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会计学徒制”会计人才培养实践探索

2017-07-19 17:43张奕
商业会计 2017年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互联网

张奕

■中图分类号:F230;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7)08-0125-02

摘要:文章主要考虑“互联网+”对会计人才培养和会计学徒制试点的影响,确立未来以“互联网+会计学徒制”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以网络代理记账平台的建立为契机,提出一个基于“互联网+”为主线的新会计人才培养实践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 会计学徒制 人才培养

一、“互联网+会计”新的会计生态体系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财会工作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正在与互联网深入融合,从传统手工核算到会计电算化核算,再到现在的“互联网+”阶段。“互联网+会计”新的会计体系对财会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一)电子介质、电子凭证全方面使用

互联网技术下,财会业务的数据载体发生了根本变革。一方面,硬盘、内存等电子介质逐步取代原来的纸张;另一方面,电子发票等原始凭证、电子记账凭证和电子账簿广泛应用,逐渐取代纸质凭证,快速促进会计工作实现无纸化,自动化的处理方式使财务人员从大量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简化了会计业务的处理程序和流程。

(二)会计工作环境呈现现代化、网络化特征

传统的会计工作工具一般包括算盘、计算器和人工做账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下的会计处理工具变为了计算机、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全部采用网络版的会计软件。信息加工的效率大大提升,会计数据处理的精准度大大提高,人员和人员、部门和部门、企业和企业、企业和政府机构之间的相互合作、信息共享程度大大加强,信息传递和反馈的速度越来越及时。

(三)对传统会计假设理论提出了挑战

“互联网+会计”下,产生了大量的虚拟公司,这对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提出了疑问;会计工作中会计信息以电子数据的方式传递,这对货币计量假设造成动摇;阶段性、临时性的网络公司的成立,对持续经营提出挑战;会计工作、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同步性,使会计报表的编报发生了重大改变。

(四)会计职能由“事后算账”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

传统的会计工作以事后核算、记录为主。由于电子凭证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会计核算基本可以和经济业务发生同步进行,明显快过以纸质发票为基础的事后核算。会计职能正在从传统的“信息处理和提供”转向“信息的分析使用和辅助决策”,从“事后算账”转向“事前预测、 事中控制”,相比传统会计工作方式更能发挥会计的预测、决策、分析、控制、監督等辅助功能,更好地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

(五)税务处理已普遍实施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逐渐融入会计工作,税务系统金税三期的上线,大数据、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已基本实现网络化税收申报与缴纳,极大简化了税务工作者的日常工作。

二、“互联网+会计”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给财税工作带来深刻变革,高校需要重新评估现有的会计教育体系,在会计人才培养中考虑“互联网+”带来的影响。

(一)会计人才培养要从重核算能力逐步过渡到重管理会计能力

“互联网+”时代,电子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高自动化程度,使得企业不再需要大量的基层数据录入和基层核算财务人员,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然而传统会计教育一直把会计业务核算能力作为培养重点,忽略了会计工作对市场预测、财务规划、成本控制的重要作用。在重复记账基础工作被会计软件替代下,会计人才培养应该从重核算向重管理进行转变。

(二)“互联网+会计”要求学校培养出“互联网技术+会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会计专业作为应用型专业,其发展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有些财务人员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无法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也不会熟练操作财务信息软件,更无法理解共享中心、ERP为何物。“互联网+会计”就需要会计人员具备多种职业能力,既要掌握熟练的财务会计知识,还要擅长互联网技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深入调查和研究各个企业的用人需求,然后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大力培养“互联网+”会计型的会计人才。

(三)“互联网+会计”需要培养学生具有熟练的无纸化操作技能

“互联网+会计”下,业务流程的整个处理过程,都是电子数据的传递过程,基本不需要纸质化操作。在软件平台,在网络就能够进行实时做账、实时报账、实时审账,这些便捷的会计核算处理方法都要求会计人员掌握熟练的无纸化操作技能,要加强计算机能力培养。

(四)“互联网+会计”需要培养学生大数据意识和会计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互联网+会计”下,企业的会计数据操作也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这不仅要求会计人员懂会计,还要学会跟踪业务。要能在众多杂乱的数据中分析出有价值、有规律的信息,为企业的分析、决策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会计数据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会计学生对这些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具备大数据意识,对于会计专业毕业生来说尤为重要。

三、“互联网+会计学徒制”培养实践模式

“互联网+会计学徒制”是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着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会计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都将面临新的变革。

(一)创建基于互联网的学徒制业务平台——网络代理记账平台

作为会计学徒制培养的后续试点环节,在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建立网络代理记账平台是发展趋势,也是会计学徒制现代模式——校内代理记账公司业务方面必不可缺的补充。

1.大量小微型企业成立为网络代理记账平台持续运营提供业务支持。在国家“双创”若干政策的推行下,大量小微企业成立。这些企业成立初期,在考虑建账成本和会计人员员工成本的情况下,一般都选择代理记账公司帮助完成会计业务和纳税业务。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代理记账公司处于发展初期,数量比较少,再加上当地会计人员缺乏,本地代理记账公司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小微企业会计处理需要。这时,跨地区网络代理记账平台的建立就显得很迫切,为我们学徒制会计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新的业务支撑点,使得会计专业学徒制实施中建立网络代理记账平台成为可能。

2.为会计学徒制教学创建一个全真的网络工作环境。互联网的会计电算化平台是未来的趋势,会计工作要与时俱进,财务工作未来的工作空间和模式必然要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记账、算账、报账、查账等工作。建立网络代理记账平台,通过网络平台的企业业务,可以让学生熟悉网络的运行环境,熟练运用网络开始财税工作,提供一个全真的企业网络工作环境。

(二)创建具有“互联网+”特色的会计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

1.确立“互联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上面我们分析了“互联网+会计”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各种新要求,为此,高校需要深入企业一线进行调研,结合“互联网+”的信息技术手段,了解企业用人单位的新人才需求。要把“互联网+会计”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真正适应“互联网+”时代企业的需求。

2.基于“互联网+”整合会计教学课程体系。传统会计课程主要围绕会计基本核算过程进行,忽略会计网络化方面的知识传授;而“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传统会计工作由计算机替代,企业会计人员未来的工作更多倾向参与分析决策工作,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有更高的需求。“互联网+”时代下,会计教学体系要打破课程间的界限,强化网络应用技术,对会计类课程重新编排,在会计手工类核算课程相对弱化下,融入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财务分析预测等方面的课程。

3.互联网+师傅教学方式的多样化选择。会计学徒制培养过程中,师傅都是来自企业的业务能手,但是教学的时间难以保证。在“互联网+”背景下,师傅可开展多样、多渠道教学。可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实时聊天工具等现代科技作为辅助手段,建立根据每一个师傅具体时间、地点的校内校外灵活互动、课堂内外实时交流的多层次教学模式。

4.加强“无纸化会计技能”的培养。企业业务线上线下的结合,从订单下达到业务完成整个过程都在网络平台进行,电子票据广泛使用。在日常教学中,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減少手工做账的课时,减少纸质凭证的使用频率,延长财务软件、办公软件的学习时间,增加上机实践的次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尽量使会计教学过程无纸化操作,使学生尽早适应未来的工作。

5.建立网络拓展学习模块,打造“互联网+会计学徒”个性教学模式。传统教学属于大众教学,培养的是“万金油”类的学生,岗位、行业特点不太明显。不同会计工作岗位的人员工作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化,但课堂教学由于时间、人数、空间的限制基本不可能实现个别学生、个别岗位个性教学。利用“互联网+”打造会计个性化机制学习模式很有必要,也提供了一种实践途径。可让合作企业、对口企业把需要学生掌握的课外知识提炼出来,教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微信、QQ拓展学习模块,把会计岗位个性需要的知识通过网络途径让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出针对具体企业需求的会计人才。Z

参考文献:

[1]陈祥民.互联网+时代传统会计行业如何突围[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2).

[2]王兴山.企业互联网时代的管理会计[J].财务与会计,2015,(4).

[3]李方超.高职银行会计“互联网+”教学模式创新探索[J].商业会计,2016,(23).

[4]赵萍.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思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8).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