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电刺激对中风患者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影响

2017-07-31 18:32褚高峰陈浙竣张柏土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评测患侧功能性

褚高峰 陈浙竣 张柏土

功能性电刺激对中风患者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影响

褚高峰 陈浙竣 张柏土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对中风患者患侧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152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继续药物治疗同时均予以常规运动治疗及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平衡功能评测法,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评测法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前Fugl-Meyer平衡功能评测及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评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评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进入康复中期患者在常规药物加肢体运动基础上加用功能性电刺激能有效改善中风患者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脑卒中 运动平衡 功能性电刺激

中风即为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及缺血性脑卒中。以偏瘫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一个病种。根据国内的流行病学资料,>35岁呈急剧上升趋势,脑卒中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负担。因此,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尽可能的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是临床康复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年来,功能性电刺激(FES)开始用于治疗脑卒中偏瘫侧肢体的功能障碍,该疗法主要采用低频电流刺激失去神经控制的肌肉,使其收缩以获得运动功能,从而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的活动能力。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本科部分卒中患者在下肢常规运动康复中加入功能性电刺激,研究表明功能性电刺激能改善中风患者患侧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两年间在本院康复科脑卒中患者152例。其中男76例,女76例;年龄55~65岁;脑梗死82例、脑出血70例。选择病程2~6周病情稳定进入康复中期患者。采用分类抽签法随机分为功能性电刺激组(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6例),其中男女比例各占一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F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诊断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并经CT或MRI证实。入选标准:①符合脑卒中诊断标准,足下垂为脑卒中导致;②患者病情稳定,意识清晰,可接受动作性指令;③患侧下肢痉挛状态控制在改良Ashworth 2级或以下;④患侧下肢Brunnstrom分期≥Ⅱ级;⑤年龄18~75岁。(2)排除标准:排除运动神经元疾病、吉兰巴雷、颅内感染、肿瘤、低钾血症、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其他影响下肢功能的疾病,以及局部皮肤破损及感染性患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稳定后转入康复科,在继续活血、抗凝、降纤、抗血小板聚集及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同时均予以常规运动治疗及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功能性电刺激,30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1)功能性电刺激:主要通过浙江大学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教育工程中心研发的步态训练矫正仪(GYKF-1型)对患侧下肢进行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刺激患侧股二头肌、胫前肌、腓肠肌,应用练习模式1次/d,20min/次,3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2)运动疗法指导:病情稳定即进入康复训练,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偏瘫肢体运动训练、起立床训练、平衡训练及步行训练。训练时间每节课20~30min,每天安排3~5节课时,以患者不疲劳为宜。具体操作:①床边主被动训练、桥式训练、促通技术训练及腕关节踝关节背伸牵练习;②坐位平衡训练、站位平衡训练;③肌力恢复训练、重心转移训练逐步进行步行训练。

1.4 临床疗效评定 (1)Fugl-Meyer平衡功能评测法:最高分14分,分数越高提示平衡功能越好。Fugl-Meyer平衡功能评测法分7个项目:①无支撑坐位;②健侧“展翅”反应;③患侧“展翅”反应;④支撑站立;⑤无支撑站立;⑥健侧单腿站立;⑦患侧单腿站立。(2)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评测法:最高分34分,分数越高提示下肢运动功能越好。内容包括:①仰卧位:I反射活动(4分),II共同运动(14分);②坐位:III联合的共同运动(4分);③站位:IV分离运动(4分);④坐位:V正常反射(2分);⑤仰卧位:VI协调/速度(6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FM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变化(x±s)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因其大脑功能缺失可导致智力、言语、精神、步态、平衡功能等障碍。而最常见的症状是肢体偏瘫,步态及平衡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因下肢伸肌痉挛模式加重,导致尖足、足内翻[1]。加重患者走路不稳,不易保持平衡等症状,影响患者运动功能。因此肢体功能的重建是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重点与难点。据相关统计脑血管意外存活患者中有>85%的致残率[2],利用脑的可塑性及早加入运动及作业疗法有利于大脑功能的重组,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同时加用功能性电刺激通过低频脉冲电位刺激作用于支配肌肉的神经,兴奋运动神经控制肌肉收缩,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以达到增加肢体活动能力,恢复被刺激肌肉或肌群功能。对于下肢,通过刺激胫前肌及腓总神经,防止胫前肌萎缩并利用胫前肌收缩产生的复反效应抑制屈趾肌痉挛,从而产生踝的背屈和外翻,刺激股二头肌产生膝关节屈曲,恢复正常步行功能,通过交互神经支配,刺激腘绳肌和胫前肌平衡下肢各项肌群的收缩能力使患者更有利于姿势的掌控,加强平衡功能[3]。现代研究还证明[4],功能性电刺激还可以扩张血管,改善脑循环及氧代谢,同时降低脑血管助力增加脑血流量,发挥保护脑作用,从而减轻脑细胞功能和形态的损害。但需指出功能性电刺激只对具有完整周围神经通路,是由于中枢神经损伤导致神经下传冲动减少消失有效,对周围神经损伤通路不完整的无效[5]。同时功能性电刺激可刺激传入神经,不断重复运动模式信息,促进高级中枢调整及功能重建[6]。本资料中采用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常规治疗技术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利用功能性电刺激仪刺激股二头肌、胫前肌和腓肠肌,逐步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本资料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FMA评分均增高,表明治疗后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疗效更为显著。说明功能性电刺激技术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结合传统治疗方法更利于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1] Palliyath S,Hallett M,Thomas SL,et al.Gait in patient with cerebellar ataxi. Mov Disorder.1998,13(6):958-964.

[2] 林宗霞.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内容的探讨.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6136-6138.

[3] 燕铁斌,许云影,李长威.功能性电刺激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7):2627-2631.

[4] Rushton DN.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Physiol Meas,1997, 18(4):241-275.

[5] Dimitrijevic MM,Dimitrijevic MR.Clinical elements for the neuromuscular stimulation and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protocols in the practice of neurorehabilitation.Artific Organs,2002, 26(3):256-259.

[6] 高玲,钱开林.功能性电刺激在脑卒中偏瘫中的康复作用.中国临床康复,2003,7(16):2380-238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ffected lower limb’s movement and balance function after stroke by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 Methods 152 patients with stroke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the FES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ll patients were also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edical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hile the FES group combined with FES. All subjects’movement and balance func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assessed by 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before and after therapy. Results It ha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ES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therapy(P>0.05),but it exhibited statistically signif i cant after 3 mouths(P<0.05). Conclusion The trial shows that FES is still useful in patients after stroke with conventional medical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for improving lower limb’s movement and balance function. FES provides better recovery for patients with stroke to back home and to society.

Stroke Movement and balance function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

311800 浙江省诸暨市中心医院康复科

猜你喜欢
评测患侧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热力站设备评测分析
更 正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次时代主机微软XSX全方位评测(下)
次时代主机微软XSX全方位评测(上)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