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常见呼吸困难疾病的类症鉴别

2017-07-18 11:04李建福山东省庆云县畜牧兽医局
中国畜牧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病猪仔猪肺炎

文│李建福(山东省庆云县畜牧兽医局)

猪常见呼吸困难疾病的类症鉴别

文│李建福(山东省庆云县畜牧兽医局)

近年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无论是在规模养殖场还是在散养户中,猪的呼吸系统疾病都广泛存在,冬季更易高发,严重影响病猪的生长发育。经检测分析,引起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细菌、病毒等传染性病因,也有蛔虫、肺丝虫等寄生虫性因素,还有饲养管理不当而造成的中暑、中毒等原因。

有的是由一种病原引起,更多的则是继发感染或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其中,猪肺炎支原体破坏呼吸道屏障,是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本文仅就常见的由传染性病因引起的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猪病鉴别诊断阐述如下,以期为该类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1.流行特点。无明显季节性,主要侵害妊娠中后期母猪和1月龄内仔猪,病猪和健康猪的直接接触是主要的传播方式,还可通过患病公猪的精液感染母猪。饲养管理差、气候恶劣等应激因素可促使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2.临床症状。以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感染初期有类似流感的症状,发热,厌食,嗜睡,少数病猪双耳、尾部等处皮肤呈蓝色,继而妊娠母猪早产、流产,产死胎以及木乃伊胎,或弱胎增多,脐带肿大、出血,胎衣难以剥离,仔猪高度呼吸困难,死亡率很高,可达80%。

3.特征病变。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胸腹腔积液,腹膜、肾周围脂肪、皮下脂肪和肌肉等多处组织器官水肿。

4.实验室检验。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体判定。

5.防治。无特效疗法,可对症治疗。预防该病需加强饲养管理,采取兽医卫生综合防治措施,可使用疫苗预防。但要注意,一旦接种该病疫苗,在以后的养殖中不能间断,每批猪都需免疫,否则会造成病毒散播而导致发病。

二、猪气喘病

1.流行特点。遍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地方品种猪最易感,尤其是仔猪,其次是妊娠母猪,成年猪多呈隐性或慢性感染。多发于寒冷潮湿、通风不良时,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病程长。猪场一旦发病,很难根除。

2.临床症状。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可见明显的腹式呼吸。病猪初期短促连续干咳,在清晨、晚上以及运动、进食时最常见,咳嗽时站立不动,弓背伸颈,头下垂,直到痰液咳出并咽下;体温一般正常,食欲变化不大。

3.特征病变。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心叶最显著,尖叶和中间叶次之。

4.实验室检验。X光检查,微粒凝集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血清学检查可确诊。

5.防治。治疗可选用四环素类、卡那霉素、林可霉素等敏感抗生素。预防该病可使用药物或接种疫苗,但需做好饲养管理和防疫卫生工作,逐步净化猪群。

三、猪流感

1.流行特点。多发于气候骤变的晚秋、早春和寒冷的冬季,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突然发病,1~2天内迅速波及全群,发病率高,但病程短促,死亡率低,一般不超过3%。如无继发或混合感染,大部分病猪在5~7天内能够自行复康。

2.临床症状。体温升高至40℃以上,精神极度沉郁,常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阵发性咳嗽,眼和鼻流出黏性分泌物,粪便干硬。

3.特征病变。鼻、喉、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充血肿胀,含有大量泡沫状黏液,肺部病变呈紫红色,其周围组织气肿、苍白,界限分明,颈部、肺部和纵隔淋巴结水肿。

4.实验室检验。通过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判定。

5.防治。无特效药物,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即可自行康复,可使用药物对症治疗和防止继发感染。预防该病主要是切实落实兽医卫生综合防治措施。

四、猪圆环病毒病

1.流行特点。5~16周龄的断奶仔猪最易感,尤其是6~8周龄仔猪,一般断奶后2~3天或7天开始发病,哺乳仔猪很少感染。既可经胎盘垂直传播,也可经口腔、呼吸道等水平传播。该病发病率高,传播迅速,易引发继发感染而使死亡率大幅增加。

2.临床症状。仔猪生长发育不良,进行性消瘦,体表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皮肤苍白,腹泻,20%左右的病猪出现黄疸。

3.特征病变。全身淋巴结异常肿大,切面苍白,肺脏肿胀、坚硬似橡皮,肺泡出血,肝脏发暗、萎缩,脾脏肿大呈肉样,肾脏显著水肿、苍白,被膜下有散在白色坏死灶。

4.实验室检验。可使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ELISA方法等血清学检查判定。

5.防治。无有效治疗方法,一旦发现病猪应及时隔离,加强饲养管理,杜绝一切应激因素,使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预防该病可接种疫苗,同时采取有效的兽医卫生综合防控措施。

五、猪肺疫

1.流行特点。人畜共患,一般为散发,青年后备猪易感,具有发病快、死亡快、传染慢的特点,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也可经损伤的皮肤传播。在猪舍过冷、拥挤、潮湿、闷热等各种应激因素作用下易发,并常与猪瘟、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并发或继发感染。

2.临床症状。常见颈下、胸前高热、红肿,触诊有痛感,体温升高至41℃以上,呼吸极度困难,叫声嘶哑,鼻内流出泡沫样黏液,有时混有血液,常呈犬坐姿势,可视黏膜发绀。病初便秘,后腹泻,病程3~5天,最后窒息死亡或转为慢性。

3.特征病变。全身浆膜、皮下组织出血,颈部皮下有大量胶冻样纤维素性浆液,淋巴结肿大,肺部肝变、水肿、气肿和出血,呈纤维素性肺炎,切面似大理石样。

4.实验室检验。采集病料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到特征性的两极浓染的巴氏杆菌,必要时进行细菌分离、鉴定。

5.防治。一旦发病立即隔离病猪进行治疗,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喹诺酮类及磺胺类等多种抗菌药物有效,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应激因素,可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六、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1.流行特点。2月龄以上尤其是3~5月龄猪最易感,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冬季常见,集约化大群饲养条件下最易接触感染,通风不良是该病发生的重要诱因。呈“跳跃式传播”,急性暴发时,感染常会从一栋猪舍跳跃到另一栋猪舍。

2.临床症状。典型的肺炎和胸膜炎症状,急性型体温升高至41~42℃,呼吸极为困难,常呈犬坐姿势,食欲废绝,临死前从鼻中流出带血泡沫液体。慢性型病猪体温不高,间歇性咳嗽,食欲不振,生长缓慢。

3.特征病变。两侧性肺炎,肺充血、出血、水肿和呈肝样变易碎,呈紫红色,肺间质充满血色胶冻样液体,胸膜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沉积,胸腔内有带血色的液体,迅速死亡病猪的气管和支气管腔内充满泡沫样血色黏液性分泌物。

4.实验室检验。直接涂片镜检、细菌分离鉴定或进行血清学检查。

5.防治。青霉素、喹诺酮类等抗菌素均有一定疗效,但要早期用药、交替使用和连续给药,宜采用大剂量肌肉注射。由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血清型众多且交叉保护性不强,使用药物是目前预防该病的主要方法。

七、猪萎缩性鼻炎

1.流行特点。任何年龄的猪都可感染,但仔猪最易感,尤其是长白猪。主要经呼吸道传染,传播缓慢,多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

2.临床症状。鼻炎,频繁打喷嚏,流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吸气困难,不断摇头拱地,搔抓或摩擦鼻部。发病3~4周后鼻甲骨开始萎缩,致使鼻腔和面部变形,鼻端向上翘起或歪向一侧。病猪体温一般正常,但生长迟滞,有的成为僵猪。

3.特征病变。鼻腔的软骨和鼻甲骨软化、萎缩,尤其是下鼻甲骨的下卷曲最为常见,鼻中隔弯曲变形甚至消失。

4.实验室检验。X光检查或采集病料涂片染色镜检。

5.防治。多种抗菌药物均有疗效,可通过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接种疫苗或使用敏感药物可预防该病。

八、副猪嗜血杆菌病

1.流行特点。3月龄以下尤其是断奶仔猪最易感,常继发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最常与气喘病混合感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2.临床症状。体温升高,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皮肤及黏膜发绀,关节肿胀,跛行,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死亡时体表发紫,腹部膨胀。

3.特征病变。全身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尤其以胸膜炎、心包炎、肺炎最为明显,有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严重者呈豆腐渣样,心包及腹腔积液,肝脾肿大,与腹腔粘连。

4.实验室检验。通过细菌分离鉴定或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等血清学检查判定。

5.防治。一旦发病立即隔离病猪进行治疗,并口服抗菌素类药物全群预防。磺胺类、喹诺酮类等多种抗菌素有效,可通过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预防该病还需加强饲养管理和严格消毒,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猜你喜欢
病猪仔猪肺炎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病猪喂药有办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