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羊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7-07-18 11:04高书文山西省忻州市畜禽繁育工作站
中国畜牧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忻州市肉羊存栏

文│高书文(山西省忻州市畜禽繁育工作站)

● 地方之窗

忻州市羊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文│高书文(山西省忻州市畜禽繁育工作站)

山西省忻州市山多坡广,农民历来有养羊习惯,但就饲养现状而言,各方面还需提升,才能适应市场、提高效益。希望本文能对忻州市羊产业发展有所帮助。

一、忻州市羊产业发展概况

1.忻州市羊产业发展现状。至2016年底,全市羊存栏456.4万只,其中,绒山羊存栏194.2万只,绵羊存栏262.2万只;出栏347.2万只,其中,绒山羊出栏146.7万只,绵羊出栏200.5万只,出栏率为76.07%。羊肉产量50520吨,其中,山羊肉产量19096吨,绵羊肉产量31424吨,山羊只均产肉量13.02千克,绵羊只均产肉量15.67千克。出栏率和胴体重均较低,良种生产水平落后,需大力发展,夯实产业基础。

2.忻州市饲草料资源现状。全市天然草地有6个类型,总面积1048.27万亩,年载畜量为230.4万个羊单位。其中,喜暖灌木草丛类草地1267076亩,占全市草地总面积的12.09%,年载畜量为240222个羊单位;山地灌丛类草地2622693亩,占全区草地总面积的25%,在全市14县(市)都有分布,是忻州市主要的基本草场,年载畜量为650481个羊单位;山地草原类草地3245504亩,占全市草地总面积的30.95%,年载畜为425864个羊单位;山地草甸类草地3006659亩,占全市草地总面积的28.67%,年载畜量为886089个羊单位;低湿草甸类草地5500亩,占全区草地总面积的0.05%,年载畜量为2885个羊单位;疏林草地类草地为335301亩,占全市草地总面积的3.2%,年载畜量为98374个羊单位。

全市现有人工草地300多万亩,牧草种类主要有苜蓿、沙打旺、柠条等。粮田面积750万亩,年产作物秸秆263万吨以上。年粮食总产量100万吨,用于畜牧业的饲料粮约25万吨;年糠麸总产量约10万吨;年油饼产量约3万吨;加工副产品及其他饲料资源9.56万吨,块根、块茎、瓜类及青饲料13万吨。林地571万亩,年产大量树叶和树籽75.8万吨。饲料资源丰富,为发展羊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忻州市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忻州市羊饲养生产方式以粗效经营为主,生产技术和设备落后,生产效率较低,面临着市场、资源、环境、成本、价格、质量、效益、疫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约束,直接限制了忻州市羊产业的发展水平。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羊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广大的科研人员、企业和养殖户对羊产业的科技、经营和运行模式进行了大量探索,但忻州市羊产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

(1)良种化程度低。由于饲养管理粗放,缺乏系统的选育措施,绵羊品种体格小、生产能力低下;同时,因其繁殖率低和尾脂较大,限制了产业发展。为了克服本地肉羊存在的生长速度慢、繁殖力低等缺陷,各县(区)大力推进肉羊杂交改良,引进小尾寒羊提高双羔率,引进杜泊羊、萨福克、特克赛尔等肉用绵羊提高肉用性能。但引种数量有限,难以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目前,忻州市种羊场有23个,共存栏种羊1.2万余只,基本上是自繁自养,对外供种能力不足。到2020年,全市羊饲养量将达到2000万只(其中存栏800万只,出栏1200万只)的目标,公母比例按照1∶50计算,需种公羊16万只。但种源缺乏,改良进程缓慢。

(2)生产水平低。忻州市养羊业总体生产水平较低,山羊胴体重13.02千克,绵羊胴体重15.67千克,仅为养羊发达国家美国(30千克)生产水平的50%,高档羊肉所占比重不足5%,生产方式和管理水平落后。近年来,尽管在重点产区推广了肉羊饲养技术,但养羊户还是以传统的生产方式为主,尚未从饲养管理粗放、繁殖率低、生长速度慢、出栏率低、经济效益差的困境中解脱。

(3)规模化程度低。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忻州市建立了养殖小区200多个,但养殖小区利用率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存栏1000只的羊场所占比重不足1%,仍然以分散的农户养殖为主体。公司与农户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买卖关系,缺乏利益共享机制,养羊户难以得到互助合作的好处。

(4)繁育体系不健全。原种场、扩繁场和商品场分散,专业分工不明确。人工授精技术不普及。肉羊繁育重引种,轻选育;重改良,轻培育。各地对利用国外肉羊品种改良地方品种有很高热情,但不进行杂交组合筛选和遗传改良评估,引种存在一定盲目性。在实践中,广大养殖人员错误地认为凡是引进的品种均为种羊,引种质量不高,杂交效果不明显。

(5)饲草生产供应不足。目前,忻州市羊产业集中的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同时,由于饲草季节供应不均衡,特别是冬春季节饲草缺乏的问题普遍,尚未建立起草畜配套的发展体制,草地生态保护力度不足。

(6)服务体系不健全。忻州市产业技术推广网络不健全,畜牧兽医服务体系薄弱,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水平难以适应生产高速发展的需要。分散饲养方式使得现代肉羊技术推广组织成本提高,资金和相关专业队伍的缺乏使得肉羊技术推广举步维艰。

(7)防疫难度大。分散养殖和集中养殖都增大了疫病的防控难度。随着市场流通的日益活跃,羊只调运频繁,传染病概率呈上升态势,疫病防治已成为羊产业发展的重大难题。

(8)屠宰加工滞后。忻州市现代肉羊屠宰及加工企业较少,90%以上都是活体贩卖或私屠乱宰,质量安全水平较低,深加工、保鲜能力差,缺乏品牌和市场竞争力,时常出现结构性、季节性“卖难”现象。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衔接不紧密,产供销相脱节,没有形成相互促进的产业化运营机制。

(9)资金支持体系不完善。忻州市缺乏对羊产业基础性、长远性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如良种培育、草产品加工、防疫体系、市场体系建设等。投入不足且环节单一,影响着羊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对策

1.产业决策和信息咨询。业务部门要开展产业现状调研,撰写调查报告,进而通过召开研讨会、座谈会为市政府和县政府提供产业形势与发展状况分析,并提出产业发展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为市政府和县政府制定羊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提高政策措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科技创新。着力培育晋岚绒山羊双胎新品系、晋神高繁母羊、“秀荣”肉羊新品系3个新品种(系)群体并推广应用,大幅度提高繁殖效率、加快羔羊生长发育速度,使绒山羊生产实现三年五产、一胎双羔,绵羊生产实现两年三产、一胎双羔,育肥羊日增重增加50克以上。

3.技术推广。着力开展人工授精、全混合日粮调制、饲草和秸秆加工利用、疫病综合防控关键核心技术的示范推广,提高种公羊的配种效率,实现全年营养供应均衡,提高饲草和秸秆的利用效率,减少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保障生产和产品安全,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

4.技术培训与服务。在市、县、乡不同层面开展核心关键技术的集中培训,并选择示范场(户)进行核心技术的典型示范,在应用场(户)开展现场技术指导与服务,使核心技术扎根基层并应用于生产,使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同时,通过技术培训、示范和指导,培养一大批基层技术人员,使他们成为技术创新和服务的生力军。

猜你喜欢
忻州市肉羊存栏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提高肉羊繁殖率的综合性技术措施
肉羊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忻州市强力推动药茶产业发展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县:坐在家里能养鸡
肉羊快速育肥综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