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部冷刺激联合口腔营养管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

2017-07-18 11:57侯玉芹李国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12期
关键词:鼻胃咽部间歇

侯玉芹 李国瑞

安阳地区医院神经内二科,河南 安阳 455000

咽部冷刺激联合口腔营养管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

侯玉芹 李国瑞

安阳地区医院神经内二科,河南 安阳 455000

目的 观察咽部冷刺激联合口腔营养管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11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5例,2组均采用咽部冷刺激进行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口腔营养管间歇置管进食,对照组使用常规鼻胃管留置补充营养。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对吞咽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咽部冷刺激联合口腔营养管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康复效果,缩短住院周期,显著降低误吸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咽部冷刺激;口腔营养管;脑卒中;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造成患者脱水、营养不良,甚至误吸而导致吸入性肺炎、窒息,危及患者生命,发生率可达30%~65%[1]。目前,临床对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多采用留置鼻饲管,而意识障碍、吞咽和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舌后坠等不但造成插管困难或失败,还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因此,寻找一种操作方便、安全有效的康复与置管方法势在必行,意义重大。本文采用咽部冷刺激联合口腔营养管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08—2016-12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洼田饮水试验评估吞咽困难3级及以上,选择神志清楚,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排除意识障碍、严重心脏、肺部等器质性疾病[2]。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在咽部冷刺激的基础上观察组使用口腔营养管间歇置管,对照组使用留置鼻胃管。观察组男35例,女20例,年龄34~80(68±7.3)岁;对照组男38例,女17例,年龄36~82(66±7.1)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行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咽部冷刺激,观察组联合应用口腔营养管,对照组联合应用鼻胃管。咽部冷刺激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操作,具体方法:取适量(约100 g)自制的小冰块盛放于大小适宜、带有手柄的水杯中,用细长柄、凹陷小的勺子在冰块中每次浸泡2~3 s后,分别刺激颊部、舌根、前腭弓、后腭弓、软腭、咽后壁等部位,指导患者发“a”音并做吞咽动作,以上训练2次/d,20~30 min/次。

观察组使用口腔营养管间歇置管供给营养,口腔营养管由郑州大学吞咽障碍研究所研制,其主体为硅胶管,前端连接有针管接头,硅胶管末端管壁开设有连接管壁内、外的通孔。患者进食时,将硅胶管末端经口腔插入,直至食管上段,然后经针管接头注入流质食物,食物经口腔营养管进入食管内,进食完毕后拔除口腔营养管。根据患者病情进食3~4次/d[3]。

对照组采用留置鼻胃管给予营养支持,鼻胃管采用河南省恒日医疗生产的一次性硅胶管,按常规方法经鼻腔插入胃内,固定于鼻翼两侧,为确保胃管在胃内,每次进食前需回抽胃液。采用注射器抽取流质食物注入胃内,200~300 mL/次,6次/d,间隔2 h/次。

1.3 疗效评定 治疗2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疗效评定[4]。治愈:患者吞咽障碍症状完全消失,饮水试验为Ⅰ级:有效:患者吞咽障碍症状明显改善,饮水试验Ⅱ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明显,饮水试验Ⅲ级以上。治愈+有效为总有效。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治疗2周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1 2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比较±s,分)

表2 2组总有效率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4.536,*P=0.025

3 讨论

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其常见并发症之一即为吞咽障碍,导致患者营养成分摄入不足、电解质失衡,甚至引发吸入性肺炎、窒息。咽部冷刺激可促进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早已得到认可,既能增强吞咽前感觉冲动的传入,降低口咽运动的阈值,又可缩短口咽反应的延迟时间,从而加速吞咽运动,刺激咽部压力感受器,同时寒冷刺激能有效强化吞咽反射效果,对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5]。杨莉[6]研究报道,咽部冷刺激与其他康复措施联合应用,能够有效促进脑出血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提高护理质量和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在咽部冷刺激的基础上联合口腔营养管经口间歇置管,每次置管过程中患者需反复进行吞咽动作,从而对参与吞咽的相关肌群进行了锻炼,有利于促进口腔和咽腔的运动功能,可提高口咽部对食物的敏感度,具有改善吞咽功能障碍的作用,且增加了患者的舒适感,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康复治疗。付伟锋等[7]研究报道,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间歇口腔营养管注食能有效保证营养,提高患者免疫力,显著降低肺部、消化道等感染情况。留置鼻胃管因长期带管使患者原有的消化道生理环境被改变,食管下段括约肌相对关闭不全,容易发生胃食管反流、误吸等并发症,并可使吞咽反射减弱,不利于吞咽功能恢复[8];又因24 h内多次进食,不符合人体生理规律。长期鼻饲使患者的吞咽、咀嚼、言语功能产生废用性萎缩,易引起悲观、失望等抑郁心境[9]。

口腔营养管间歇置管不仅解决了患者吞咽与营养问题,避免了留置鼻胃管的各种不良反应,且间歇进食更符合生理规律,导管经口腔至舌根时刺激舌根部,间接诱发吞咽反射,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可促进吞咽运动恢复,也有利于导管顺利插入及患者的康复和日常活动,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康复效果,最大限度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住院周期缩短,减轻其经济负担。同时,由于口腔营养管不用留置,提高了护士插管的成功率,并使患者在心理上自我病重的感觉大大减轻,从而增强了主动康复的意识和疾病恢复的信心,并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也体现了护理工作的价值和成就感。本文结果显示,采用咽部冷刺激联合口腔营养管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治疗2周后饮水试验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咽部冷刺激联合口腔营养管的康复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吞咽功能。

总之,对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在进行咽部冷刺激的基础上,联合口腔营养管间歇置管既是进食手段,更是吞咽障碍的一种康复护理方法。该技术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经济成本低廉,值得在临床及家庭社区推广应用,使更多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从中受益。

[1] 曾西,许予明.实用吞咽障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79.

[2] 黄如训.脑卒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4.

[3] 曾西,王德军,王留根,等.间歇口腔营养管辅助进食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9):703-705.

[4] 张燕双.口腔护理结合冰刺激训练脑卒中吞咽障碍鼻饲病人的疗效观察[J].全科护理,2014,12(7):366.

[5] 王拥军,卢德宏,崔丽英,等.现代神经病进展[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205-209.

[6] 杨莉.咽部冷刺激联合康复措施对脑出血后重度吞咽障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7):165-168.

[7] 付伟锋,李和平.间歇口腔营养管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7):91-92.

[8] 朱大年.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4-193.

[9] 孙娟,戚玉娟,姜桂萍,等.间歇置管管饲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恢复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2):33-34.

(收稿2017-01-21)

濮阳市科技计划基金项目,编号:160229

R743.3

B

1673-5110(2017)12-0084-02

猜你喜欢
鼻胃咽部间歇
“7”字型和“工”字型胶贴对鼻胃管固定效果的研究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常吃辣能防口咽部肿瘤
Diaphragm Rupture 膈肌破裂
改良鼻胃管固定装置对降低鼻胃管滑脱率、皮肤损伤发生率的临床效果评价
间歇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靖边畔沟长6油层采油制度效益研究
灭菌水雾化式口咽部湿化法对脑卒中后意识障碍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
咽部不适或是消化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