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创新研究

2017-07-31 11:32黄丹丽
青年时代 2017年20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载体思想政治教育

黄丹丽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通过分析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关系,探讨传统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传播环境与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开放传播环境的本质区别,最后提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主体的媒介素养及坚持课内与课外结合、硬文与软文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三大原则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创新;载体

随着手机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媒体应运而生,形象地被称为“第五媒体”。新时代,新媒体时时刻刻存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当今高校大学生使用新媒体技术最为频繁、最为普遍,一方面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令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探讨现阶段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创新成为新时期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关系

(一)新媒体的涵义

古时,“媒”指中介,现在所谓的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的载体或工具。传统的四大媒体分别为: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新媒体则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出现的“第五媒体”,并且它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涵义,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所以客观上看,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于“旧”而言的。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里的新媒体就是传播者和接受者可对等交流的数字化载体,并且传播方式与方法不断创新的媒体。

(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载体

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内容。虽然现在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载体的涵义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是目前一般认为要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载体,必须应当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且能够被教学者所操作;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能够连接教学主体和教学客体,两者可以借助这种形式发生各种灵活的互动关系。

(三)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关系

通过前文对新媒体的涵义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载体分析,可见这两者关系非常密切。首先,新媒体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一种新型载体,并且运用广泛,各个高校都在探讨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新媒体的载体作用,提高教学的先进性、实效性和创新性。

二、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新媒体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新型的载体,相对其它传统传统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传播环境(见图1)而言,推广和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具有许多的不可替代的优势。

1.广泛性优势

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具有十分强大的覆盖与辐射能力,传播能力是其他时代无可比拟的。新媒体在高校的使用和传播量都非常高,当代大学生每天的学习和生活都依赖新媒体开展。新媒体的引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幾乎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随地进行教学,同时受众学生也几乎可以不受时空约束进行学习。

2.开放性优势

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具有十分明显的开放性,其开放的交互性教学,使得高校大学生可以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变被“灌输”为自主查阅与学习。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手机网络等新媒体,自由灵活地选择当前国家与乃至国际的最新学习资讯,并且许多数字化平台都是开放性的,他们可以不受限制地对教学进行评价及反馈,同时也可以参与到教学的再创造中去,如此良性循环,如图2。

(二)挑战

1.教学内容难以转变为当前网络语境

在自由灵活的新媒体环境下,教学主体如果没有科学先进的媒介素养,教学还停留在宣讲、讲座、谈话等传统模式之中,即使其知识储备及技能掌握远远比大学生丰富与深刻,拥有绝对的理论权威,学生也可能在接受教育时出现冷淡的学习状态。如果无法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以大学生熟知并且喜欢的方式融合到其身边千变万化的网络语境之中,教育主体传播的教育内容就难以满足大学生的期待视野。所以,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创新首先要从将教学内容转变为当前网络语境为切入点。

2.催化了多种思想意识形态的激荡碰撞

新媒体的隐匿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得多种思想意识形态都可以时时刻刻在传播,甚至一些负面信息以此为温床开始了病毒式的扩散,慢慢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例如当前蔓延全球的俄罗斯“死亡游戏”,也是通过新媒体进行恶性传播的,让许多国家忧心忡忡。同时,正处在青少年阶段、思想意识还未发育成熟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中消极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极端的个人主义思想蚕食。尤其是一些“反华”势力,经常通过新媒体,在虚拟社区、微博、微信、聊天室等平台,进行有极端目的的思想意识形态渗透,传播各种反动信息,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无比严峻的形势。

三、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创新策略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主体的媒介素养

很多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主体不只是授课教师,同时还担任着高校思政新媒体平台的审核人(审稿人),有些甚至是运作人。那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主体的媒介素养就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要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使之符合新媒体的话语环境,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平台,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比如,课前预习作业及课后讨论可以在微信、微博、论坛、Q群、易班网站等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另一方面,要学习一定的传播学理论与实践知识,掌握传播学的一些相关技巧。对于政治倾向性、社会性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灵活运用各种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及传播技巧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传播,更是十分重要。在教师队伍年轻硕士化博士化的政策下,建议有兴趣的思政教师报考传播学相关专业。其他教师可以自行学习相关知识,或者思政教研室集中统一学习。

(二)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创新原则

1.课内与课外结合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创新不仅要求课内运用新媒体开展高效活

力的课堂教学,同时也要求课外教育教学时也尽量利用新媒体进行。另外,一般单纯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及枯燥的多媒体PPT讲解一般不能满足和吸引学生接受教育,可以把如学术沙龙、热词讨论、辩论竞赛等有机地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中,或者发布在新媒体平台上,既可以丰富教育内容又可以增加趣味性,同时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及途径的创新。

2.硬文与软文结合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创新不仅要求教学主体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硬文,同时也要求发布喜闻乐见的思政软文。硬文严肃认真,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直观表述,传播速度快,可以经常性地反复地使用,但是教学客体的接受程度有限,也容易审美疲劳产生学习厌倦。软文,是相对于硬性广告而言的,它将要教学内容与随笔文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亲切自由地学习到思政知识。在这一原则上,可以参考南航徐川的做法,其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座无虚席,而延伸外的公众号硬文及软文更是圈粉无数,思想政治教育于无声无形中深入人心。

3.线上与线下结合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绝大部分仍然在线下进行,这是教育的常态化现象。所以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创新不仅要求线上教学,同时也要求线下教学,两者缺一不可,必须融会贯通进行。因为任意只采用一种教育方式,不进行创新级=及融合,教学的客体的学习兴趣都会慢慢下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在准备教授某一个教学内容前,应当判断其最适合用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如果是更适合线上教学,又要进一步思考应当选择哪种新媒体平台进行。

参考文献:

[1]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陈茂生.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3]郭蕙依.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4.

[4]郭俗丹.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教育探索,2011(7).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载体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