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2017-08-01 10:11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胎膜早产细菌性

季 鑫

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

季 鑫

目的探讨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沈阳市妇婴医院定期进行围生监测行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筛查的孕妇110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围生监测显示有细菌性阴道病并采取治疗的100例孕妇分为妊娠1组,将围生监测显示有细菌性阴道病但未采取治疗的100例孕妇分为妊娠2组,将围生监测显示正常的100例孕妇分为妊娠3组,比较3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①妊娠1组复查结果显示91例转为阴性,临床治愈率达91.0%;②妊娠1组与妊娠2组孕妇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及早产、新生儿窒息、流产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妊娠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妊娠2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妊娠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妊娠2组宫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妊娠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临床及早治疗有助于减少宫内感染的发生,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应当引起重视。

妊娠结局;宫内感染;细菌性阴道病;妊娠期

细菌性阴道病是一种妇科常见、多发的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由阴道内菌群失调、异常引起,对生育期女性健康具有严重危害。既往研究显示,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可诱发羊水感染、产褥感染、早产、剖宫产、组织性绒毛膜炎及胎膜早破等,是妊娠并发症发生的常见诱因,对妊娠结局具有不良影响[1-2]。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孕妇进行细菌性阴道病检测及诊治,就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沈阳市妇婴医院定期进行围生监测行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筛查的孕妇110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围生监测显示有细菌性阴道病并采取治疗的100例孕妇分为妊娠1组,将围生监测显示有细菌性阴道病但因经济压力、心理因素等未采取治疗的100例孕妇分为妊娠2组,将围生监测显示正常的100例孕妇分为妊娠3组。妊娠1组年龄19~38岁,平均(25.2±1.7)岁;孕期16~37周。妊娠2组年龄20~38岁,平均(26.7±2.0)岁;孕期16~36周。妊娠3组年龄21~39岁,平均(26.8±1.8)岁;孕期16~38周。3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根据《妇产科学》中细菌性阴道病的相关诊断标准[3]进行筛查,以下4项含有3项及以上即可确诊为细菌性阴道病:①阴道分泌物黏附于阴道壁,且呈白色、均匀、稀薄状;②胺臭味试验结果呈阳性;③线索细胞病理学检查呈阳性;④阴道分泌物酸碱性检查显示pH>4.5。无内、外科疾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医源性早产;②宫颈异常;③子宫疾病;④阴道滴虫、衣原体、球菌或霉菌感染。

1.3 检测方法使用无菌棉签将孕妇阴道分泌物取出后,采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试剂盒进行筛查。

1.4 治疗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口服甲硝唑,400 mg/次,2次/d,连用7 d。

1.5 观察指标①观察妊娠1组患者的治疗结果;②对3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各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包括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早产、新生儿窒息等;③对妊娠1组与妊娠2组的胎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宫内感染发生率。

1.6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妊娠1组治疗结果妊娠1组100例患者中,复查结果显示9例持续阳性,91例转为阴性,临床治愈率达91.0%。

2.2 3组不良妊娠结局比较妊娠1组与妊娠2组孕妇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早产、新生儿窒息、流产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妊娠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妊娠2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妊娠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3 组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比较[例(%)]

2.3 妊娠1组与妊娠2组宫内感染情况比较对两组流产患者的胎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切片显示绒毛膜羊膜炎,可见加德纳菌、厌氧菌等。分析妊娠2组晚期妊娠结局,7例存在加德纳菌、厌氧菌,8例切片显示绒毛膜羊膜炎,7例两者并存,且无论病理异常患者还是胎盘病原阳性患者,妊娠结局均显示异常。分析妊娠1组晚期妊娠结局,2例存在加德纳菌、厌氧菌,1例切片显示绒毛膜羊膜炎,1例两者并存,患者临床表现异常。妊娠2组患者宫内感染发生率为22%,妊娠1组为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发生情况分析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与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厌氧菌种增多、乳酸菌种减少直接相关,是一种阴道生态平衡紊乱引起的混合感染疾病。既往研究显示,在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中,门诊调查发现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率为14%~65%,其中15%~30%患者为妊娠女性[4]。本研究分析了于某院定期进行围生监测行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筛查的孕妇1106例,其中筛查出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患者200例,发生率为18.1%。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不仅对女性生殖道系统的健康具有严重影响,而且对妊娠结局具有较大危害,临床需引起重视,及早治疗。

3.2 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在围生监测中,所有存在阴道分泌物异常的孕妇均应进行细菌性阴道病筛查,确诊后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的妊娠1组患者宫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未采取治疗措施的妊娠2组,且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产褥感染、早产、新生儿窒息、流产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妊娠2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通过及早治疗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妊娠结局,维持良好预后,与Krohn等[5]及王守兰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

3.3 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患有细菌性阴道病的孕妇阴道内常存在较多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加德纳菌、支原体、厌氧菌等,而可维持阴道生态平衡的正常乳酸菌则明显减少。其中部分致病菌可分解蛋白酶,稀释宫颈黏液,从而使细菌上移至胎膜组织,最终引起宫内感染。若在胚胎期发生感染,胚胎细胞会因受到细菌侵袭而分裂、变异或发育受阻,引起胎儿畸形或宫内窒息等,最终导致流产。研究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与滋养细胞系统增殖、凋亡机制紊乱存在一定的关系[7],也有学者认为可能与蜕膜细胞因子生态不平衡有关[8]。本研究中,妊娠2组流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妊娠1组及妊娠3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妊娠1组与妊娠2组流产患者的胎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切片显示绒毛膜羊膜炎,可见加德纳菌、厌氧菌等。

既往研究发现,在孕38周以前的胎膜早破患者中,羊膜腔感染的发生率为31%~40%,而在孕期不足30周的早产孕妇中,80%左右是由感染所致[9]。绒毛膜羊膜炎是诱发早产的常见因素之一,炎症介质、趋化因子、前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均与感染诱发的早产密切相关[10]。致病菌产物在激活绒毛膜、羊膜后,释放出大量的前列腺素,可引起宫口扩张及子宫收缩,加速垂体产生缩宫素,最终使产程加快。此外,细菌产物还能够分解大量蛋白水解酶,水解宫颈周围的胎膜组织,降低胎膜张力,提高胎膜脆性,从而导致胎膜裂损。胎儿发生感染后,会迅速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产生皮质激素,加速产程[11]。本研究中,未采取治疗措施的妊娠2组患者的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早产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妊娠1组与妊娠3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宫内感染是诱发围生儿感染的重要因素。发生宫内感染后,孕妇胎盘床异常,血管活性物质与血液供应系统紊乱,炎性介质侵入,绒毛膜退化,导致胎儿血供不足,长期处于此种状态下的胎儿各器官系统存在病理现象,易诱发宫内窘迫,最终导致新生儿感染、窒息等[12]。本研究结果显示,妊娠2组新生儿感染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均明显高于妊娠1组、妊娠3组,且妊娠2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妊娠1组。提示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可诱发不良妊娠结局,及早治疗对改善围生期质量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妊娠期细菌性阴道病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重要因素,临床及早治疗有助于减少宫内感染发生,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应引起重视。

[1] Hay P.Recurrent bacterial vaginosis[J].Curr Opin Infect Dis,2009,22(1):82-86.

[2] 徐小丽.下生殖道感染对胎膜早破及母儿结局影响的临床分析[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3.

[3]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0-251.

[4] 朱艳宾.妊娠期需氧菌性阴道炎与妊娠结局及母婴B族链球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3.

[5] Krohn MA,Hillier SL,Nugent RP,et al.The genital flora of women with intraamniotic infection. Vaginal Infection and Prematurity Study Group[J].J Infect Dis,2005,171(6):1475-1480.

[6] 王守兰,魏倩,谭玉洁.孕产妇阴道微生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2):5468-5470.

[7] 许苏容,宗利丽,刘木彪,等.Illumina测序16SrRNA标签法分析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5):672-677.

[8] 罗琬千.妊娠晚期阴道菌群与妊娠结局的叙述[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484-485.

[9] 周胜兰,刘彩霞,崔红.早产高危因素10年前后变化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8):751-754.

[10] Chaim W,Mazor M,Leiberman J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cterial vaginosis and prterm birth. A review[J].Arch Gynecol Obstet,1997,259(2):51-58.

[11] 王艳.妊娠期阴道微生物群落的分布特点与GDM孕妇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6.

[12] 王叶平,黄引平.妊娠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825-1829.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7.018

沈阳市妇婴医院,辽宁沈阳 110000

季鑫(1981.3-),硕士学位,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下生殖道炎症与不良妊娠结局

猜你喜欢
胎膜早产细菌性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未足月胎膜早破不同时间应用抗生素治疗对分娩结局的改善分析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胎儿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早产“黄宝宝”的家庭看护
早产宝宝的奶粉喂养,不是件小事
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与孕妇宫内感染及新生儿预后的关系研究