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及其与积极情绪、幸福感的关系

2017-07-31 16:19孙菱
青年时代 2017年20期
关键词:心理韧性积极情绪幸福感

孙菱

摘 要:心理韧性作为个体应对压力、挫折,仍保证健康生长的重要心理特质,其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个体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以及数据分析等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心理韧性及其与积极情绪、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心理韧性与积极情绪具有正相关性,积极情绪在沟通了心理韧性与幸福感间发挥着桥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韧性;积极情绪;幸福感

一、引言

目前,对心理韧性(resilience)的研究已成为积极心理学思潮中的重点。心理韧性作为个体应对挫折压力、逆境时维持健康成长与幸福生活的重要心理特质,对个体的心理与生理健康发展具至关重要。因此,明确心理韧性以及心理韧性与积极情绪、幸福感的关系,对提升大学生心理韧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心理韧性相关概述

心理韧性又被成为“心理弹性”、“抗逆能力”以及“复原力”,是一种与个体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理特质或能力(Connor&Davidson,2003;Ahangar,2010)。当个体明对逆境、压力、挫折时,在心理韧性的作用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从而维持自身的正常生活与健康成长[1]。因此,心理韧性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生存能力。

据有关研究表明,心理韧性作为个体健康生长、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是可以通过有效训练进行改善与强化的(Utsey,Hook,Fisher,2008;Pooley,Cohen,2010)。个体心理的成熟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其心理韧性提升的过程。因此,可以后说个体的心理韧性越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反之越弱。对于大学生而言,高心理韧性可以提升其社会适应性,使其能够有效迎接各种挑战,在挫折与失败下进行自我调整、自我适应,从而灵活处理生活中的压力,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幸福感[2]。由此可见,提升大学生心理韧性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与健康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据有关研究表明,积极情绪与心理韧性存在密切的关联性,通过体验积极情绪有利于强化个体抗压力的能力,从而构建心理韧性(孟昭兰,2005;王振宏,王克静,2011)。幸福感作为衡量个体生活状态的标准,可通过心理韧性进行预测,使个体在逆境下感知幸福。可见,心理韧性与积极情绪、幸福感三者之间具有密切关联性。

三、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其积极情绪、幸福感的关系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以笔者所在地区某高校2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60天的测试。为保证实验的客观性,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样本选取,并在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五级评分的形式进行心理测试,确立试验样本,得出男生80人、女生130人,其中文科生110人,理科生100人,年龄在20~22.5范围内。

研究方法:以邱林、郑雪、王雁飞(2008)修订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PAS)、积极情感量表( PAS)、美国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幸福感量表(GWB)以及由肖楠与张建最新修订的心理韧性量表(CD-RISC)为具体测量工具,对个体逆境下的积极情绪、幸福感指标以及心理品质进行评估。采用先进数据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各数据路径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试验分析,得出大学生心理韧性、积极情感与幸福感关系统计表。由表可知,大学心理韧性、积极情绪与幸福感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其中积极情绪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路径作用于心理韧性;大学生心理韧性对其幸福感进行预测(总值在0.35左右);当心理韧性作用与幸福感时,积极情绪发挥着桥梁作用。

(三)讨论与建议

文献研究与实践研究表明,在既定的条件下,大学生心理韧性与积极情绪、幸福感存在密切的关联性。从大学生心理韧性结构与影响因素来看,心理韧性是一种多维概念,因此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在不同生活与学习条件下,将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需要我们明确认知大学生心理韧性以期影响因素。在基于大学生心理韧性与积极情绪、幸福感关联性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与强化。

由于大学生心理韧性与积极情绪存在正相关性,因此可通过强化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包括乐观、自信、自尊以及自我效能感等增强个体抗逆能力,提升其心理韧性水平。

与此同时,注重家庭与学校对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影响性,发挥家庭与学校的教育与引导作用。通过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校园文化,增强大学生对积极情绪的体验。使大学生在溫馨、安全、关爱、鼓励的环境下提升自身情感适应能力。从而在面对压力、失败与挫折时,具有乐观、积极、热情的心态,保持心理健康诚征,维持生活幸福感。

四、结论

总而言之,本文通过文献分析与实践研究等方法,对大学生心理韧性以及心理韧性与积极情绪、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大学生心理韧性以及幸福感的培养与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董亚歌,张雪娇,杭荣华.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心理控制的关系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6,01:45-47+57.

[2]王永,王曲云.心理韧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04:101-106.

猜你喜欢
心理韧性积极情绪幸福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积极情绪相关研究综述
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耐挫力的策略研究
高危学生心理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