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途径

2017-07-31 16:25董乐宁
青年时代 2017年20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实施

董乐宁

摘 要:汉语言文学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对传统语言文化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是现代高校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弘扬我国传统语言文化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积极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不仅要能够充分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道德水平及个人素质,文章主要探讨将审美教育有效的融入到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以此为学生相关知识的学习及未来阶段的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教学帮助。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审美教育;实施

近年来,汉语言文学教学逐步成为大学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高汉语言文学的实际教学效果,将审美教育有效的融入到现有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至关重要,对于进一步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际效果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推动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化发展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是学生迈向社会所必需的教育体制之一。

一、审美教育的概述

(一)审美能力的含义

所谓的审美能力是对审美感受、鉴赏、想象以及创造能力的总称。其中,审美感受能力是开展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是完成整个审美过程的基础和前提,主要是指审美主体通过感官获得美感的能力,也是审美能力四个组成部分中最基本的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则是指在感受美的基础上,辨别、理解和评价美的能力,其中对美的辨别是完成审美教育的关键;而审美创造能力则是人们根据美的规律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审美能力的培养

首先,培养审美理想。由于审美理想可以指导创造美的活动,更是在审美创造中起支配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动力,因此,应该首先进行审美理想的培养。其次,培养创造美的心理素质,这是因为创造美不仅需要感知和理性,而且需要想象力和情感。最后,通过对个性特点的发挥,创造出新意美。想要创造出全面、和谐的世界,每个人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征和优势,实现对美的追求的自由。

(三)审美教育的作用

1、培养审美能力,提升个人竞争力

审美教育不仅局限于基础层面的提升,对于学生内在综合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审美教育的实际推动下,学生可在培养良好精神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对自身综合能力进行有效提升,从而保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个人竞争力。

2、培养审美情感,塑造健全人格

审美情感的培养能够为学生身心健康提供有效的帮助,使学生可在思维逻辑及道德意志等方面逐步向完善化迈进,这便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和谐的全面化发展,继而进一步健全学生的人格。

3、调整审美心态,摒弃功利之心

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物质的追求较高,使其难以正确的对相关知识加以探索,进而使学生间产生争名夺利及过于向往物质生活的情况。而审美的心态的调整能够避免对于物质的过度追求,使学生能够正确的对待名誉与财富,继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在校园内进行相关的知识学习及开展相关方面的活动,这便能够为学生未来阶段的实际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4、建构审美心理,坦然面对窘境

审美心理的构建能够帮助学生更为坚强的面对困境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的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良好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从而帮助学生在道德意识及思想意识方面加以提升,以此在明确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及社会道德观念。

5、丰富审美情趣,健全独立人格

独立人格的健全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对美好事物的兴趣爱好有着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逐步的对自身加以完善,同时亦能够为学生的实际发展提供有利的审美空间,使其能够深刻的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人格缺陷,以此使学生能够通过升华精神境界的方式来进一步完善其独立人格。

6、培养审美情操,实现高尚精神

培养审美情操能够进一步提升审美主动性,使学生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正确的看待社会。大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反应较为强烈。不正确的社会问题意识可对学生实际品质精神产生影响。而审美情操的培养则可让学生正确的对社会问题加以评价,使其实现培养高尚精神的基本目标。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

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文化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其相关专业学者数量相对较多,但实际质量却难以保障,使汉语言文学呈现专业人才匮乏等相关方面问题。汉语言文学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大多数院校对于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安排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良好的意识,这便难以为汉语言知识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知识学习帮助。即使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汉语言文学课程的设计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问题,使学生对汉语言知识学习的兴趣有所下降。其次在知识考核方面。由于汉语言文学知识学习过于重视对于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忽视了对实践知识的探究,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学生不具备自我实践能力,因此该考核制度无法确保学生的实际学习质量。最后在学习认同感方面。由于部分学生缺乏对汉语言文的价值认同,同时受专业选择被动性影响,使学生无法对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共鸣,此时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便无法按照学习规划有序的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继而导致学生成绩的下降。

三、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实施

(一)审美因素和艺术境界的挖掘

很多文学作品都具备审美因素和艺术境界,这些东西需要人们去挖掘。因此,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文章所描绘的美的同时,帮助其切身感受到文章内部所渗透的情感,使其能够了解和掌握文章外部所表现出的结构形式,并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使学生切实地体会到文章所蕴含的意境美。

(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提高

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意识有着重要作用,是推动学生逐步向正确学习方向迈进的重要手段。审美教育能够改变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的认识,使其对汉语言文学产生一定的好感,从而使学生愿意主动的接触汉语言文学知识,这便迈出了审美教育渗透的第一步。大学阶段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远不如初中及高中阶段强烈,但其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里却相有增无减,因此在进行审美教育过程中,应充分的利用学生的猎奇心里,通过该方法来提高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此时学生便能够自主地探索相关知识的基本特点,并自行对其进行发掘,继而为学生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学习设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审美教育在课堂中的渗透

对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能够提高审美教育在课堂中的实际作用。汉语言文学教学主要以采用由浅及深的教学方式,通过不断的深入探索来找寻汉语言文学中的意识风格,以此来体现审美教育的课堂教学效果。如在对重点及难点知识进行教学工作过程中,可将审美教育及汉语言文学知识共通性进行充分的结合,使其能够有效的融入到实际的汉语言文学中,从而让学生能够明确汉语言文学中审美方向,此时便可更为深入的开展审美教育工作,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汉语言文学审美意识,从而为学生审美观念的养成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审美教育需从最基础的教育环节开始,通过逐步深入教学课程来为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从而使学生形态意识及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发生改变,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个人人格及实际道德水平,从而为学生汉语言文学知识学习提供基础知识层面的帮助,此时便可以以审美教育为基础,有效的开展下一阶段漢语言文学知识的学习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琳.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开展[J].时代文学月刊, 2015(5):129-130.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审美教育实施
试析汉语言文学教学如何提高实效性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