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的责任担当

2017-07-29 02:38苑梅香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大国工匠责任担当

苑梅香

摘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需要大国工匠,职业院校教师责无旁贷地要承担起培养技能人才的重任。教师要用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把握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去教育人、影响人,做大国工匠成长的铺路石。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师;责任担当;大国工匠

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7001903

习近平总书记经常教导我们要有信仰和责任担当。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之上传授知识,更要讲责任担当。教书育人,首先要读懂这“三尺讲台”。这“三尺讲台”是无字之书,这里边有学问、有哲理、有知识;这里边也有做人之法、育人之道,有国家兴亡,更有伟大的中国梦和培养大国工匠的责任担当。笔者虽从教三十余年,但对这“三尺讲台”也只是一知半解,仍觉读得不够,读得不扎实,还有很多欠缺,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力求读懂。

一、时代责任,呼唤担当

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经济发展。我国是制造业大国,现在正从产业链低端的“世界工厂”向高附加值的产品生产过度,因此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责任就落在职业院校教师的肩上。作为一名职业院校教师,既要关注职业教育、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成才,更重要的是要有师德。师德是为师之基,知识是为师之本,教学技巧是为师之道。如果一名教师,忘记了教学中应以德为先,仅仅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教书匠,甚至把教书当作养家糊口的一种职业,课讲得再好,再有高超的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也很难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戴。学生喜欢仪表端庄、谈吐文雅、知识渊博、品格高尚、能够授人以渔的教师。学生希望教师能为他们提供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思考现实、筹划未来的方法;传授职业技能和在社会中生存的技能;提供职业技能发展方向和社会责任担当,做他们贴心知心的长者。

教师的风骨就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它体现在教师的责任担当中。教师的责任担当,要从日常点滴做起,要从备好课开始。教师要用高度负责的精神备好教案,做好课件,讲好每一节课。备课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仅是备教材上的那点内容,要备情、备心,只有了解学情,用心去教,才有可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师还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要明白学的知识在实践中有什么作用,解决什么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备课,不断创新,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都源于一个教师的操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是驱使无数教师前进的最大动力。

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教师用心雕琢,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够遇到一位良师,在人生道路上有一位陪自己成长的良师益友。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听见很多教师抱怨“这届学生不如上届,基础不如上届”“学生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不好教”等等,学生真的是一届不如一届吗?事实上是大相径庭。笔者认为,是我们教师的观念改变速度没有跟上学生成长的步伐,是我们教师的行为和思想没有与时俱进,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很多教师的思维定势已经与学生的行为和思想相差甚远,于是便出现了一届不如一届的看法。实际上,这些当代学生,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接受新鲜事物快、知识面广、思想活跃、可塑性强。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与时俱进,苦练内功,读懂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需要和追求,准确抓住他们的思想困惑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教书还是育人都要精益求精,对学生要尊重和热爱,力求教育教学的效果达到极致。

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教师起决定作用。教师的情绪和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形成教学气氛和情景的主要原因。技工院校有的学生被家里几代人娇惯,把自己当成王子或公主,虽然聪明伶俐但骄横傲慢,争强好胜,不能经受一点挫折和失败,偶尔听到批评便会沮丧、恼怒、失去信心,更有甚者会行为偏激,做出后果严重的举动。

爱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用爱的雨露滋润每名学生的心田,要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在学生行为不当思想波动时教师要及时引导,适当批评,还要讲究批评的方法和场所,不要伤及学生的自尊心。在批评时要明确指出他的错误,用爱去感化学生。教师对待学生更要一视同仁,凡事要对事不对人,要有公平公正的立场,不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要用同一把尺子衡量,切勿戴有色眼镜看学生,失去公允就不能立信。

现在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机会表现自己,因势利导,让学生能很好地发挥正能量,做到润物细无声,像慈母般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就能把教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田。

笔者认为,教师的责任担当包含了奉献和自我牺牲,这是衡量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履行了教育的神圣职责的重要标准。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树立自己的德育“魅力”,提高和培养自己应有的能力和才华,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就是一种奉献和责任担当。

二、珍惜韶华,苦练“内功”

技工院校的学生来源良莠不齐,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大学、高中、初中毕业生,甚至有初中没毕业的学生,还有在社会上工作几年后又返校学习的人。不少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有的学生进入技工院校学习是被家长所逼迫,为了应付家长的需求,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学习用“功”不用“心”;有的学生没有考上大学,感觉是被大学淘汰的人,低人一等,缺乏自信;还有的学生把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作为就业谋生的踏脚石等等。他们的年龄、文化素质、家庭教育、道德修养、人生追求都有很大的差异,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和人生追求,没有信仰和责任担当做动力,学习上不求甚解,纪律上松松散散,生活上我行我素。

凡此种种,我们职业院校教师要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把这些小皇帝小公主教育成有追求、有责任、有技能、有大国工匠精神的人,可谓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使命光荣。这就需要我们想方设法教育学生自立、自尊、自强和勤奋,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将以“德”育人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引导学生开启心灵的大门,正确认识生命的短暂与宝贵,激励学生好学上进,珍惜韶华,让学生懂得要想做出一番事業,实现人生价值,首先要付出。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不要害怕辛苦,苦是事业成功的开端,苦尽方能甘来。不要只看到乒乓球大满贯冠军的荣耀,那是他们每天挥汗如雨,辛勤苦练的结果,更需要百折不挠的毅力。启发学生苦练“内功”,拼搏奋进,把自己练就成有价值、有追求、有技能、有责任担当的大国工匠,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精彩的人生。

三、创新教育新模式,开启知识创新

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是培养目标已经定位,但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知识创新意识。教师急功近利,只育分不育人,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须智慧努力,只注重知识理论的灌输,忽略对知识的追本溯源。这种做法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的内在联系,造成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更谈不上知识的创新和发展。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逐步建立一套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开发者的教学模式,学生是交流主体,课堂是师生共同研发科技、共同开发成长的园地。

教学中,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展示如何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或完成整体工作任务中去。引导学生如何创新思考课题,在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上,先激活已学知识,再提出新的问题,当原有理论解决不了新问题时,引入新知识,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在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思考新的课题,新的解决方法,这就形成了知识的创新。

四、知行合一,校企合作

学习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学习的延续。大国工匠的成长离不开学习,更离不开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是知识的巩固和发展,更是创造价值的真枪实弹。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视频等手段进行教学,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和理解所学知识,一体化教学也使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升。但是由于我们现代化教学技术力量还不够强大,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教师还比较匮乏,这就使学生实际应用现代技术知识,直接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更好的提升,所以就需要学生大量参与社会实践,来弥补他们实践经验上的不足。

现在的职业院校大多资金基础薄弱,办学实力不强,实习场地不足,实习设备落后,更缺乏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这就对学生领会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有很大影响。为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职业院校就要积极深入企业内部进行调研,依托学校的教学资源,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条件。

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就越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做支撑。从世界发达国家取得经济飞速发展的经验来看,无论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产品结构调整,还是发展现代技术服務,加快创新步伐,掌握现代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都是社会有力的支撑和宝贵的资源。

我国经济建设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就迫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职业技能教育,要改革创新职业教育,打破独家关门办学的套路,要走出去与企业联手,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发挥大企业工业基础雄厚、顶尖技术应用人才多、实践经验丰富的特点,以此弥补职业院校技能教育不足的短板。

为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职业院校应该挖掘学校和企业资源,发挥学校和企业资源优势,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采取送出去、请进来,自力更生、定向订单式实习模式教育培养技工学生。

(1)送出去实习模式。职业院校与相关的企业签约,建立实习基地,共同承担铸造大国工匠责任担当。学生进厂与工人师傅签订师徒合同,建立教、学、知行合一的责任目标,既可采取边教学边实习,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也可采取先教学后实习的方法。拜企业掌握现代技能、动手能力强的老工人为师,在师傅的指导下,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体验成功的快乐。

通过“顶岗实习”将企业效益与学生实习待遇挂钩,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行合一的效果,让学生在实习中有压力、有目标、有责任担当。把学习知识和技能、练就工匠精神视为修行,视产品如作品,视品质如生命,真正把自己融入学知识、练本领的知识海洋中,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校企合作是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一种模式,是连接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培养与成才的坚韧纽带,是提高技工教育质量,促进职业院校新发展,更好满足企业需求,加速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的有效途径。校企共同制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将企业技能大师请进校园,利用企业资源促进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使技能人才的操作更贴近生产实际,缩短校企对接距离,缩短技能人才适岗时间,降低企业培养成本。

(2)请进来实习模式。利用职业院校的人力资源和办学场地,积极吸引企业来校办厂。为企业搭建符合生产实际要求的平台,引进企业来校投资合作办厂,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习条件,企业无偿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生产实习岗位,并择优录用毕业学生,为教师成长和学生成长创造条件。

(3)自力更生实习模式。学校根据自己所开设专业兴建校办工厂(比如焊接、汽车维修、印刷等),既能解决学生上岗实习的难题,还能为社会服务,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加大对学校的宣传力度。

(4)定向订单实习模式。职业院校在招生之初要针对社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进行调研,根据企业对用工的需求和职业院校的设备和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与企业签订合同,为企业订单式培养职业技能人才。校企共同协商拟定招生计划、培养方向,共同制定教学大纲、设置课程和就业顶岗实习等内容。学校采取边教学边实习的教育模式,还可以采取前阶段集中时间学习理论课,后阶段学习时间集中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与国家命运唇齿相依、息息相关。职业教育责无旁贷承担起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技术人才、大国工匠的重担。这些工匠大展宏图,就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打造出性能更优、质量更可靠的设备,掌握世界尖端的职业技能,就能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劳动光荣,劳动铺就梦想前程。沐浴着祖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阳光,有园丁的辛勤浇灌和企业培养大国工匠的责任担当,相信大国工匠将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必将成为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

On Teachers Responsibility

——To Serve as the Paving Stone for the Craftsman Growth in Our Great Country

YUAN Meixiang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ical Teach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To realize the dream of rejuvenating China, we need great craftsmen.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training skilled talents. With great responsibility, they should tak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to consideration, influence and educate them with their personality charm and serve as the paving stone for the craftsman growth in our great country.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craftsmen of our great country

(责任编辑:朱岚)2017年7月第36卷第7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Jul.2017Vol.36 No.7

猜你喜欢
大国工匠责任担当
优质学校建设的历史价值、责任担当与发展趋势
“大国工匠”张翼飞
浅谈新常态下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
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