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畜禽遗传资源认识与保护的思考

2017-07-18 11:04刘占发宁夏中卫山羊场
中国畜牧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遗传畜禽品种

文│刘占发(宁夏中卫山羊场)

马月辉(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行家指点

关于畜禽遗传资源认识与保护的思考

文│刘占发(宁夏中卫山羊场)

马月辉(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电影《2012》中,当地球面临毁灭之际,能登上诺亚方舟避难的除了少数人类精英,还有老虎、大象等动物也被空运至方舟,这很好地诠释了人类与动物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谁拥有资源谁就拥有未来。畜禽遗传资源就是国家的战略资源,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国力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人们对畜禽遗传资源主要关注于其现阶段表现出来的经济价值,而对其多样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现实生产性能不高且没有表现经济效益的资源极易被人类忽视。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在国际社会的启发和推动下,畜禽遗传资源才逐渐得到我国的认识。

一、生物多样性与畜禽遗传资源

1.生态平衡。我们常说的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包含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都知道,生态平衡是整个生物圈保持正常的生命维持系统的重要条件。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是靠生物多样性来维持的,生物多样性相互之间合适的比例维持着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之间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生态失衡。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曾大量捕杀过麻雀,致使一些地区虫害严重,众所周知的澳大利亚野兔疯狂扩张险些使生态崩溃,还有近几年京津地区雾霾猖獗,都是生态失衡的结果。没有生物多样性就没有生态平衡,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将消亡,地球将成为一个死球。

2.保持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以人类为核心、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一些珍稀濒危物种得以保存,我们还无法知道其蕴含的巨大价值,一旦消失了,那么人类将永远丧失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而保护生物多样性,无论对于当代人还是人类后代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3.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应有之义。畜禽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生物资源之一,资源数量的减少显然不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更不利于提高畜产品竞争力,严重影响畜牧业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畜禽遗传资源状况

1.畜禽遗传资源是指对人类有价值,包括潜在价值的畜禽品种。这里的价值不仅仅是经济价值,还包括文化价值、观赏价值、药用价值、科学价值等所有能够感觉和享受到的体会和体验。畜禽遗传资源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具有不可再生性。畜禽遗传资源状况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发现了一部分,认识了一部分,且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减。

2.全球未被记录的遗传资源正在丢失,这些遗传资源的特性还未被研究,潜力未被评估。全世界经报道的品种共有7616个,其中大约有20%记录在案的品种被确认为濒临灭绝。全世界的这些品种中,地方品种6536个,跨境品种1080个,有690个品种被定为已灭绝品种。数量最多的五大畜种是牛、绵羊、山羊、猪、鸡。在过去的100年里,全世界至少有1000个家养畜禽品种灭绝,其中地方牛品种450个,绵羊品种70多个,又有1000多种处于高危状态。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未来二十年,还将有2000多个家养畜禽品种消失,几乎相当于每个月灭绝一个品种,对人类来说,这些损失无法估量。

3.我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品种多,分布广。已发现地方品种545个,其中国家级保护品种159个,省级保护品种260个,其他品种126个。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我国有50%的地方品种数量呈下降趋势,濒危和濒临灭绝的地方优良品种约占18%以上,并且日益严重,其中,以猪的遗传资源流失最为严重,鸡次之。我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濒危品种75个,其中,濒危、濒临灭绝或灭绝猪品种37个,家禽品种15个,牛品种12个,羊品种6个,其他品种5个。近些年,通过遗传物质交换、建立保种场等方式,全国累计抢救性保护了大蒲莲猪、萧山鸡、温岭高峰牛等39个濒临灭绝的地方品种。目前,建立了158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23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6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

三、影响畜禽遗传资源的因素

1.人类对畜禽遗传资源的认识不足。牛羊鸡猪到处都有,畜禽产品从不缺乏,提到畜禽资源保护问题让很多人感到惊奇。既然有高产畜禽,那生产力低下的地方畜禽品种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这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则,也顺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存在这种短视和片面认识的人相当普遍,甚至于有些畜牧业者也奉行“市场万能论”,而没有认识到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

2. 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进入二十世纪后,对肉、蛋、奶等畜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为满足人类的需求,用“专门化”的高产品种杂交改良生产性能低的地方畜禽品种,致使地方畜禽品种丰富的遗传基因减少或消失。据报道,二十世纪以来,由于牛的杂交改良,在1000多个牛的品种中,已有450个地方品种消失。而农业机械化的大力推广,又使得役用牛、役用马、役用驴等品种无用武之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片土地被垦殖和建设,一些地方品种赖以生存的栖息地遭到破坏而无处容身。人们对畜产品喜好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一个品种的兴衰,如对瘦肉型猪的喜好,直接导致了高脂肪猪品种的减少。政策的影响面是广泛的,如驰名中外的中卫山羊,在放牧条件下,产区存栏达到20万只左右,而封山禁牧政策实施后,在生态恢复的同时推高了养殖成本,纯种中卫山羊存栏量急剧下降到了不足2万只。

3.灾害和紧急事件。包括干旱、洪涝、飓风、海啸、地震、战争等。这些灾害和紧急事件会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畜禽遗传资源数量的变化,甚至直接使该地区的地方品种灭绝。而事件归于平静后,又会在短时期内引入其他新的品种进行种群重建,新品种的引进也极有可能进一步挤压地方品种的生存空间。

4.疫病的影响。疫病不仅威胁养殖业经济效益,而且威胁人类健康。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在人们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和采取有效措施之前,就可能给一些品种甚至物种带来灭顶之灾。高致病性禽流感正是如此,不仅对家禽敏感,而且对飞禽亦敏感,有些还能够传染人类。

四、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重大意义

畜禽遗传资源的拥有量和研发利用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虽然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畜禽遗传资源,但据统计,全国已有51个地方品种被确定为濒危资源,有10个品种为濒临灭绝资源,有14个品种已经灭绝。因此,充分认识畜禽遗传资源的重要性,加强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就显得十分紧迫,意义重大。

1.畜禽遗传资源是保持生物多样性,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资源,保护意义重大。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和109个国家签署的《动物遗传资源因特拉肯宣言》,就是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这一重要共识的体现。大量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表明,品种一旦灭绝,就很难再恢复。品种数量的减少,直接威胁生物的多样性,最终将导致资源的枯竭,危及人类生存。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资源,不应在我们这代人手上丢失,如果我们没有保存好这些畜禽遗传资源,使得子孙后代无物可用,那我们就是千古罪人。以人们生活中不起眼的蜜蜂为例,爱因斯坦曾预言“如果蜜蜂消失,人类生存的时间就可能只有几年了”。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提供的资料表明,蜜蜂是自然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种作物中,有1100多种需要蜜蜂授粉。也就是说,如果蜜蜂消失,不仅极大影响人类食物供给,而且有可能导致一些物种灭绝,进而引起一系列物种连锁反应,所造成的后果无疑是灾难性和毁灭性的。正如2004年美国在发表蜜蜂基因组序列的评论中称:“如果没有蜜蜂,整个生态系统将会崩溃。”因此,要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高度,把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2.畜禽遗传资源是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保护意义重大。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丰富多彩而又种质特性优异,这些优异特性是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多元发展的重要因素。地方畜禽品种经过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的驯养和培育,普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和饲养条件。与外来引进品种相比,对设施条件、技术资金要求相对较低,适合农民适度规模饲养。如中卫山羊、滩羊、小尾寒羊、辽宁绒山羊等,一直以来都是当地老百姓赖以生活和增收的重要载体。用地方畜禽品种打造的畜产品品牌如滩羊、靖远羊羔肉、金华火腿、北京烤鸭等风味独特,知名度高,在市场上价格高效益好,已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字招牌,一大批以当地畜禽遗传资源为生产原料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在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标志。由此可见,保护和开发利用畜禽遗传资源,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提供了可供选择的途径。

3.畜禽遗传资源是培育畜禽优良品种,提高畜牧生产水平和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原始素材,保护意义重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研究表明,畜禽遗传资源对食物和农业生产的直接和间接贡献率,占农业总产值的30%~40%。畜禽良种既是发展现代畜牧业,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也是第一要素。畜禽良种的培育,源于畜禽遗传资源的优良生产特性。我国地方畜禽品种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具有独特的遗传性状,如繁殖率高、抗逆性强等,是培育优良畜禽品种的良好素材。由于我们的认识水平有限,在现在看来毫无利用前景的生物资源往往蕴含着令人意想不到的巨大价值。“野稗”的发现,成就了袁隆平“养活中国,养活世界”的杂交水稻,如果没有“野稗”这一生物,杂交水稻能否育成,无法知晓。

由此可见,一个物种可以兴旺一个国家,可以拯救一个民族,是一个国家真正的战略资源。长期以来,由于单纯追求畜产品数量上的增长,普遍存在“重引进、轻培育,重改良、轻保护”的现象,缺乏对种质资源特性的深入研究,对地方品种优良特性的发掘不够。其实现在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畜禽品种,往往具有中国血统。如约克夏猪和巴克夏猪,就是老式英国猪和广东猪种杂交逐渐育成的,洛克鸡、洛岛红鸡、奥品顿鸡等国外名种,都曾有我国九斤黄鸡和狼山鸡的血缘,世界上大多数肉鸭如英国樱桃谷鸭、美国的枫叶鸭、丹麦的丽佳鸭等都有北京鸭的血统。因此,保护好畜禽遗传资源,充分挖掘其优良特性,并加以开发利用,培育出适合我国生产消费实际的新品种,对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意义重大。

4.畜禽遗传资源是满足人民物质文化消费多样化需求的宝贵资源,保护意义重大。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小尾寒羊因羊毛品质不好,产毛量低而引种改良,到八十年代初几乎灭绝,现在又被誉为“中华国宝”。过去,在人们缺衣少穿的年代,产毛是首选,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后,对肉、蛋、奶的需求又成为新的增长点,而现在,人们追求的是绿色有机、原生态的畜产品。土鸡、土鸡蛋越来越受欢迎,放养的原生态猪价格远高于工厂化高产猪肉。地方畜禽品种因其肉质鲜美、风味独特,深受群众喜爱,需求量越来越大。这说明人们的消费意愿总是在不断变化。同时,一些观赏、竞技类的畜禽品种已成为人们饲养的宠物,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满足休闲娱乐方面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人们消费呈现出的多样化趋势,要求必须对畜禽遗传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并根据人类需求适时开发利用。由此可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具有公益性、战略性和长期性,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具有重大意义。

5.畜禽遗传资源为人类发展提供无限可能,保护意义重大。大自然从来都是以物造物,没有凭空产生的物质。畜禽遗传资源的许多优异特性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去挖掘,它不仅仅给人类提供已知产品。品种内或品种之间对不同疾病抵抗能力存在差异,但是目前对很多物种、品种以及疾病的认识还不足,所以与遗传抗病性的认识也有限。或许一些畜禽品种中就存在着抗病性能表现突出的基因型,如果我们发现并利用这些特殊基因,或许能够治疗目前人类不能治疗的疑难杂症。牛黄、羊宝就是畜禽本身形成的珍贵药材。再比如,工业化带来的土地过于依赖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板结污染,严重影响粮食产量和安全性,如有朝一日人类不得不回归原始的畜禽粪肥改良土壤时,那些采食量排泄量大的畜禽品种岂不就成了珍贵资源?所以说,立足保护,科学开发,人类发展才有无限可能。

五、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及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条规定: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

2.《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二章“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第九条至第十七条。其中第九条规定:国家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以国家为主,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个人依法发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事业。第十二条规定: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畜禽遗传资源分布状况,制定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制定并公布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对原产我国的珍贵、稀有、濒危的畜禽遗传资源实行重点保护。第十三条规定:享受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的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未经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处理受保护的畜禽遗传资源。

3.农业部《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农业部负责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的管理,并负责建立或者确定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省级人民政府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的管理,并负责建立或者确定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第十二条规定: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经公告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其名称、地址、性质或者保护内容;确需变更的,应当按原程序重新申请。

4. 环境保护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中“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和保护区建设”:(1)完善已建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和保护区。(2)新建一批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和保护区,进一步加大对优良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力度。(3)健全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5.农业部《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基本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以国家为主,强化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形成以公益性保护为主、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局面;分级保护,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科技驱动;以保为主,以用促保。

六、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对策

1.摸清家底。对全国范围内的畜禽遗传资源的品种、数量、分布、特性等,进行认真全面调查和信息资料收集,能发现应该发现的不要漏过,能合并的不要重复,切实摸清家底。

2.加强保护。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是一项公益性事业,要以国家为主,强化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以保为主。要实施全面保护,对畜禽遗传资源在现时无论有用还是无用,都要实施保护,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护时,为了节省财力,对相似生态条件内的畜禽遗传资源可以合并于一个保护单位进行保护。对濒危资源实施抢救性保护,对国家级、省级保护品种加大投资实施重点保护。保护中,采取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三种形式,活体保护与基因库保存相补充,但以活体保护为主,毕竟,活体最安全且易受关注。要加强畜禽遗传资源监测与评估,尤其是没有市场竞争力的遗传资源,及时掌握动态信息,建立濒危预警机制,确保资源安全。农业部要直接深入到各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单位不定期进行抽查,力求掌握真实信息,确保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事业依法科学有效推进。

3.科学开发。保护的目的是开发利用,以用促保。在不断地充分挖掘种质资源特性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形势,顺时顺势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开发不能盲目,更不能强求,否则,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当然,我们始终要抱有积极开发的思想,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当开发的机会来临时,就要政府、企业、科研、金融、宣传等多部门齐上阵,企业唱主角,政府负责推动协调,这样才有可能开发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4.理顺机制。对企业参与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应当鼓励,但政府不能因此就摆脱主体责任。因为,企业只关注有市场效益的资源。企业的最终目的是逐利,当品种资源表现不佳不能带来期望利益时,没有哪个企业会认真积极地承担这一社会责任。政府才是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最有保障的安全闸。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单位一般都处在山大沟深、蛮荒偏僻之地,设施条件落后,交通不便。性质也是各地不一,有公益一类,有公益二类,也有企业性质。但凡市场表现力强的畜禽遗传资源,它的分布范围总是很广,规模也大,而大多数地方优良品种因为没有经济效益或经济效益表现欠佳,才需各级政府重点保护。因此,从保护畜禽遗传资源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角度出发,结合各地各单位实际,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单位能确定公益一类的不要定为公益二类,能确定公益二类的不要定为企业性质,这样既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促进保护事业的发展,还能体现政府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这一公益性社会职责的主体责任。

猜你喜欢
遗传畜禽品种
非遗传承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