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活力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017-07-27 00:36苏瑞卿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苏州园林活力素养

苏瑞卿

语文课程改革,要致力于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是语文能力,是阅读、表达、思维与修养。而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的文化氛围滞后,学校硬件设施落后,加上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下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农村中学的学生语文素养偏低。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展示课堂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造语文活力课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主张。活力课堂就是指教师摒弃“独角戏”,唱响“双簧剧”甚至是“多幕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培养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要打造活力课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别出心裁,激趣导入,引导学生进入有趣课堂

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亦然。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了,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要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的兴趣之火。”可见,让课堂教学充满有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教师上新课前,若能通过别出心裁的导入手段,把学生引入充满好奇、具有美妙憧憬的境地,无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助燃剂”。如,课前放与课文有关的音乐、歌曲、图片、影片、电视栏目,讲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介绍有关的诗词、对联、文学常识以及写作背景、作者生平、艺术成就等。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受到了感染,进入了情境,自然也就有了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的激情。如,在教学《苏州园林》时,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配上苏州的评弹。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欣赏着一幅幅美图,发出阵阵赞叹声。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这是摄影师镜头下面的苏州园林的美景,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用唯美的文字描绘出的‘苏州园林。”学生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在文章与图片中寻找联系,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文字学习了,而是带着文学欣赏和艺术享受溶入新课中,收获的当然不仅仅是对课文的理解,还有美的熏陶。

二、花样百出,构建平台,激发学生参与活力课堂

语文界前辈吕叔湘先生曾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让学生在美妙的佳境中进入课堂的学习,毕竟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启学生的智慧,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才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环节。因此,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搭建平台,让学生热情参与课堂教学,犹如医者的“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成为语文素养的熏陶园地。

(一)多样朗读,由读知意,培养语感

现代学者周振甫先生说过:“作者由气盛决定言之短长与气之高下,读者则从言之短长与气之高下中去求气,得到了气,就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情感了。”文章本是作者情感表达的物质外壳,通过朗读,学生把无声的文字化作有声的语言,用各种感觉的综合利用来代替单一的视觉作用,通过音调的变化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立体化,引发联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由字得言,由言生意,由意生情,形成主体对象的感应与自我世界的交融,使学生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

(二)诱导提问,鼓励合作,参与课堂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如此看重学习中的“乐”,并把它提到如此地位,是有道理的。应该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 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文章内容,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三)开展活动,构建平台,倾注活力

中学生思维活跃,好胜心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教师应结合课文,合理优化课堂结构,适时搭建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可以结合学生关注的电视栏目,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竞赛。如,诗词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抢答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展示等,活泼多样的课堂模式,寓教于,寓学于乐。这样,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主动,课堂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为课堂互动备足动力

古语云:“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其他学科的数倍,只靠课堂的几十分钟进行教学是不行的。教师可在课前将搜集信息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查阅资料,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认真思考、观察,查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又为课堂教学的互动做好了准备。例如,在教學《春酒》前,可以先让学生搜集反映潮汕地区农村新年的相关风俗。有的学生充当小记者去采访长辈,有的学生到网上下载相关的文章和视频等。在课堂上,学生分享着彼此搜集的资料,欣赏着自己家乡的民风之美和人情之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回忆过去春节期间自己所经历印象深刻的人与事。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开心地寻找与作者的共鸣点,互动非常活跃,学生会对家乡民俗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生命因活力更美丽,教学因活力而迷人。如果语文教师千方百计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那么学生就会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不断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苏州园林活力素养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的秋,美得太惊艳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使用说明方法的三个层次
活力
寻踪美感 落足眷意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Hello音乐节!活力穿搭show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