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学”与“水墨”的邂逅
——探寻“东方美学”如何在现代语境中发展“新工笔与新水墨”

2017-07-19 08:09姜向阳孙国喜
国画家 2017年2期
关键词:工笔艺术作品水墨

姜向阳 孙国喜

“东方美学”与“水墨”的邂逅
——探寻“东方美学”如何在现代语境中发展“新工笔与新水墨”

姜向阳 孙国喜

中国传统的水墨绘画在历史的长河中凸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哲学内涵。近现代以来,在复杂多元的艺术思潮之中,艺术家们对于有关传统国画改良与发展问题的探讨似乎从来都没有停歇。因此在这种探讨与争辩的过程中,像“水墨画”“实验水墨”“新水墨”等相关词语就跳进了人们的视界之中。

当然不可否认讨论和研究传统国画的现代转向问题是一件好事情,但我们的目光不能仅仅放在“转”与“不转”的问题上,而应将精力放在探寻水墨绘画的内在情感与价值精神如何在现代艺术的语境中得到表达。实际上,艺术家们可以思考得简单一点,不论是传统的国画、实验水墨还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新工笔与新水墨,它们其实就是一种视觉表现形式而已。好比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在明末清初就已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深刻的哲学感悟,而八大的作品较东晋顾恺之的绘画则有了清晰明确的审美趣味和精神内涵。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八大的作品比顾恺之的画更具“现代气息”,而今,我们毫不犹豫地将八大的画归类在“传统绘画”的范畴里。那么,东晋时期的顾恺之又怎会预见经过漫长历史的发展与演变而形成的“文人画”艺术风格形式呢?可想而知再过千百年,当今所谓的“新工笔与新水墨”也会被我们的子孙后代看作一种传统艺术风格的绘画,因此“传统”这个概念是在相对意义语境下产生的。

无论水墨创作风格如何发展与变革,其内在核心思想才是最能反映作品真正价值的。2016年11月,上海言午画廊举行的“言——东方美学的再发现”水墨展就充分地从水墨作品的美学意义上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言说”,而这场“言说”是由艺术作品本身发起的,旨在通过展出的作品与展览的形式来探索“东方美学”的现代意义。“言”展览的策展人朱小钧强调了此次展览的主题是:中国传统的再探寻,东方美学的再发现。为何在当今倡导对“东方美学”再发现,这是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的。“新工笔与新水墨”的出现的确提供给国内青年艺术家一个非常轻松、活泼的发展空间,他们可以自由地用水墨材料随意地表现和传达他们的精神思想。虽然自由的环境可以为我们带来优秀的艺术作品,但也能带来诸多“不良文化”。在层出不穷的青年水墨艺术家和堆积如山的水墨作品中,我们既看到了水墨作品的生命在现代社会文化中的发展与延续,也看到了一些带有“消极色彩的艺术元素”在作品中体现,因而“思辨”的意义在现当代水墨创作环境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优秀的传统水墨作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震撼,更是引发了人们在哲学层面上关于精神与价值的思考。当代水墨不能因为拥有宽松自由的发展空间而失去了对于水墨核心价值的认知,所以当代水墨画家在基于主体创作的过程中既要牢牢把握好艺术作品的价值观念,也要将时代精神这条主线贯穿在作品当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闪烁着耀眼的光彩,尤其是东方的美学观念在几千年的沉淀过程中更是深刻地体现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内涵。

这次“言”主题的水墨展览中邀请了高茜、贾宽、李百鸣、李娜、李振、秦艾、魏久捷、徐华翎、徐累、谢天卓、杨东鹰、袁铭林、曾健勇、曾志钦、朱小坤、祝铮鸣等17位在新工笔,新水墨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中青年当代艺术家参展,他们的作品一方面强调了“新工笔与新水墨”的当代性,另一方面将中国美学思想加以在作品中体现,其中包含了以“中国传统典故”再创作的《史记·玄武门之变No.2阳谋》,还有以成语“龙马精神”和“一叶障目”创作出的《龙马图》和《障目》,以及根据经典小说人物形象“孙悟空”创作的绘画作品《大圣6》。这些作品在阐释东方美学观念的过程中与生活在中国现代社会的人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生活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对于各种成语和历史典故耳濡目染,他们长久地沉浸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东方美学中而不自知,这些文化和美学观念就如同“空气”一样环绕在他们的身边并不能使他们获得清晰的感受,而看到“言”主题的水墨作品时,这些由大众所熟知的“传统和美学”通过采取现代的表现手法和水墨语言而被阐释出来,使人们感到新奇又熟悉。从这个角度上来分析,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于创作的主题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选择了不恰当的主题不但不能很好地传达出艺术家的创作思想,而且还会错失一次与大众产生共鸣的机会,这样来看,“新工笔和新水墨”除了要带给人们视觉冲击之外,还要提供一种深层内涵的现实意义的思考。

中国传统水墨讲究“文人精神”,而“文人精神”又是中国文人画的核心价值,文人墨客通过笔墨抒发心中的情感思想,畅快淋漓地将所想表达的内容描绘在纸上。这种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在文人画中的发展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我们钦佩古人高超的绘画技法与思辨的哲学精神,古人作品中极简的笔触和落墨的瞬间是情感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是人格与艺术的高度结合,所以文人画的文人情怀才显得弥足珍贵。因而我们会思考当代水墨的精神何在,价值何在。太多的当代水墨作品只是在形式上来迎合当代艺术的大环境和大背景,将花哨的、前卫的元素附会在作品上,这里不是批评当代水墨不能拥有前卫的元素,而是想说明没有精神内涵、价值导向的花哨作品最终会走向凋零。中国是一个讲究文化、讲究历史传承的国家,这是在长期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植根于人们意识形态里的,潜移默化形成的,东方美学观念也会扎根在孕育我们成长的文化土壤之中。东方美学再发现的意义就在于将传统的审美经验加以整合为现当代所用,当代水墨的发展完全可以跳出“传统”这个大的范畴去寻求新的“生命之撑”,但我们也没有理由完全摒弃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东方美学中最为核心的范畴就是“意象”,艺术家通过对“意象”表述使艺术作品获得更高的精神追求。“意象”中的“意”可以理解为艺术家作品中的思想情怀,而“象”可以理解为传达思想情感的载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而这四句中出现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空灵幽美的自然景象,这种通过“意象”而展现在人们思想意识形态中的画面更加具有一种灵动的空间美感。“言”主题的水墨画作品展中的展出作品就是抓住了“意象概念”,通过画面的构思、布局、表现主体、色彩搭配组合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意象”性艺术作品。艺术家对于“东方美学”的把握主要体现于对所想表达物象的概括能力,他们通过对元素的提炼与加工形成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符号,这不仅可以突出表达所想描绘的物象,也可以帮助艺术家总结寻找属于自己的绘画艺术风格,这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言”主题水墨画展览作品在突破绘画主题、表现形式的情况下,对于展览的布置上也做出了别出心裁的创新之举。立足中国传统美学基础,将更多能够体现“东方美学”观念的元素加入到展览的展示过程中。明清家具、高古石刻等中国传统美术元素的加入使得展览所处的环境拥有了一种“东方美学”的趣味性审美环境,置身于展览现场的观赏者除了能近距离地观看绘画作品,而且还能与这些老家具、老物件所形成的“情感环境”产生共鸣,此举在营造古典美学的观赏氛围时,更将观赏者带到一种“东方美学”的虚拟环境之中。策展人的用意是在于通过这些不同的“美学元素”的组合来找寻一条由古代连贯现当代的“线索”,让“东方美学”以更加真实、自然的面貌展现在观众面前。

无论是“新水墨”还是“新工笔”,都是新一代艺术家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中对于艺术坚持不懈的探索。我们既要尊重艺术作品,更要尊重艺术精神。我们寄希望于水墨艺术家在当今宽松自由的艺术环境中能够坚守本心,坚守对哲学精神的把握,创造出有价值,符合时代精神的优秀艺术作品。基于此,艺术家们应该不断地夯实自己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思想而获取更加富有价值的创作思路和灵感,我始终坚信不朽的艺术作品必定能传达出高尚的内在精神价值和符合时代气息的审美趣味。“东方美学的再发现”只是从美学观念上来探索“新工笔与新水墨”的发展道路,而探索和发展“新工笔与新水墨”的思路和方法有很多,在多元文化的碰撞过程中,我们期待遇见更加青春而美好的水墨艺术作品。

1.陈刚.《究竟什么是“新水墨”》.美术[J].2014.

2.耿涵.《新水墨概念探讨:从“新水墨”的语境与意指谈起》.天津美术学院学报[J].2013.

3.贾方舟.《柳暗花明:走向当代的新水墨》.文化研究[J].2014.

4.彭修银,李颖.《东方美学中的“意象”理论》.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5.

5.彭修银,齐静.《东方美学原始意象的表现形态》.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4.

魏久捷 史记·玄武门之变 No.2阳谋100cm×210cm 绢本设色 2016年

猜你喜欢
工笔艺术作品水墨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水墨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
《夏日》国画工笔
泼尽水墨是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