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草产品加工经营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7-07-18 11:04于徐根甘兴华江西省畜牧技术推广站
中国畜牧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干草牧草加工

文│于徐根 甘兴华(江西省畜牧技术推广站)

江西省草产品加工经营现状与发展对策

文│于徐根 甘兴华(江西省畜牧技术推广站)

近30年来,江西省在推进草牧业发展时,大力推广草产品加工,推动草产品生产经营,对保障牧草饲料的均衡供给和草业产业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江西省乃至我国南方地区,仍然存在草产品加工滞后、经营市场欠缺、供需矛盾多等制约草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了解掌握当前草产品加工生产与经营市场状况,我们对此开展了系统调查,总结了发展变化,分析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可为加快推进南方草产品加工生产和经营市场建设提供参考。

一、草产品加工经营发展状况

江西省草产品加工生产应用较早,但发展缓慢。至2008年前后,随着规模养殖场的增加和加工技术的成熟以及加工设备的改进升级,草产品加工生产有所突破,但品种单调,经营制约因素多。

1.窖藏青贮为主导,解决了养殖企业的基本需求。江西省早期的草产品加工,主要是推广青贮窖窖藏青贮,但多数是奶牛养殖企业应用,一般牛羊养殖场应用很少。近10年来,随着秸秆养畜项目的实施和牛羊规模养殖企业(场)的增加,窖藏青贮在规模养殖企业(场)中得到普及应用。经对高安裕丰、上高利丰、万年鼎峰、鄱阳广联、乐平斌峰、崇仁福清、会昌荣昌谷7个不同规模牛、羊养殖企业(共5124头黄牛单位)调查统计,2016年窖藏青贮量达到4180吨,按每个黄牛单位年耗青贮草6吨(青饲草7吨)计算,达到饲草需求量的13.6%,能够基本保障青饲料生产缺乏季节的供给需要。对饲养30~100头牛的28户养殖农户的调查发现,有13户进行了适量的窖藏青贮加工,以解决冬季牧草供给不足时的饲草供应。

2.拉伸膜裹包青贮的应用,催生了草产品经营。拉伸膜裹包青贮主要利用机械设备加工青贮,技术操作简便,青贮质量稳定。江西省的规模养殖企业高安市裕丰农牧公司,在2008年利用拉伸膜裹包批量加工青贮草产品,效果良好,到2010年裹包青贮桂牧1号象草、饲用玉米等草产品达到2000余吨,在自用的基础上,大部分出售给本市及周边养殖户,为小规模养殖农户解决了饲草生产淡季的青饲料不足难题,产品供不应求。随着裹包青贮的推广应用,规模养殖企业大多都采购了设备,进行裹包青贮加工,并经营销售,从而催生了草产品市场。一个进行了拉伸膜裹包青贮加工的规模养殖企业,就是当地的一个青贮饲料加工示范基地和供应中心!据初步估算,2014年全省裹包青贮饲料销售量6000吨左右。但近2年全省加工量大量增加而销售量却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小养殖场及养殖农户种草增加或自主进行了加工青贮。

3.专业化生产兴起,生产能力充足。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引领下,江西省第一家草产品加工企业鄱阳湖草业公司于2006年成立,企业主要针对鄱阳湖湖草资源(灰化苔草为优势品种),加工裹包青贮和干草产品;2008年江西天宝草业公司成立,专门从事玉米苞叶、棒蕊压块青贮,年加工量达6000吨;之后,相继有陈氏牧业公司、九江华林草业、星子县蓼南乡新华村湖洲牧草农业合作社、鄱阳县莲湖乡张华南联合农户等一批草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户参与草产品加工生产,主要利用鄱阳湖天然草洲资源,年加工湖草(苔草、牛鞭草等)青干草超过1.5万吨。同时,全省规模养殖企业的草产品生产能力显著提升,特别是通过“南方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项目”的实施,人工种草面积大幅度增加,草产品加工设备大量添置。据项目统计,2014—2016年项目实施中,新增高产牧草种植面积2.5万亩,添加拉伸膜裹包青贮设备28套。在牧草生产高峰期,企业可根据需要生产充足的裹包青贮草产品。

4.加工设备不断改进,加工技术日益成熟并普及。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步,全省草产品加工设备不断更新改进和升级,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已基本实现收割、揉搓打碎、打捆等机械化作业。通过揉搓机替代铡草机,高大牧草或秸秆经揉搓成柔软的细丝,易压实、发酵快、包膜不易刺破,青贮质量可得到更好的保证;机械割草、揉草打捆,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劳力强度。而且加工机械设备的改进和应用,使加工技术简单化,广大用户易于掌握和操作,参与草产品加工的养殖企业或农户不断增加,技术应用也不再成为难题。

二、草产品加工经营成效

1.牧草生产利用率提高。一是通过草产品加工,真正做到牧草在适宜时期及时收割,既可保证饲草品质,又能提高产量;二是确保牧草丰余期生产过剩时及时收割加工贮藏,可避免牧草生产的浪费,并解决了四季供青问题;三是草产品加工使牧草生产转化成为商品草产品而进行市场配置和流通,牧草生产利用率得到大幅提高。

2.促进了秸秆资源化利用。在草产品加工生产实践中,生产企业不断创新青贮加工方式,各类秸秆与牧草混合青贮利用增加,高安市裕丰农牧公司利用花生藤与象草青贮、鄱阳广联农牧公司利用饲用玉米加入甜叶菊渣青贮,都达到了提高青贮质量和品质的良好效果。吉安牛牛、上高利丰牧业等大量订购甜玉米秸秆加工青贮。龙南新农佳农业公司在甜玉米种植过程中,原作为废弃物的玉米秸秆通过青贮加工,年生产销售2000余吨,即减少了秸秆污染处置问题,又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企业养殖水平明显提高。草产品加工的突破和普及应用,有效保证了优质饲草的四季供青需要,企业养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同时,牧草生产利用率的提高使草地载畜量增加,企业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有力促进了草牧业的发展。

4.鄱阳湖湖草资源得到适度开发利用。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过水性淡水湖泊,枯水期草洲面积达143.2万亩,多数为苔草型、牛鞭草型和狗芽根型草地,草品质优良,草产量高(一次测产鲜草857~1600千克/亩),具巨大开发潜力。特别是近年来因血吸虫病防治及生态保护需要,鄱阳湖区全面实行封洲禁牧,牧草生长丰盛,通过企业和农户参与湖草加工开发,为鄱阳湖湖草资源开发利用开启新模式,探索了新途径,并在自然干燥条件下成功批量加工品质优良的青干草产品。

5.草业生产效益显著提高。据加工企业测算,草产品加工经营效益良好。高安裕丰农牧公司以桂牧1号象草生产加工为主,平均每亩鲜草产量2.5万千克,可加工裹包青贮草产品18吨,成本350元/吨(鲜草生产成本200元/吨,加工材料成本110元/吨、人工成本40元/吨),产品出售价格550元/吨,利润200元/吨,亩产值达9900元,每亩利润3600元。万年鼎峰牧业公司加工袋装青贮玉米,合计成本376元/吨(种植生产成本300元/吨,加工人工成本26元/吨,塑料袋成本50元/吨),产品出售价格550元/吨,草产品利润174元/吨。

三、草产品加工经营存在的问题

1.青干草加工受气候条件和草品种的双重制约。青干草是应用最广泛、最经济的草产品。但江西省青干草加工受气候条件和草品种的双重制约。在3~5月生产的多花黑麦草、小黑麦、燕麦适合加工青干草,但雨水天气多,自然干燥困难,人工干燥成本太高,难以推广应用;8~11月为高温少雨天气,但主要是象草、高丹草等高大草品种生产,不适宜加工青干草。因缺乏品质优良可加工青干草的草品种,所以目前江西还没有人工牧草的青干草加工生产。鄱阳湖天然草洲的苔草、牛鞭草可在9~11月选择连续晴朗天气时打草,通过自然干燥加工青干草,但受天气变化影响大,青干草的加工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2.青贮草产品经营渠道狭窄,市场拓展难度大。裹包青贮草产品是适合作为商品流通的草产品,但其水分含量高,不仅运输费用偏高,更关键的是裹包青贮草产品存在长途运输难题。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由于路途颠簸振荡,容易造成裹包松软,从而发生二次发酵或导致腐败。因此其经营市场仅局限在周边区域,市场有限,经营渠道狭窄,大范围市场拓展难度大。尽管省内青贮草产品生产能力充足,但生产容易销售难。目前,青贮草产品更多的是自用,还难以成为草产品流通市场的主导产品。

3.专业化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生产经营不稳定。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江西省一批草产品加工企业相继兴起,带动了草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但企业的技术基础薄弱,缺乏产品开发拓展能力,专业化水平较低。如鄱阳湖湖草加工企业,只能在自然天气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正常加工,而鄱阳湖草洲受水位、天气变化影响大,企业生产加工极不稳定,草产品市场拓展受限,生产经营波动大,企业难以维持发展,鄱阳湖草业公司、陈氏牧业公司至2014年基本未开展加工生产。目前主要是环鄱阳湖周边的合作社和农户,借助自身的主人地位和加工成本低、作业便利的优势,从事加工生产,但加工是“看天吃饭”,规模小、加工量少。

4.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产品市场认知度低。鄱阳湖湖草加工生产的青干草品质优良,但由于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产品缺乏知名度,销售市场波动大、认知度低,产品销售价格相对偏低,生产效益欠佳。

四、发展对策与建议

1.要高度重视发展草产品加工业,加强宣传和技术推广。草产品加工是草业产业化建设的根本基础,在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以及政策制订和工作部署中,必须高度重视发展草产品加工业,只有草产品加工业的大发展,才能真正做到牧草生产与草食家畜养殖有效对接,提升草牧业生产水平和能力,提高草牧业效益,实现草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提高人们对发展草产品加工的认识,广泛普及草产品加工技术,依靠大众的实践和创新,促进产业不断发展进步。

2.加大扶持力度,增加优惠政策与项目支持。南方草产品加工业基础薄弱,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扶持项目,鼓励和引导企业、农户参与发展草产品加工。建议南方省份也应将金融、保险等对农业的扶持政策扩大到草产品加工业;将草产品运输纳入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目录,享受减免公路通行费政策,降低运输成本,推动草产品市场流通;草产品加工企业能参照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推行草产品加工补奖政策,给予加工企业适当补奖,增强企业参与草产品加工的积极性;启动草产品加工基地建设项目,扶持草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带动草产品加工业规模化发展。

3.加强技术开发研究,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科技水平。草业科技进步是草产业发展的推动力。要全面加强草产品加工的技术开发研究,推进先进科技的应用,提升产业发展科技水平。一是加强草产品加工专用草品种的选育筛选,培育品质优良、适应性强、加工简易的优质草品种,以降低加工成本,生产高质量的草产品。二是加强加工技术的创新研发,重点在牧草干燥技术、高水分干草捆贮藏技术、防霉技术、微生物添加剂等应用技术方面不断创新升级。三是加强草产品加工机械的研制,突出高效、安全、便利,为草产品加工提供先进实用机械和工艺。

4.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打造品牌产品。支持规模企业参与草产品加工,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等技术单位联合,提高企业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带动草产品加工产业的规模化、区域化发展。在做强做大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支持加强引进、联合、联盟与合作,整合优势资源,树立品牌,打造高品质产品,拓展产品市场,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5.构建草产品交易市场平台,完善草产品质量检测评价体系。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引领了我国传统农业向信息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转变。草产品同样应借助适宜的电子商务模式,构建具备公信力的交易市场平台,以服务于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解决草产品买卖难的信息问题,帮助草产品生产企业与草食畜养殖企业的对接,满足各方需求,实现互通互利。同时,由于草产品种类多、品质差异大,需抓紧完善草产品质量检测评价体系,制订质量评定分级标准,为规范草产品交易提供标准参考依据,保障草产品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干草牧草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牧草病虫害及牧草保护工作探析
紫花苜蓿干草调制要点
养兔牧草品种咋选择
牧草的种植管理与利用
Around the Farm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小小数迷泽西之智解农场报复计划
初探优质牧草周年均衡供给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