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手功能障碍康复的疗效观察

2017-07-31 18:32黄丽琴陈彩娣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患侧上肢功能障碍

黄丽琴 陈彩娣 林 燕

穴位贴敷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手功能障碍康复的疗效观察

黄丽琴 陈彩娣 林 燕

目的 研究穴位贴敷联合基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81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基础康复组(41例)和穴位贴敷疗法+基础康复组(40例)。基础康复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穴位贴敷组采用基础康复训练加穴位贴敷疗法,每周治疗5d,共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采用Fugl-Meyer评分(上肢部分)、运动功能状态评分(MSS)进行康复评定并记录评估数据,同时使用改良Ashworth评分评定痉挛。结果 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上肢部分)、MS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穴位贴敷组的效果优于基础组(P<0.05);穴位贴敷组与基础组比较,改良Ashworth分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贴敷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能明显缓解其肌张力。

脑卒中 手功能障碍 穴位贴敷 基础康复训练

肢体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其恢复程度将在较大程度上决定患者能否回归家庭和社会,我国每年新发250万脑卒中患者,且这一数字呈逐年上升趋势[1],在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约有50%的患者遗有手功能障碍[2]。手功能主要表现在精细动作的控制及协调性上,因此,在临床上手功能的康复较下肢更为困难,遗留有手功能障碍者中约15%的患者能恢复到原来功能的一半,仅3%的患者能恢复到原来功能的70%[3],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本研究在基础康复训练上加用穴位贴敷疗法[4-5],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脑卒中恢复期手功能障碍,并为临床应用提供有效治疗经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本院康复中心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1例。其中男46例,女35例,年龄40~80岁。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西医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所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6];中医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所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7]。纳入标准:患侧的上肢Brunnstrom分级为Ⅲ~Ⅴ期的患者;40岁≤年龄≤80岁;诊断需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经过头颅CT或MRI证实确为本病的患者;2周≤本次发病时间≤6个月,且存在手功能障碍;首次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的患者,或既往发生过脑卒中但是未遗留有手功能障碍的患者。排除标准:年龄>80岁或<40岁;患侧上肢的Brunnstrom分期为Ⅰ期、Ⅱ期、Ⅵ期的患者;诊断不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神志不清,或是合并感觉性失语,或是有精神障碍等疾患,不能配合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的住院患者;有重要脏器发生功能衰竭,或是病情危重,或是存在癌症等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超过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疾病;距发病时间<2周或>6个月;上肢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基础康复组(41例)和穴位贴敷组(40例)。基础康复组治疗方案:患侧手及上肢良肢体位的摆放;上肢的被动训练;上肢的任务导向训练;双手支撑墙面做上肢屈伸运动;手背推移物体;前臂旋转压橡皮泥;患手向前推物或双手交叉拾物;患侧上肢控制痉挛体位下进行健手的各项活动;患侧上肢支撑下做小范围屈伸肘关节随意控制训练;手指夹拾小物体(越过中线);床边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辅助器具的使用与训练等。基础康复的治疗时间为45 min/次,5次/周,共6周。穴位贴敷组治疗方案:在进行上述基础康复治疗的同时,加上自制的中药活化散药丸行穴位贴敷,外加敷三层湿热毛巾的方法。取穴:主穴为患侧手三里、外关两个穴位。配穴:患侧上肢选取肩腧、臂臑、 手五里、合谷、阳池穴。治疗周期:时间为20min/次,5次/周,共6周。中药配方:自制活化散丸,取方:川芎90g、赤芍30g、乳香10g、没药10g、红花10g、路路通10g、伸筋草30g、透骨草20g、桂枝10g,艾叶40g,研末后加蜂蜜等调制成丸,起活血化瘀、疏经通络之效。

1.3 观测指标 主要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发病时间、辅助检查、使用药物等。疗效评价指标:运动功能评价采用Fugl-Meyer评分的上肢部分,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对符合正态分布的使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使用秩和检验;组间疗效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Levene法进行方差齐性检验,若方差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若方差不齐则组间两两比较采用Dunet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计数分析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计数分析[分,(x±s)]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S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MSS评分比较[分,(x±s)]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Ashworth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患者治疗前后Ashworth评分比较[分,(x±s)]

3 讨论

手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一个较难以恢复的后遗症,依据中医经络学说理论,认为其是由“阳缓而阴急”所导致。本病中医依据的经络理论主要为“治痿独取阳明”和“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本研究穴位贴敷疗法所取主穴外关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络穴,通于阳维脉,在循经取穴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在中风偏瘫、上肢麻痹、手指活动不利等方面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手三里穴是手阳明经的腧穴,主治上肢不遂等[8]。

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外治疗法,其依据于我国传统的针灸学基础上,将中药作用于人体的腧穴上,通过经络对机体的调整作用。是一种融药物、穴位及经络为一体的治疗方法。现代研究表明:药物于体外作用在穴位时,该穴位周围的组织结构、神经及血管等均会发生一定的生理变化,有些中药能使皮肤局部温度升高,有利于药物成分的吸收而发挥其治疗作用。穴位贴敷所用的药物需要有较强的透皮性以及通经走络的作用。在本资料中所采用的敷贴为自制的活化散,主要成分有川芎、赤芍、乳香、没药、红花、路路通、伸筋草、透骨草、桂枝、艾叶等。其中川芎具有益气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乳香、红花是活血祛痰类药物,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起到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没药则有行气活血,消肿定痛的治疗作用;伸筋草能双向调节细胞免疫,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本资料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Fugl-Meyer评分、M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都能改善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穴位贴敷组在治疗后同基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穴位贴敷综合组在改善患者上肢及手功能上优于基础组。基础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增加,不排除基础康复训练不足以对抗疾病发展所致的肌张力增高趋势,穴位贴敷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提示穴位贴敷联合基础康复训练能抑制患肢肌张力增高。

由于目前临床上用穴位贴敷治疗疾病的机理研究尚且不多,通过穴位贴敷治疗脑卒中手功能障碍的方子较少,故其临床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同时穴位贴敷疗法还存在客观衡量药物剂量的标准化制定及辨证论治运用不足等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但值得肯定的是,穴位贴敷联合基础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手功能障碍,同时能降低肌张力,值得临床研究。

[1] 孙莉敏.运动想象训练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功能磁共振(fMRI)研究.上海:复旦大学,2013:81.

[2] Plantin J,Laurencikas E, Lindberg P,et al. Biomarkers for prediction of hand function after stroke-The ProHand study protocol.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2013,333(Suppl 1):e555-e556.

[3] Janakiraman Balamurugan, Paulraj Anantha raja, Mahil A, et al.Bilateral object exploration training to improve the hand function in stroke subjec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and Health Sciences,2013,2(3):479-486.

[4] 彭英,廖色青,谭远霞,等.中医特色护理穴位贴敷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海南医学,2015,24(3):467-468.

[5] 于红专,万远铁.中医外治法治疗中风偏瘫研究现状.中国中医急症,2006,15(3):304-306.

[6]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5,29(6):379-381.

[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9.

[8] 石学敏.针灸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 i cacy of acupoint Acupoint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basic rehabilitation after stroke. Methods 81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that met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basic rehabilitation group(41cases) and Acupoint Application group(40 cases). The basic rehabilitation group used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basic rehabilitation group,another group were added Acupoint Application,5 days a week for a total of 6 weeks of treatment. Two groups were assessed by 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part),Motor Status Scale(MSS),modif i ed Ashworth scale after 6 weeks of treat,and the assessment date were measured for analysis. Result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the Fugl-Meyer score(upper part)and MSS score and Modif i ed were signif i cantly improved in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and had a statistically signif i cant difference(P<0.05).Compared with basic rehabilitation group,the group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had a statistically signif i cant difference in the modif i ed Ashworth scale(P<0.05).Conclusion Combined with the therapy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and basic rehabilitation can signif i cantly improve stroke hang dysfunction and relieve their muscle tone.

Stroke Hand dysfunction Acupoint Application Basic rehabilitation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编号:2015ZB091)

310004 杭州市中医院

猜你喜欢
患侧上肢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更 正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