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神经节苷脂钠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2017-07-18 11:57夏海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神经节全血黏度

夏海娜

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免疫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神经节苷脂钠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夏海娜

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目的 探讨免疫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神经节苷脂钠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02—2016-11我院老年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78例,按建档顺序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神经节苷脂钠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检测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变化情况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69%(3/39),低于对照组的25.64%(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还原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免疫肠内营养支持与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老年重症脑卒中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修复,降低并发症生发生率,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促进病情转归。

免疫肠内营养支持;神经节苷脂钠;老年重症脑卒中;神经功能;并发症

本研究在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老年重症脑卒中,旨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观察其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02—2016-11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78例,按建档顺序分为2组各39例。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61~85(71.78±6.46)岁;脑梗死23例,脑出血13例,混合性脑卒中3例。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60~84(70.59±7.09)岁;脑梗死23例,脑出血14例,混合性脑卒中2例。2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行对比研究。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重症脑卒中临床症状并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确诊;(2)入院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4~8分,并持续48 h以上;(3)生存期评估>12周;(4)无严重消化道溃疡、急性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5)无呕吐或上消化道出血等管饲禁忌证。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2)对本研究所用营养剂及药物过敏者;(3)存在先天性代谢障碍者;(4)需输血治疗者;(5)合并呼吸、循环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予以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入院后插入鼻肠管,经鼻肠管匀速输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瑞能,华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89),第1~2天供给总热量为20 kCal/(kg·d),氮量为0.2 g/(kg·d),保持匀速输注24 h,输注速度为20 mL/h;第3~6天供给总热量为25 kCal/(kg·d),氮量为0.2 g/(kg·d),保持匀速输注24 h,输注速度为40~60 mL/h;第7天及以后供给总热量为30 kCal/(kg·d),氮量为0.2 g/(kg·d),保持匀速输注12~22 h,输注速度为80~120 mL/h。在营养液输注过程中可静脉补充所缺入液量及热量、氮量等,注意无菌操作,维持营养液温度38~40 ℃。1.3.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长春翔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833)治疗,1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2周后改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6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2组均治疗2个月。

1.4 观察指标 (1)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最高24分,得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2)统计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3)采集2组4 mL清晨空腹静脉血,离心,取上层血清,以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还原黏度)。

2 结果

2.1 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前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69%(3/39),低于对照组的25.64%(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还原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s,分)

表2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4.523,△P=0.033

表3 2组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比较

3 讨论

重症脑卒中患者由于意识障碍,导致无法经口进食,影响营养摄入。加之机体因应激反应而处于高分解状态,加剧营养物质分解,进而导致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会引起免疫功能紊乱及多器官功能异常,加重病情。研究显示,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是神经功能缺损加重与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1]。因此,采取有效治疗方法缓解患者营养不良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营养支持治疗指为缓解病情进展而根据营养学原理采取的膳食营养措施,能直接、全面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物质。多项临床研究显示,对危重症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治疗可缓解负氮平衡,维持组织正常代谢,调节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感染发生率,从而对受损组织及器官修复具有重要支持作用[2-3]。同时,郭蕾等[4]研究指出,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优于肠外治疗,能促进患者营养指标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因此,对能耐受肠内营养方式的重症脑卒中患者应首选肠内营养治疗。免疫肠内营养是近年来肠内营养最新进展,是在标准肠内营养制剂基础上增加某种营养成分至药理学浓度或直接添加免疫调节剂,能进一步增强肠内营养免疫调节效果。本研究所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具有高蛋白、高脂肪含量、高热量密度等特点,并富含维生素A、C、E、ω-3脂肪酸、核苷酸等免疫营养物质。覃艳琼等[5]采用相同肠内营养剂治疗重症脑卒中患者,结果显示,患者营养状态水平、免疫功得到明显改善,但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不佳,有待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

神经节苷脂钠是哺乳动物神经细胞膜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为介导细胞间信息传递,调节膜蛋白功能,并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以及损伤后再生。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修复,降低并发症生发生率。其原因在于:(1)外源性神经节苷脂钠可穿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病灶区域,通过稳定神经细胞膜上Ca2+-Mg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提高受损神经对自由基抵抗能力;能抑制谷氨酸介导的神经细胞毒性反应,进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减少继发性脑组织损伤并纠正脑水肿;(2)神经节苷脂钠具有清除自由基能力,可改善神经系统周围环境,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并保护未受损神经细胞。(3)脑卒中患者病灶区域血液流变学异常是影响病情进展、转归重要因素[6]。本研究结果证实,联合免疫肠内营养与神经节苷脂钠能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从而有利于抑制病情恶化,促进转归。

综上所述,联合免疫肠内营养支持与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老年重症脑卒中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修复,降低并发症生发生率,并改善血液流变学,促进病情转归。

[1] 肖淑英,宿英英,张艳,等.诱发电位预测重症脑卒中患者不良预后时机研究[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5,15(12):944-949.

[2] 程旻桦,虞文魁,李维勤.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流程[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6,31(14):19.

[3] 詹雪,周宁.危重症患者优化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32):4 329-4 331.

[4] 郭蕾,潘利伟,范录平,等.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对于早期重症脑卒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4):303-304.

[5] 覃艳琼,万鸿,万里鹏,等.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重症脑卒中病人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7,21(1):133-135.

[6] 冯俊.神经节苷脂钠对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9):66-67.

(收稿2017-01-16)

R743.3

B

1673-5110(2017)12-0078-02

猜你喜欢
神经节全血黏度
有机蜡对沥青黏度影响的研究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高黏度改性沥青黏韧性的影响因素
PMA黏度指数改进剂对减振器油性能的影响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特发性耳鸣的中枢化机制探讨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