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内”与“门外”

2017-07-20 13:28宋亚会
陕西教育·教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做作业学案布置

宋亚会

为了积极响应学校对于“高效课堂人人过关”的号召,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使最终的“成效”更接近我们对于教育工作的“初衷”。近期本人仔细翻阅庆安中学导学案,认真聆听庆安中学老师讲课,并且对照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入地揣摩和反省。其中,我针对给学生“布置作业”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认为目前我的工作中存在以下三点不足之处:

1.我们站在学生家庭的“门外”,对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不足。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在这样的家庭中长期是爷爷奶奶监护孩子,即使父母在家,也很少用心监管学习和生活,更不用说辅导学习。要么把孩子喊去写作业,自己就干别的事;要么坐在跟前看不清对错;要么喊不动任其发展;要么看孩子不学习打骂一顿。因此农村孩子大多数依赖学校学知识,多数家长站在学生学习的“门外”,而我们的老师却站在学生家庭实际情况的“门外”布置家庭作业,寄希望于学生用心自学,殊不知多数学生因监管的缺失而站在知识的“门外”。我们的老师应加强对学生自制力和学习兴趣的培養,根据学生家庭实际情况留适宜于学生思考的少量作业,不能让作业流于形式。这样第二天学生才能像庆安的学生那样课堂上有话说,渐渐把学生引进预习的“门内”。

2.我们站在学生做作业的“门外”,对学生做作业的真实情况了解不足。

我们的学生多数依赖答案。从小养成的习惯是抄字词、抄造句、甚至于抄范文,一碰到作业,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思考,而是“查找答案”“询问答案”“抄答案”。这样导致很多学生做题时人在题的“门外”,因而对题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题做完了,心中不知道为何这样做,甚至题都没看,只抄答案,何来见解?自然下次碰到同类题依然不会。我们老师布置再多的作业又有何用?我们只有把目光放长远,向庆安起步那样,努力培养学生思考习惯,留少而精的思考题,才能把学生真正引进思考的“门内”。

3.我们站在学生心理的“门外”。对学生的学习压力了解不足。

庆安的导学案,大多数在每道题的旁边都有激励性的话语,温馨提示、启发学生思考;而我们的导学案这方面很少,这就不利于激发学生走进思考“门内”的兴趣。庆安的导学案每课开始前几乎都有学法指导,而且比较具体,先给学生思考方法,这就减少了学生思考的难度,给了学生思考的方向;而我们的导学案这方面的指导提示不够,不利于帮助学生走进思考“门内”。庆安的导学案探究题都有选做题,这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情选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到自己能够到,不会望而却步。我们的导学案基本上没有设置选做题,这不利于减轻学困生的压力,不利于引导学生选择思考,积极走进思考“门内”。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在“布置作业”这一项工作上下足工夫,想尽办法,努力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引导他们走进思考的“门内”。走进探究的“门内”,走进知识的“门内”,从而真正走进学习的“门内”。

编辑 张晓楠endprint

猜你喜欢
做作业学案布置
不爱做作业的丁多
做作业
独立做作业,我可以!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特别号都有了
“比例尺(一)”导学案
做作业(2则)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