越来越实用化,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

对于静脉窦狭窄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目前临床应用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有①CT和CTV,②MRI和MRV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④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3D BBMRI)和磁共振黑血血栓成像(MRBTI)。近年来磁共振黑血技术成为血管成像研究的热点[4-9],但黑血技术单独应用评估静脉窦狭窄略显不足,本研究将BBMRI与亮血TOF-MRV联合,能够更直观全面的评估脑静脉窦狭窄情况,结合磁共振黑血血栓成像,能够直观明确的观察静脉窦腔内血栓情况,为静脉窦成像提供了新的思路。

有创的DSA被认为是诊断血管狭窄的“金标准”,本研究就以DSA造影为参照,评估BBMRI+MRV对于狭窄管腔的辨识能力,结果提示二者有较好的匹配,但相较于DSA,BBMRI+MRV对于狭窄管腔有过度评价的趋势,可能与是否使用造影剂及注药方式的不同有相关性,DSA是动脉内给药,TOF-MRV无需应用造影剂,是流速相关成像,BBMRI增强是通过上肢浅静脉注射造影剂,此外血管腔在检查时的充盈状态也对管腔狭窄的评估有一定影响。

时间飞跃法(Time-Of-Flight,TOF)是非增强MRA常用的一种成像方法[10],利用的是流入增强效应,图像中血管影像呈现高信号,被称为“亮血”或“白血”技术。而基于流动敏感梯度的黑血技术是一种产生黑血对比度的血管成像方法,其对血液信号的抑制效果是通过调整序列对流动效应的敏感性来控制的,该方法对于流动方式较复杂的血流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11],图像中血管管腔内流动的血液影像呈现极低信号,被形象的称为“黑血”。相对于“白血”图像,高分辨黑血MRI对于血管腔内的斑块形态和成分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包括二维黑血MRI和三维黑血MRI,刘丹青[12]研究认为二者在定量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上无显著差异。对于脑的静脉窦和静脉系统血管来说,三维采集要优于二维采集,因为静脉血管走行较动脉来说更加不规整,二维图像难以切到血管完整的管腔,而三维采集的图像可以利用图形工作站进行任意层厚的重组和重建,同时还可以进行多平面重组图像,甚至是曲面重组图像,更有利于全面地观察和评估静脉管壁及管腔内血栓情况。而DSA图像是传统的投照技术成像,虽然目前也出现了类CT技术进行三维成像,但目前应用仍非常局限,相比较而言,磁共振的技术更有优势。

综上所述,相对于有创的DSA检查,磁共振黑血联合MRV具有无创、可重复检查的优势,对于病变的检出率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可用于评价静脉窦狭窄及静脉窦血栓形成,是DSA检查的一种较好的补充检查手段。

[1] 刘晓昀,朱武生.脑静脉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6,16(11):751-756

[2] 顾建军,洪景芳,王守森,等.脑静脉与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新理念[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9):962-965.

[3] 郑华光,莫大鹏,王伊龙,,等. 脑静脉和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近期预后及多因素预测模型[J].中国卒中杂志,2014,9(7):564-570.

[4] 金玲.3D T1-SPACE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序列在脑血管病诊疗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医科大学,2016.

[5] 李律,周赜辰,苑纯,等.基于优化后流动敏感黑血序列的豆纹动脉3 T磁共振成像[J].波谱学杂志,2016,33(4):528-538.

[6] 杨春丽.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和CT血管造影在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中评估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18):5 309-5 310.

[7] 赵辉林,万杰清,曹烨,等.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与DSA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对比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8):797-800.

[8] 彭雯佳,陆建平.动脉粥样硬化管壁的多对比高分辨率MRI研究进展[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5,(8):637-640.

[9] 刘碧英,佘德君,陈光辉,等.初发和再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高分辨率MRI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4(11):801-804,809.

[10] 李倩,田成林,杨雅文,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静脉窦MRI强化特征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12):1 079-1 083.

[11] 于瑾,白皛,吴士文,等.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评估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164-167.

[12] 刘丹青,王庆军,蔡剑鸣,等.高分辨3D黑血磁共振定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3):365-369.

(收稿2017-03-11)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black blood MR and MRV imaging in venous sinus stenosis:compared with DSA

ZhiqiangGu,NanLi

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ZhengzhouUniversity,Henan450014.Correspondingauthor:NanLi,E-mail:Linan@cn-neurology.con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black blood MR and MRV imaging(BBMRI+MRV)in evaluation of venous sinus stenosis by comparing with DSA.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ith venous sinus stenosis underwent BBMRI+MRV and DSA.The degree of stenosis and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on DSA and BBMRI+MRV were independently assessed and compared.Results Compared with DSA.BBMRI+MRV showed a good consistency of stenosis,The diagnostic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value were respectively 98.4%,92.3% and 87.8%,when the 70% stenosis was used as the cut off value.BBMRI+MRV can directly display the situation of venous sinus thrombosis,which is clearer and more intuitionistic than DSA.Conclusioas BBMRI+MRV can better show the degree of stenosis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cerebral venous sinus,and can be further evaluated for sinus thrombosis.

Venous sinus stenosis; Thrombu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R445.2

A

1673-5110(2017)12-0008-03

△通讯作者:李楠,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E-mail:linan@cn-neurology.com

猜你喜欢
管腔磁共振斑块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清洗刷在不同管腔器械清洗中的探讨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管腔器械清洗灭菌方法的新进展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