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技协“银会合作”实践初探

2017-07-27 22:40叶世豪郑德胜
学会 2017年6期
关键词:科技服务融合发展

叶世豪 郑德胜

[摘 要]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通过“银会合作”,实现农村科技服务与农村金融服务融合。依托协会科技服务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破解“三农”信贷难题,推进农技协事业发展。

[关键词]农技协 银会合作 科技服务 农村金融服务 融合发展

在中国科协和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指导下,2014年7月,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下称“农技协”)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下称“邮储银行”)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书,是全国首家与银行建立“银会合作”关系的省级农技协。“银会合作”使农村科技服务与农村金融服务两个不同领域实现交集融合,进一步拓展了农技协科技服务渠道,破解了“三农”信贷难题。

一、合作基础

广东有县级以下农技协1391个,会员户数12.3万户,联系农户47.9万人。近年来,邮储银行锐意拓展农村金融服务,目前服务农户达40万户。广东省农技协与邮储银行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构建了以下合作模式:

(一)依托农技协科技服务优势,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但农业贷款难一直困扰农民,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瓶颈。一方面,农村亟需资金发展生产;另一方面,农民信贷担保抵押能力普遍较低,因此金融机构有钱贷不出、不敢贷。金融机构亟待寻求破解农贷,尤其小额信用农贷难的问题,农技协通过科技服务,促使会员(农户)提高生产经营能力,使农户的“经营信誉”转化为农贷信誉的担保形式,这种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应积极加以开发运用。

(二)“融资”与“融智”结合,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可持续开展

农技协通过科技服务培育现代农业实体的途径,向邮储银行推荐农村科学经营优质项目;邮储银行则可通过项目推荐及授信过程掌握“三农”发展动态,及早捕捉资源配置、项目支持等方面的信息,深入了解“三农”需求,为金融服务进入农村专业的行业群体提供广泛渠道。

(三)从支持具有示范效应的农业经营项目入手,有效拓展农村金融服务业

双方确定具备一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服务对象,通过对具有较强辐射示范作用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和特色农业生产基地等产业群,实施“集群授信”的策略,推进邮储银行的“新农贷”和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产品服务,不断扩大农业贷款服务面。农技协借助金融的支持,谋求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会员(农户)增收致富。

在以上共识的基础上,农技协与邮储银行共同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建立“银会合作”关系。

二、合作实践

过去两年,“银会合作”有效地整合和发挥了双方包括人才、信息、网络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初步构建起合作框架,其中包括建立一个合作机制、两项管理制度、三支专家团队、四类服务模式,进一步增强了农技协与邮储银行双方“科技+金融”服务的“三农”能力。

(一)合作机制

在合作框架协议基础上,合作双方围绕服务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以落实国家惠农政策为己任,由农技协与邮储银行成立了联合工作组,具体工作由省农技协秘书处和省邮储银三农金融部对接,通过联席会议建立起合作协调机制,共同探索农贷金融支持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二)管理制度

1.调研制度。农技协和邮储银行联合组织专家团队开展行业走访。通过对农村的生产经营、资金需求、主要风险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撰写了客户调研报告、行业授信报告、行业标准、养殖技巧、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资料,为开展农业金融信贷提供依据。

2.授信名单管理制度。通过农技协推荐及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技术评估,筛选授信对象,建立了对行业整体和农户授信名单管理制度,实施对授信或拟授信对象的经营考察、技术指导和风险评估等跟进服务。

(三)专家团队

组建“银会合作”专家服务团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关键。专家服务团主要由技术专家、金融服务、行业专家组成。通过整合农技协的科技力量、邮储银行的金融服务、行业专家专业知识和经验,分别组建了科技专家团队、行业专家团队和金融专业团队3支团队,为授信目标基地、农户提供全方面的金融信息、技术指导和行业顾问服务。在中国科协农技中心、中国农技协和中国邮储银行总行三农金融部的支持指导下,广东创建了“广东省农村科技金融知识大讲堂”,开展“科技+金融”培训活动,将科技知识和金融知识送下乡、送上门。

(四)服务模式

1.行业服务模式。配合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对行业群内的经营农户进行整体授信。如组织专家对肇庆市高要区淡水鱼养殖行业进行调查,建立了“行业标准、养殖技巧、病虫害防治”等资料库,提出“行业调研授信报告”,对行业集群内不同经营规模、不同经营年限养殖户的生产资金需求作出判断,提出了信贷1750万元的建议报告。

2.示范服务模式。按照“先易后难、重点带动、示范辐射”的方针,双方合作共建“科技金融服务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重点对符合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要求的家庭農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信。目前,双方已在肇庆、阳江等市建立科技金融服务示范基地17个,放款6500多万元。

3.创业服务模式。结合落实惠农政策,争取返乡农民工创业资金、青年农民创业资金和农村妇女创业资金等有关方面的资金支持,将农村信贷杠杆放大,以使授信农户得到更多的经营启动资金,这样更有利于项目的开展。

4.授信培育服务模式。对暂时达不到授信标准或暂时无融资需求的基地、专业大户、农技协会员进行指导,不断培育准授信对象。

三、成效与问题

(一)主要成效

目前,广东在肇庆、阳江、梅州、清远等地市相继启动“银会合作”项目,合作双方在全省建立首批“科技金融服务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17个,涉及30多个协会(龙头企业、科普示范基地和种养大户),总项目80多个,对1000多户农户发放农业贷款,初步实现了科技力量资源、农技信息资源与邮储银行服务网络资源和资金资源的深度融合。

1.开拓了农业贷款的科技信誉担保途径。农技协通过科技服务,促使农户提高生产经营能力,为金融机构农贷“信誉”担保提供了较可靠的落脚点。通过“银会合作”开发,促使农技协通过科技服务赋予农户的“科学种养资质”转化成为农贷信誉担保形式,创新了农村金融服务方式,破解了农业信贷难的问题。

2.实现了“融资”与“融智”结合。农村金融服务融合了农技协关于农民产前、前中、产后的科技服务,可通过组织专家技术指导、咨询会诊、联合贷后检查等措施,对农村金融信贷风险综合防控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3.搭建现代农业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银会合作”结合农技协创业培训、科技示范等活动,开创了广东科技团体与金融机构共建“科技金融服务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方式。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农村行业产业群集约发展,实现了邮储银行的“新农贷”、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产品服务落实到一系列符合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市场化要求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已在肇庆、阳江等市在建立科技金融服务示范基地17个,共计放款6500多万元。双方总结经验,计划将在三年內共建200个科技金融服务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根据邮储银行测算,如共建基地能实现一个基地带动一个产业集群的目标,预计邮储银行对相关农业产业授信将可望突破30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1.科技服务融合发展意识滞后。不少基层农技协的经营模式仍停留在“自有资源独享”、“自家地自家耕”上,行业间“隔行隔山”现象明显,阻碍了农技协跨界合作发展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服务互动效应不明显。跨部门合作往往局限一次性活动的联办,双向互动性不强,因此科技服务链不能有效延伸。

3.服务基础建设滞后。农技协关于信息资源库、人才队伍、组织网络建设等基础建设不完善,影响了服务产品、品牌打造及其参与服务能力的发挥。

4.服务互利联结机制松散,合作互利关联度不高。“银会合作”本来就潜在极强的市场互利机制,但因为项目面向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三农”,带有很强的公益性,因此农技协尽管在服务“三农”的同时也向金融部门拓展农村金融服务业务提供了服务,但是在公益名义下,农技协有关服务本应从农村金融服务业中得到的经费支持却被合作双方忽视了。这就说明 “银会合作”还未真正建立起来,而合作互利机制的缺失,将会导致“银会合作”难以为继。

猜你喜欢
科技服务融合发展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重大基础建设对美国土木工程高等教育的推动作用
新兴服务模式在科技服务业中的应用调查分析
“十二五”初期天津农业科技取得的成就与展望
基于Android的棉花信息与科技服务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