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县发展绿色畜牧业走出新天地

2017-07-18 11:04陈卫南浙江省缙云县畜牧兽医局
中国畜牧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缙云县畜牧畜禽

文│陈卫南(浙江省缙云县畜牧兽医局)

胡理明(浙江省丽水市畜牧兽医局)

缙云县发展绿色畜牧业走出新天地

文│陈卫南(浙江省缙云县畜牧兽医局)

胡理明(浙江省丽水市畜牧兽医局)

浙江省缙云县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治理畜禽养殖污染为突破口,以发展高效绿色畜牧产业为主线,坚持“污染整治做减法、生态养殖做加法”,认真履行畜牧兽医各项监管职责,全面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获得了省委省政府的通报表彰,主要做法如下。

一、把握转型升级的总基调不放松

1.优化产业区域布局,率先开展定点养殖。充分利用当地生态资源优势,科学编制《缙云县生态畜牧业发展和布局规划》,明确畜牧业的发展目标、建设重点和保障措施。在2009年畜禽养殖禁限养区划分的基础上,调整畜禽养殖禁限养区,进一步细化宜养范围。同时,按照“畜牧进山、养殖上山”的基本原则和“农牧结合、循环利用、达标排放”的总体要求,在全市率先实行畜禽定点养殖,确定14个符合要求的区块,总计面积700余亩。目前,已建成投产10个,累计投入资金1900多万元,新建养殖栏舍13000多平方米,新增生猪生产能力1万多头,发展态势良好。

2.重拳整治养殖污染,探索生态消纳模式。出台《畜禽定点养殖和禁养区养殖场拆除意见》,通过现场办公、专项督查、月度考核等方式,加大工作力度,累计拆除“低小散乱”养殖场377家,处置家畜3.5万头,拆除栏舍2.6万平方米,补助资金2000余万元。对保留的80余家规模猪场,制定“一户一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方案,督促养殖业主建立和完善“二分离三配套”等治污设施。积极谋划沼液循环利用体系,制定《缙云县畜牧养殖排泄物循环利用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拟建就地消纳、就近利用、异地利用三种循环模式的试点样板。推广“猪—沼—农作物”和“发酵床养殖—有机物—农作物”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按照“政府支持、企业运作”的思路,探索就地消纳与区域性配送相结合的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机制。目前,已建立双溪口黄弄养殖场种养结合就地消纳模式、七里乡施金翠家庭农场新开地地力培育就近消纳模式,为全县树立了可看、可学、可用的循环利用典范。

3.创新养殖巡查监管,加快美丽牧场建设。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后,缙云县及时将工作重心向养殖管控转变,组建畜禽养殖场巡查微信平台,健全长效防控机制,要求巡查人员对所属辖区养殖场进行每周一次巡查,实时发送位置、巡查照片、文字说明至微信平台。平台管理人员进行信息登记及抽查回访,登记信息纳入巡查人员年终考核。针对巡查中发现的、群众举报的偷拍漏排等环境污染事件,由管理员汇总后,及时与环保、公安等部门联系,严肃查处。保障G20期间,平台共计发送信息160余条,排除养殖隐患3个,有效巩固了治理成果,是实施智慧畜牧创新工程的一大措施。2016年,为推进美丽牧场建设、实现转型升级版,县里制订方案,明确了建成4家美丽牧场的目标任务,鼓励农户美化、绿化、园林化,积极探索“一三互动、农旅结合”发展美丽牧场,共争取畜牧业转型升级资金800多万元。如七里乡万松村姑弄养猪场,过去污染环境效益低,周围群众反响大,如今投入资金350多万元,规划整齐的房屋,配上先进机械设备,场内不时泛过阵阵花香,不仅美化了环境,也提高了效益,实现了“破烂猪圈”向美丽牧场的华丽转变。

二、围绕提质增效的总目标不懈怠

1.注重挖掘麻鸭资源优势。加强科研合作,依托缙云麻鸭优良遗传资源,培育体型小、产蛋高、耗料省的优良地方品种,成为浙江省首个通过地理标志认定的畜禽品种,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创新麻鸭饲养模式,开展缙云麻鸭旱养、蛋鸭笼养模式试验,为蛋鸭养殖业从传统的粗放型生产向现代清洁、高效、集约化生产模式转变提供了示范,提高了饲养效益。

2.注重发挥产业整合效应。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突出扶大培强,壮大畜牧经营主体。如以白力岙养猪场为代表的产业主体,依托勇平生猪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创新 “分段养”“保效益”“款互助”“再分红”的分配机制,带动周边农户增收;创新开展“互联网+畜牧业”试点,实施养殖自动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产业层次,多次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更加重视产品文化内涵,通过组织产品展销推介活动,打响生态精品畜禽产品品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培育“五莲星”“阿贤”等多个全国知名品牌。不断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建设集文化、养生、体验于一体的中华蜜蜂文化主体园,打造“甜蜜事业”休闲观光新样本。

3.注重高端引领特色发展。坚持绿色生态主题,加快精品特色畜牧产业发展,积极鼓励饲养牛、羊、兔等以食草为主的节粮型家畜,推进以蜜蜂养殖业为主的林下经济发展。在全市率先引进湖羊养殖,与市农科院合作,推广低水分青贮技术,开展茭白秸秆、废弃菌棒转化湖羊饲料的资源利用示范,提升湖羊饲养效率,目前全县湖羊存栏9000余头,规模总量占全市第一。利用大洋山稀有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成功引入西藏品种—藏香猪,通过半放牧饲养方式,做成了独有的特色产业,成为缙云县高端畜产品的代表。

三、坚持服务为民的总理念不动摇

1.构建县乡村三级防疫监督网络。在县级层面,畜牧兽医局(动物卫生监督所)集行政管理、监督执法、技术指导职能于一体,在人员配置上突出强化动物卫生监督管理的力量。在乡镇层面,5个区域畜牧中心所(动物卫生监督分所)负责实施动物检疫、防疫、监督以及畜牧生产工作。在村级层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聘用较为固定的村级防疫员52名,负责农村散养畜禽强制免疫、疫情报告以及动物卫生监督协管工作。

2.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目前,缙云县已在五云、新建等9个畜禽主产乡镇建成区域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池,设置醒目警告标志,落实专人负责管理,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规模养殖场自行处理、农村散户集中处理的综合体系,无害化处理能力已覆盖全县。养殖环节病死畜禽在乡镇政府监督下,严格依照“五不准一处理”的要求实行无害化处理。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也定期开展督查,并组织开展乡镇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池管理工作培训会议,确保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池安全有序运行,严防病死畜禽及其产品流入市场。

3.强化基层实验检测能力建设。浙江省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发布后,认真编制《缙云县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投入近300万元,完成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改建、基层检疫申报点和动物卫生监督分所规范化改选。共改扩建实验室300平方米、改造检疫工作用房120平方米,购置超低温冰箱、超纯水机、检疫、取证等设施设备101台(套)。县兽医实验室硬件设施水平领先全市,进一步提升了全县动物疫病的监测诊断能力,为区域性动物防疫工作提供了较强的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缙云县畜牧畜禽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紫薇小学五(6)羲之中队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
缙云县团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