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高校大学生应征入伍意向情况调查

2017-07-31 12:54刘嫒李朝军
青年时代 2017年20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意向

刘嫒+李朝军

摘 要:目前,大学生入伍已经成为社会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走进军营。“参军是新时期有志青年实现自身理想和抱负的有效途径”这一点得到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认可。应征入伍,献身国防,报效祖国是每一名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虽然大学生应征入伍的数量逐年增加,但存在入伍动机多元化,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等情况。虽然在征召大学生这一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征招的过程中,特别是高校征兵工作遇到了一些实际性的问题。为此,结合实际情况,笔者对宁夏地区的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意向的现状进行了归纳梳理,并根据大学生应征入伍积极性的高低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为推动应征入伍工作的进行提出几点诚恳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应征入伍;意向

一、宁夏地区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意向的现状

随着“强军梦”、“中国梦”的提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投身军营,截至目前,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的人员已有万余名。通过近年来的征兵工作的不断推进,我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我军部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使得科技强军、人才强军的目标不断实现。针对宁夏地区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意愿程度的情况,以问卷发放的形式进行了实地调查,以下便是具体的调查结果及情况分析。

(一)研究方法

2016年5月至9月,调查小组一行6人对宁夏高校(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大学、宁夏大学新华学院)的500名同学“应征入伍意向”进行了一次具体而又详尽的调查,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

此次调查共发放500份问卷,收回496份,回收率为99.2%,其中有效问卷为488份,有效率达到了98.38%。本次问卷调查采用按比例分层抽样的方法,将接受调查的学生按年级的大小分为三个群体:大一、大二、大三年级。我们首先将共有的488份问卷进行分析,算出总的比例情况;然后对各年级做具体的分析,算出各年级具体的比例。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个人信息、入伍意向等方面。为了避免被调查者的随意填答,保证问卷的效度,我们调查员都会耐心向被调查者提问,然后由调查员根据被访者的口头回答填写完成。

(二)调查結果

1.在校大学生对军人的态度

在校大学生对军人的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入伍意向。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得到以下的统计数据:58.4%的人认为军人严格遵守秩序,纪律性强,28.6%的人认为军人具有属于男性气质,11.3%的人认为军人有较好的素养,素质过硬,经得起考验,但有1.7%的人表示自己对军人没有太大的感觉。由此可知,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对军人具有较好的印象,认为军人在体格、素质、及纪律方面都有好的表现,这是促成在校大学生走进军营的心理因素,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的积极性。

2.在校大学生的入伍积极性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您是否有应征入伍的意向”这一调查中,我们发现有70.6%的人表示完全没有应征入伍的打算,而仅有29.4%的人有应征入伍的打算,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不到。从调查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没有应征入伍打算的在校大学生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左右,“征兵难”的困境已慢慢显现,由此表明,我们的应征入伍政策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宣传力度还需要加大。

二、宁夏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意向较弱的原因

通过调查得出的数据,我们清楚地看到在校大学生对应征入伍这一政策缺乏积极性,大多数人没有应征入伍的意愿,为了促进更多的在校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我们通过一系列的走访、调查以及访谈,找出了一些影响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的因素,主要是从学生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及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

(一)传统的家庭观念对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意向的影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是否参军入伍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家人的影响。针对家人不支持孩子参军这一问题,主要从家庭结构及父母观念等方面来考虑。

家庭的传统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在校大学生入伍的人数,这也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在宣传应征入伍这一政策时,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使他们给孩子一个重视国防、尊敬军人的模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思想。

(二)学校的宣传力度及由此所营造出的氛围对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意向的影响

在校大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是学校。若处在一个积极宣传应征入伍政策的校园,在校大学生报名入伍的积极性更高。以下是我们通过调查得到的一些数据,反映了一些宁夏高校对应征入伍政策的宣传情况:在调查中,我们有一个“你一般从哪里得知相关应征入伍的消息”的问题,从被调查者的回答来看,有4.3%的人说自己是通过官网公布的征兵信息看到的这一消息,有57.1%的人表示自己是从学校的宣传栏上看到的征兵信息,有26.7%的人表示自己得知这一消息是由于同学、老师及亲戚的告知,而还有11.9%的人说是从电视、报纸及广播上获知。从这一项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半以上的同学是通过学校的宣传栏知道征兵信息的,故学校的宣传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宁夏各大高校的宣传情况,我们于10月份实地考察了几所高校,并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到以下数据:

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越是宣传力度大的学校,其应征入伍的人数越多,呈正相关,由此可知,学校的宣传为应征入伍政策的推行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三)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意向的影响

校园虽然是在校大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但他们也是社会成员的一份子,免不了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随着“强军梦”、“中国梦”的提出,在社会掀起了一股应征入伍的热潮,许多在校大学生,在国家的召唤下积极投身军营,为国防部队融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班或者身边有人入伍吗?”有74.6%的人表示身边有应征入伍的人,而仅有25.4%的人表示不认识应征入伍的人。从这一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三分之二的人身旁存在着入伍的同学。这三分之二的在校大学生或多或少会受到应征者的影响,这种社会环境有利于促进更多的在校大学生走进军营。

阻碍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的因素也有很多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大学生面对着市场的许多诱惑,为了更快的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大多选择就业,虽然国家在不断的改善部队的优抚待遇,这些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为解决应征入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带来了便利,但总的来说,当前的就业前景仍然不是很乐观。这些現象导致很多在校大学生不愿意响应国家号召去应征入伍。

一方面,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呈现出文化多元的状态,各种文化思潮冲击着国人特别是作为知识分子的大学生,在文化多元的带领下,价值观也具有多样性。另一方面,由于“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提出,世界相对和平,大学生居安思危的意识不断淡薄,慢慢失去了对战争的敏锐性,也就不自觉地看轻了军人对国防的作用与价值,认为军人在军营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从而不愿应征入伍。

三、调动在校大学生积极入伍的建议

(一)重视高校的国防教育

许多高校都有开展国防教育课程的意识,并且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是重视程度不够,只是将此作为一门选修课,且配备的师资力量相当薄弱,这使得国防教育应有的功能不能很好的发挥,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的积极性以及造成国防知识匮乏。再者,许多高校在大一新生入校时就进行了军训,但往往只停留在训练学生的吃苦能力及服从命令等浅层次,而对国防知识的传授少之又少。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的热情。所以,向学生普及国防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军队建设的探索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增加对应征入伍的积极性,故高校加强国防知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高校与周边军区的联系

在校大学生缺乏掌握社会动态的能力,学校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获得信息的渠道,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阻断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为了促使在校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应征入伍的相关政策及动态,高校应该加强与军区内相关部门的联系,最好是让军区的某一部门在高校内设立专门机构,以便将部队内有关应征入伍的信息反馈给学生,同时,学生可以向该机构咨询有关应征入伍的具体事项。这不但有利于高校加强应征入伍政策的宣传及普及,而且有利于军区掌握高质量的兵源,最终推动应征入伍工作的进行。

(三)加强应征入伍的宣传力度

征兵过程中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或是宣传力度不够的现象。宣传教育工作对促进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更好的宣传与动员,应在高校内召开“大学生应征入伍座谈会”、在学校媒体推送平台开展应征入伍推送活动、在各个学院展板上进行展示、举办往届应征入伍学生表彰大会、创立军事爱好者协会,使当代大学生融入到应征入伍宣传的氛围当中,并形成“军人光荣”的意识与价值取向。

综上,引导和鼓励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何激发与吸引在校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军营,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针对宁夏几所高校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的因素很多,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加强国防意识,从而提高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胡俊宇,陈永光,李蒙蒙.大学生应征入伍及退役复学现状调查与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18):44-49.

[2]李超,谭世超.浅析地方高校大学生入伍的影响因素[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Z1):47-48.

[3]宋蕾,朱建营.大学生应征入伍情况调查与制度设计[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119-120.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意向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基于UTAUT的个人云存储用户使用意向实证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思考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就业意向的影响
集体意向:交互认识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