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琼州府牌坊分类简述

2017-07-31 08:54陈明华
博览群书·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明清牌坊

陈明华

摘 要:海南琼山府城是明清时期琼州府治之地,文化教育昌盛。在封建社会,朝廷为了宣扬礼教,标榜功德,大多会在衙署、祠堂等地奉旨立坊。府城是琼州府所在地,当时除了祖籍琼山的名臣乡宦外,岛内其它地方的名贤也会在此立坊,因而牌坊众多。海南现存的牌坊主要分为四类:第一是旌表寿民,第二是墓坊与门坊,第三是贞节节烈,第四是仕科功名。

关键词:明清;海府地区;牌坊;琼台文化

牌坊起源于里坊制度,发展至元明清时期,已形成一种旌表建坊的常制。牌坊具有表彰性的意义,即对政绩、及弟、长寿、守节等进行表彰,以示旌表。从建筑艺术来看,每座牌坊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造型艺术和雕刻的完美结合,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一、牌坊与琼台文化

牌坊作为一道人文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和文化特色。史料记载,海南岛的文化教育起始于唐初,但未形成规模。宋朝开始,岛内普遍设立儒学。至明代,海南的文化教育事业取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科举考试,以文取士,此时琼州大地各类学校遍布、学子辈出、考中举人进士人数众多为朝野瞩目,被史学家誉为“海外衣冠胜事”。

琼山府城牌坊众多,与它是府治之地及文化教育昌盛有密切的关系。在封建社会,朝廷为了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大多会在衙署、祠堂等地奉旨立坊。府城是琼州府所在地,当时除了祖籍琼山的名臣乡宦外,岛内其它地方的名贤也会在此立坊。

琼山作为当时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发展文教事业得天独厚,是全琼文化教育的中心和最高学府所在地,人才辈出。根据史料记载有数据可查的,明清两代琼山登科进士56人,是全国这个时期登科进士最多的县之一。据清道光《琼州府志》记载,为了表彰这些文才学士,朝廷多次下旨为他们大举立坊。

二、海南牌坊的分布和类型

“明清时期,朝廷旌表政策放宽、儒家思想传播、官学私学兴起、本土精英辈出等原因,使海南的牌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民间俗称‘梁牌、‘风牌。除了高官墓地前、衙署、街道、名胜古迹前的标志性牌坊外,大多为功名坊、贞节坊。从建筑艺术来看,每座牌坊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造型艺术和雕刻的完美结合,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1]

“海南岛在历史上虽也有牌坊上千,然而历尽沧桑留存至今的原建古牌坊现仅存30座,另外还有6座牌坊是在原址上新建的,如位于海口市水头村丘浚墓前的“理学名臣”坊和海口市滨涯村海瑞墓前的“粤东正气”坊,临高县城孔庙内的“棂星门”坊等知名牌坊均毁于文革,后来重建。”[2]

从形制上看,海南牌坊主要有“屋宇式”和“冲天式”,它们的区别就在有没有屋檐。“屋宇式”牌坊,额坊上戴飞檐斗拱,盖有屋顶的牌楼。“冲天式”牌坊,是由华表柱演变而来,没有斗拱和屋顶,四柱三间,蹲守着瑞兽的间柱头高出额坊间直指苍穹。如临高孔庙内“棂星门”坊等。而“屋宇式”牌坊则是在冲天式的基础上加盖屋顶,形成类似于牌楼的风格。而无论是哪种形式,牌坊匾额的上方,都会嵌有一方刻有“旨”或“圣旨”字样的石块,彰显着牌坊的崇高荣誉和权威。

三、海府地区现存牌坊分布

海府地区现存牌坊分布如下:

1.“粵东正气”坊位于海口市区西侧滨涯村,坐落于明萬历十七年(1589年)明神宗敕葬的海瑞墓园。明间匾额上镌刻的“粤东正气”四个大字,系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四川人盛嗣昌敬书。“粵东正气”坊建造得极为简洁、朴实无华,全坊仅梁柱数根,且一无雕饰,白净素雅,庄重无华,正如海瑞为人清正廉明、不事奢华一样,可谓坊如其人,匠心独运。

2.“理学名臣”坊位于海口市区西南侧水头村丘濬墓园,四柱三通门,明代风格。顶盖及匾额石之间阴刻“旨”字,坊额上刻“理学名臣”及“冠绝一时”丹红大字。原坊毁于文革期间,后来重建。

3.“琼台福地”坊遗址位于海口府城关帝巷内的抱珥山上。关帝巷口有一座仿明代石牌坊,四柱三间,悬山顶上饰有鲤鱼鸱尾,坊匾正背面题刻的“琼台福地”四字。琼台福地遗址现为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美任村“节孝”坊位于海口龙华区龙桥镇,此坊四柱三间,明间坊额正面阳刻“节孝”二字,背面刻“贞淑可风”,原建造年代不详,2004年重建,原坊石兽已被安置在美仁村村门建筑墙上。

5.卜宅村“节孝”坊位于海口龙华区新坡镇卜宅村,四柱三间结构。坊柱上端铸有似龙似狮的麒麟瑞兽,顶盖及匾额石之间阳刻“圣旨”二字。坊额石两面阴刻颜体楷书“节孝”二字,题款小字依稀可见“旌表生员曾文奇之妻吴氏立、雍正十三年岁次乙卯孟冬月谷旦”从牌坊结构及匾额石、坊柱瑞兽上就不难看出此坊为海南贞节、节孝坊中最高等级。

6.“应奎”坊也位于新坡镇卜宅村,相距曾吴氏“节孝坊”不远,是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奎坊”为大明正统甲子举人曾英所立,距今近600年历史。曾英曾任广东茂名县县令,是琼山历史名人。

7.云庵村“亚元”坊位于海口龙华区新坡镇,文革期间被毁断裂。亚元是科举考试中乡试的第二至十名,云庵村亚元坊为林杰、林宗哲、林汝常等举人合立。现在的亚元坊坊额断为两截,只有“亚、元”二字清晰可见,题款“大明景泰二年夏五月丙辰。中顺大夫琼州知府林澄……林杰立”。林杰(琼山人)与薛远、邢宥、丘濬并称为明代“海南四杰”,官至浙江按察司副使,政绩显著。据《琼州府志》载,云庵村有林杰“进士坊”一座,现也湮没无迹。

8.“文魁”坊位于海口秀英区永兴镇黄里村,该坊是海南古牌坊中形制最独特的三通拱门式,火山岩垒砌。明间拱门上方坊额刻有“文魁”二字,题款上“道光岁在丙午年桂月吉旦”下“黄金华立,乾戊申科举人”,左右旁门上刻有“正直”、“康平”字样。

9.“耆年硕德”坊位于海口秀英区永兴镇美梅村,此坊是海南民国时期所建牌坊中保存最好的。四柱三间通天架构,柱础圆形,坊柱方形,坊柱顶端有相对石雕龙头,次间坊柱顶端有石狮子。顶盖及匾额石之间阴刻“令”字,与一般的古牌坊并无大的差异,在共和时代建造的这座牌坊,匾额上方带有封建印记的“旨”字也变成了“令”字,牌坊正面横梁上坊额两面阴刻孙中山手书“耆年硕德”四个大字气势沉雄,刚健遒劲。两侧有“大总统(印章)为寿民吴汝功题颂”、“大总统内务部总长陈炯明、琼山县县长吴邦安为寿民吴汝功立”等,字样保护完好,清晰可见。

10.“德劭年高”坊位于海口美兰区灵山镇福同村,石匾正面右上侧有两行楷书,分别是“孙总理题颂”和“琼山县寿民钟光传”的字样,左下侧有绅士周伯鲂、吴铭新、张绍昕等15人,合族秀南、锦泉、肇祯等15人同建的字样,落款是:民国十六年(1927年)谷旦。

11.二座“期颐偕老”坊,第一座位于海口龙华区龙泉镇儒文村的一处墓地前。坊额正面:“期颐偕老”,背面:“龙章宠锡”。下款:“八寿民王烈、妇李氏立,咸丰五年(1855年)仲夏月建”。据咸丰《琼山县志》记载:“期颐偕老”坊后刻“升平人瑞”,为寿民王简、王烈合立,在城西甘蔗园外……“升平人瑞”坊为寿民王简立,训导王魁衡之父,在亨裕都道聘村。第二座在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北山村“期颐偕老”坊,牌坊雕刻精致,构件也保存完整。坊额正反两面都镌有文字,坊额正面是“期颐偕老”,左右均有款识,背面是“昇平人瑞”。据查,“昇平”即太平的意思。國内“昇平人瑞”的牌坊,均是按清代惯例——奉旨而建。

12.“绣衣”坊位于海口琼山府城老城内,顾名思义是刺绣与制衣的工坊。其实,绣衣坊也是进士坊,是表彰功德的纪念性坊表,人文意蕴极为深刻。据《琼山县志》载:明弘治十一年(1502年)陈实、唐胄等六人中进,“进士坊、绣衣坊,二坊为陈实立。”《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引服虔曰:“绣衣,指事而行,无阿私也。”“绣衣直指”或“直指使者”则是“衣锦绣,持虎符的‘绣衣御史”,而“锦衣卫”则是佩剑出入宫禁,八面威风的皇帝近卫。因此,绣衣坊也是表示受君主尊宠恩荣。

四、结语

海南现存的牌坊主要分为四类:第一是旌表寿民,第二是墓坊与门坊,第三是贞节解列,第四是仕科功名。这些现存牌坊大多都在偏僻的乡村。史载的其它牌坊则在地震、台风、文革、大修水利中被毁。从分布上看,海南的大部分地区都有牌坊的分布,但主要分布在现今海口市地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海口市所在的海府地区是海南历史上的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和名人荟萃之地。海府牌坊与琼台历史文化关系密切,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与建筑遗迹,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保护。

注释:

[1][2]陈柳荣,《海南牌坊文化研究》,《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参考文献:

[1]琼山县志编委会,《琼山县志》,《中华书局》,1999年.

[2]明.唐胄,《正德琼台志》,《海南地方志丛刊》,2006年.

[3]清.张岳崧,《道光琼州府志》,《海南地方志丛刊》,2006年.

猜你喜欢
明清牌坊
丰碑与牌坊祥云县王家庄
“立体史书”古牌坊 历史风尘的符号
丁村民居砖雕艺术研究
明清江南教育情况研究
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
明清如何疏解北京人口
明清皇帝如何施政为民
运城解州关帝庙牌坊掠影
4300吨挤压机牌坊安装
西递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